02.27 江蘇動起來,全球供應鏈加速活起來

飛利浦醫療蘇州公司是飛利浦在全球最重要的醫療影像設備研發生產基地,武漢雷神山醫院首臺CT就由該公司捐贈。疫情發生後,飛利浦總部決定,蘇州公司2月生產的CT全部投放中國市場,用於疫情防控。


“滬寧線上堵一堵,世界IT市場抖一抖”,這是曾經對崑山IT產業在全球市場分量的生動描述。受疫情影響,崑山企業復工復產比往年晚,全球市場部分電子產品供應已顯得比較緊缺。


連日來,江蘇圍繞產業鏈推動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復工面、產能恢復率居全國前列。企業紛紛表示,江蘇動起來,全球供應鏈才能加速活起來。深入探究這段時期的經濟運行規律,對做強做優產業鏈帶來很多啟示。


暢通循環,讓產業生態恢復活力


由於各地復工進展不一,南京LG新港顯示公司配套產品供應不及時。得知情況後,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函協調2家上游企業復工,並主動與LG集團聯繫,梳理30多家在江蘇的核心配套商,通過省內協調機制,促進關聯企業快速復工。南京還圍繞中電熊貓、中興通訊等龍頭企業以及汽車、智能電網等產業集群,協同推進復工復產。


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是崑山的主導產業,聚焦緯創、仁寶、世碩、立訊、富士康等13家行業龍頭企業,春節以來,當地梳理出365家一級供應商、1000多家配套商,全力打通產業鏈復工復產堵點。“長期以來,崑山深化產業鏈招商、集群式發展、全鏈條服務。”崑山市工信局局長羅敏介紹,完善的產業鏈,不僅讓更多企業聚集紮根,還提升了崑山在全球的產業競爭力。


抓住龍頭企業,復工復產更有效率、更有章法。位於啟東的神通閥門公司剛復工兩天,就遇到庫存配件告急。在當地政府協調下,通過與大企業同步備案、同步調查摸底、同步落實防控措施,神通閥門的30多家配套企業均已復工,產能恢復超九成。


“前一階段,圍繞重點醫療物資保供,協調解決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員工返崗等問題;這段時間,聚焦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推動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復產,促進產業生態恢復活力。”省工信廳廳長謝志成介紹,國家、省、市、縣四級協調機制運行順暢,通過相互發函、互通信息、精準幫助,已解決一大批跨省、跨設區市的復工復產難題。


前不久,工信部梳理呼吸機、監護儀等醫療救治裝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函到江蘇。省工信廳一次性協調推動省內200多家配套企業復工復產,幫助上海聯影醫療、江蘇魚躍醫療、深圳理邦儀器、西安天隆科技、山東新華醫療等企業恢復生產活力。美的集團在我省有33家核心供應商,全省同步協調,僅用1天就全部復工。


聚焦集群,打造優勢產業“航空母艦”


經過多年發展,江蘇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在國際分工體系中佔據舉足輕重地位。一旦部分關鍵企業“卡殼”,必將影響全球供應鏈正常運行。


“集群化發展是工業化演進的基本規律,是製造業邁向中高端的必由之路。”謝志成表示,以全產業鏈深度協作為紐帶,以先進製造業集群為載體,對現有產業全面梳理、垂直整合,形成協同聯動效應,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產業“航空母艦”。


我省重點培育的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梳理出27條重點產業鏈。以新型顯示集群為例,我省形成上游材料、器件、部分裝備,中游面板、模組,下游電視、電腦、顯示器、可穿戴設備等完整產業鏈,南京、蘇州是核心集聚區。一批耳熟能詳的知名企業就處在這個產業鏈,如蘋果、三星、LG、夏普、松下、華為等,在江蘇均設有工廠、研發中心或配套企業。


作為首家落戶蘇州工業園區的外企,三星在園區設立14個項目,總投資超54億美元。三星電子(蘇州)半導體公司生產全球20%的動態隨機存儲器芯片,因訂單充足,春節期間加緊生產。“2月3日獲得園區發的復工通知書,目前全員到崗。”公司副總經理李成春介紹。


省發改委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5日,我省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復工復產率分別達73.6%、74.3%、83.5%、83.6%、75.6%、73.6%、75%,產能利用率穩步增長。


創新轉型,高原豎起更多高峰


今天的優勢,稍不留神就會被明天的趨勢所取代。經過多年發展,江蘇在一些領域正在由“跟跑”變為“同行”甚至“領跑”。但與國際最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迫切需要通過創新、轉型、融合發展,加快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南京大學教授劉志彪表示,通過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群,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集群自主創新體系,帶動全省製造業轉型升級,將構築起支撐江蘇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總投資100億美元的華虹無錫集成電路研發和製造基地,是無錫最大單體投資項目。隨著華虹到來,一批產業資本、研發平臺、創新人才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匯聚在此,讓無錫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版圖上更有競爭力。


“做深做透存量文章,持續加大產業建鏈、強鏈、補鏈、穩鏈、護鏈力度,同時超前謀劃佈局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集群。”崑山市市長周旭東介紹,加強與大院大所合作,提升祖沖之自主可控產業技術攻關計劃影響力,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


“造殼”邁向“造心”、“製造”轉向“智造”,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經風雨、壯筋骨,南通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實力越來越強。“我們將更大力度發展高端船舶、海工裝備和關鍵配套、專用設備,著力打造世界領先的船舶海工基地。”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表示。如今,中遠、中集、招商局、振華重工、川崎等一批龍頭企業紮根南通,形成國有、民營、外資協同發展格局。


“既客觀認識疫情短期影響,更堅定經濟長期向好方向,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省發改委主任李侃楨表示,充分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體作用,堅持應用牽引、問題導向,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堅持獨立自主和開放合作相促進,聚焦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快推進核心技術自主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江蘇產業競爭力將越來越強。(黃 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