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200年新低!美債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美國國債被買爆了。


買家們出價越來越高,週五的時候,硬生生把美國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壓低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1.15%。

200年新低!美債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難道,美元國債收益率這是要向歐元國債和日元國債看齊、直奔0而去麼?

下圖就是1912年迄今的108年間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變動情況。

200年新低!美債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自19世紀末到現在,美國一直都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長期國債收益率,也一直都是全球金融資產定價的基礎,被我稱之為“定海神針”——

美國國債收益率升高的時候,國債價格下跌,全球金融資產都會承壓,股市、房市表現都會很糟糕;

美國國債收益率降低的時候,國債價格上漲,全球金融資產進入膨脹期,股市、房市表現會一片興旺。

現在,當美國國債收益率創出200年來的新低,這意味著什麼呢?

歷史上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的最高點出現在1981年,最高到達16%,當時面臨的情況是:黃金暴漲,原油飆升,通貨膨脹肆虐;而股票和債券的價格,則是跌得一塌糊塗。

從那時起到現在,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進入了長達40年的下降通道,一直降到今天。

200年新低!美債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不過,在2011年以前,2%的收益率(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認為是美元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鐵底,也被認為是全球任何一個國家國債收益率的鐵底——因為,2%的收益率,相當於一個人投資之後,50年之後本金才能翻倍,這也差不多是一個正常的成年人能在這個世界上活著的總時間。

由此,2%的收益率(利率)從此變成了一個神聖的“底部”——歷史上看,2011年之前,只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美國政府的管制,美債收益率才接近2%的底部,其餘的時間美債收益率從未到達2%的低位。

不僅如此,以美聯儲為代表的西方各國央行,還在1990年代,將整個社會的物價通貨膨脹目標設置在2%。

既然央行將整個社會的長期通脹目標都確定為2%,那麼,作為全球資產定價的“定海神針”,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必須要大於2%——要不然,你當全球投資者是SB啊?!買一樣資產,難道是為了註定讓自己的錢縮水不成?

所以,即便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美聯儲將基準利率設定為0-0.25%,這意味著短期國債的收益率接近於0,但十年期的國債收益率,卻並沒有怎麼下降。

這個底部是如此地“鐵”,以至於當時的所有人都認為,除非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和政府管制,美債的收益率永遠都不可能再低於2%……

直到,直到,直到2011年9月份——

當時,因為歐元區的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發生了債務危機,市場投資者開始擔心,那些國家無法足額償付以歐元計價的國債,避險資金蜂擁來到美國購買長期國債,結果一下子把美債收益率給壓低到了2%以下。

但是,到了2013年初美債收益率就再度開始上升並升至3%左右的水平,然後又開始下降,並在2015年和2016年歐洲和日本的負利率大潮中,再次跌破2%。

然後,2016年下半年起美債收益率再度抬升,伴隨著美聯儲2017年以後的升息步伐,國債收益率到2018年9月逐步提高到3%以上。

然後,又伴隨著歐元區和日本的負利率大潮,避險資金蜂擁而來,美債收益率再次一路下跌,2019年底曾有一波很小的反彈,但很快就再次下降,併到達如今的位置。

根據金融市場的說法,是因為新冠疫情的發酵,導致了美國國債收益率創出歷史新低。

按照這種說法,這新冠疫情的發酵,不僅比2011-2012年歐債危機影響大、比2016年和2019年的全球負利率危機影響大,還要比90年前的大蕭條影響大,甚至比兩次世界大戰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都更大……

這怎麼可能?

按道理來說,美債收益率下降,股市這種最典型的金融資產應該上漲——但實際上伴隨著美債收益率的下降,卻是美股暴跌,黃金暴漲+暴跌……

又有人說,這是避險——

那,與美債暴漲伴隨的,卻是黃金的暴漲暴跌,這算避的哪門子險?

又有人說了,美股下跌是因為流動性出了問題——

流動性出了問題,為什麼那麼多錢來買美國國債?

所以,為什麼會出現200年來最低的收益率?

純粹從交易的角度來看,答案一點兒不復雜,恰恰是因為以往的美聯儲釋放的流動性太、太、太充足了,這個世界上美元太多了,如此多的資金沒有去處,股市估值又太高,所以資金才蜂擁而來,追逐全世界確定性最高也是最安全的資產,所以才把美債買成了歷史最低收益率。

當代信用貨幣完全依賴於信貸來支撐,金融機構擁有很多很多錢,但這些錢從本質上說,都是從央行那裡借貸出來的,是要支付利息的、有成本的錢,當實體經濟的回報不足以支撐這些借貸,或者有很大風險的時候,金融機構為了安全起見,自然就會蜂擁去追逐最安全、最有確定性的資產——美國國債。

這就像中國曾經出現過的幾次“錢荒”一樣,銀行為什麼會出現錢荒?

並不是市場上的錢真的太少,而恰恰是因為央行印的錢太多了,這些錢都必須通過金融機構借貸出去(如果不借貸出去,央行就不會給銀行錢),當這些借貸逐漸到期需要歸還的時候,考慮到利息,一定是需要更多的錢來流通才能維持住,如果在某個環節掉了鏈子,就會出現市場等著錢用,卻沒有人願意以那麼低的成本付錢的情況,這就是“錢荒”的實質。

說到底,不管是中國的“錢荒”還是美國的國債收益率不正常飆升,其實都是涉及到當代金融市場最最核心的問題——央行的信用。

更何況,根據美國最新的數據,美國2020年1月份的年化通貨膨脹率為2.5%,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卻僅有1.15%——假定這些數據持續下去,這意味著,現在花錢買入美國長期國債的人,買入即虧損,每年都要虧1.35%!

200年新低!美債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那,進一步要問了——

購買國債的這些金融機構,都是市場上消息最靈通、思維最聰明的人,在當前通貨膨脹為2.5%的情況下,他們為什麼會相信,以後每年1.15%的收益率就可以了?

為什麼他們要做這種明明白白很SB的事情呢?

難道,金融機構都是活雷鋒,願意每年給美國政府補貼1.35%的資金?

當然不可能!

不管是中國的“錢荒”,還是美國的長期國債收益率遠低於實際通貨膨脹率,這都涉及到當代各國信用貨幣體系的核心問題——

貨幣本身就是龐氏騙局遊戲!

眾所周知,一個龐氏騙局能夠持續,而且還有越來越多“聰明人”加入其中,那只有一種可能——他們都算定了,會有更傻的傻子,在未來以更高價接盤他們手中的籌碼。

正如我在“ ”一文中所說:

購買負利率國債的任何金融機構和個人,都不是活雷鋒,更不是大傻子,他們早已算定,在最後的最後,金融市場上一定有一個最大最大的“傻子”,也一定會以更高的價格,接盤他們手中的國債。

——毫無疑問,這個“傻子”,是美聯儲!

——換句話說,國債收益率越低,意味著美聯儲新一輪QE的步伐越近!


歐元日元的國債名義收益率,為什麼會向著不符合自然邏輯法則的0甚至是負值俯衝過去,你可以點擊“ ”;

具體到美元的國債收益率,雖然一直在降低,並且這兩天創出200年來的歷史新低,但我卻認為美元的國債收益率很難降到0或者負值,具體你可以點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