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叫“肺炎”其實輕視了這種疾病——專訪北京協和醫院劉正印教授

記者 | 黃 祺

天上飄著武漢冬季常見的冰冷細雨,溼冷的空氣可以從袖口、領口任何漏風的位置滲到人的皮膚,帶走體溫。這一天是大年初二,最高氣溫3度。春節前積壓未診斷的新冠肺炎病人,其中一部分已經轉為重症,武漢急需醫護人員救治病人。

頭天晚上抵達武漢的北京援鄂醫療隊隊員們,要適應的不僅僅是沒有暖氣的武漢寒冬,還有等待著他們的一場苦戰——這支醫療隊一百多人,要在剛剛徵用為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的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開闢“戰場”,收治望眼欲穿的武漢新冠肺炎患者。

火線 | 叫“肺炎”其實輕視了這種疾病——專訪北京協和醫院劉正印教授


年初一從北京出發的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

醫療隊由北京協和醫院等6家委屬委管醫院組成,共一百多人。北京協和醫院第一批援鄂21名醫護人員中有感染專業、重症醫學專業、呼吸科的專家,而隊長劉正印則是協和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一名參與過17年前非典病人救治的“老兵”。

網友們把北京協和醫院等國內著名醫院派出的醫療隊,稱為國家級醫療“天團”,民眾和患者對這些國家級的專家們充滿期待,而他們也不負期待,承擔了大量危重病人的救治重任。

從年初二到達武漢至今,劉正印教授已經在最艱苦的危重症患者救治一線堅守一個多月,劉正印教授和同事們不斷總結和調整治療方案,力爭提高危重症患者治癒率。

火線 | 叫“肺炎”其實輕視了這種疾病——專訪北京協和醫院劉正印教授


劉正印教授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ICU病房

2月25日下午,《新民週刊》對劉正印教授進行了專訪,他表示,總結一個多月來危重症治療經驗發現,不能簡單地將新冠肺炎看做“肺炎”,因為這種病毒對患者其他器官的傷害,常常成為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單純將疾病看做“肺炎”,可能會低估疾病的嚴重程度。 

病毒侵襲多器官造成難治

火線 | 叫“肺炎”其實輕視了這種疾病——專訪北京協和醫院劉正印教授


《新民週刊》:您到武漢已經一個月,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管理的都是危重症患者,目前我們對新冠肺炎有哪些新的認識?

劉正印:新冠肺炎是個新的疾病,大家對它的認識還處於一個初步的階段。

這個病可能還有很多的機制我們認識不清楚,但有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我認為不要把新冠肺炎看做一個肺炎,它是一個病,病毒不但侵犯肺,它還侵犯血管的內皮細胞,導致凝血功能的一些改變。它侵犯腎臟,腎功能出現異常的特別多。同時它還侵犯心臟。所以它是一個病,不應該單純叫它“肺炎”。

把它看成一個病以後,治療的時候就要做綜合的判斷,要比治療肺炎想得更全面、更深入。

第一,危重病人的治療中綜合性治療很重要,綜合性治療包括吸氧、加強營養、糾正電解質等。

第二,我們看到很多病人出現處凝血化驗異常,最後出現DIC(即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主要臨床表現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礙和溶血性貧血)的一些問題。所以,對上呼吸機這些病人,要長期的臥床,我們要用低分子肝素這類藥物預防血栓的形成。我看到有的病人,腳趾出現壞疽現象,這就是凝血功能的問題。

我們感到,如果判斷病人可能由重症轉化為危重症,那麼就早點用上呼吸機,有可能救回來。

《新民週刊》:最近湖北以外確診患者病例數不斷下降,全國各地支援湖北的醫療隊還在增加,ICU病房壓力有所緩解嗎?

劉正印:ICU病房的救治壓力沒有緩解的跡象。疫情發生一個多月,武漢還有很多病人,輕症病人可能陸續康復出院了,但還是會有一些病人轉成了重症,所以說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在武漢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新民週刊》:最早到武漢的醫護人員,已經辛苦工作了很長時間,大家狀態怎樣?會不會換崗?

劉正印:我們來武漢的很多護士都比較年輕,有的孩子很小,你說能不想家嗎?這是人之常情,一點不奇怪。但目前換崗不太現實,我們儘可能讓大家輪流休息一下。我作為隊長多去關心他們,協和醫院的大後方在關心慰問家屬方面做了許多工作,讓我們解除後顧之憂。

目前護士是4小時一班,醫生一般12個小時輪一次,醫生分AB兩組, A組在病房裡的時候B組醫生在病房外面協助,這樣大家輪一下。隔離服穿太久是不安全的,我們儘量合理安排。

初到武漢,心中非常難過

《新民週刊》:年初二您和同事們來到武漢時,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

劉正印:我們來的時候,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剛剛騰空,還沒有改造好,都是普通病房。像雷神山、火神山這樣的新醫院,可以按照傳染病要求建,但是普通病房改建,肯定不能那麼精細,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改建,基本符合隔離病房標準就行了。外面有很多病人等著住院,非常急。我們醫生也參與了病房改造的設計,沒有條件也要上,必須改造出來。差不多用了24小時,病房改造一完成,年初四就開始收病人。

北京派出的這個醫療隊是6家醫院組成的,大家一起合作開始收治病人。一開始接手的50張病床,很快就住滿了,指揮部把一批又一批病人送來,有的病情輕一些,有的比較重,危重患者的大概佔三分之一。那時候也來不及做區分,先收進來住院是最急迫的需求。

火線 | 叫“肺炎”其實輕視了這種疾病——專訪北京協和醫院劉正印教授


劉正印教授幫助同事穿防護服

《新民週刊》:那個時候,硬件條件、物資保障,都非常艱苦是嗎?

劉正印:是的,當時條件特別艱苦。重症患者需要上呼吸機,但上呼吸機對病房條件是有要求的,比如說沒有支氣管插管需要的正壓頭罩,病房內氧氣管道的壓力不足,呼吸機接口不配合等等,這些都是當時的條件,“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大家集中智慧一起想辦法就能解決問題。病房晚上特別冷,我們北方人非常不習慣。

來武漢之前,北京協和醫院趙沛玉院長等院領導就給我們提出,醫護人員一定要在保護好自己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救治病人。如果你自己都保護不好,把自己給感染了,你就談不上來救治病人,還給當地添了麻煩。作為隊長壓力巨大,所以我們對每個進入病房的隊員必須經督導員檢查合格在衣服上打上√,才能進入病房;而出病房必須2個人配合、互相監督,按標準程序脫防護設備。

我是隊長,我們來的都是業務骨幹,當時是壓力挺大。不過我經過2003年的SARS的鍛鍊,有一些經驗,可以給大家一些指導。年輕的醫護人員過來時一腔熱血,但現實很“骨感”,真的要進病房還是會有恐懼感的,就要鼓勵大家,從思想上來戰勝恐懼。

《新民週刊》:到武漢沒幾天,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又去開闢一個新的病區是嗎?

劉正印:到武漢一週以後,我們接到任務,要開闢一個新的ICU病房,從籌建、設計到完工,用了兩天時間。2月4日,由北京協和醫院牽頭,聯合北京醫院、武漢同濟醫院、江蘇省醫療隊共同建設的聯合ICU就正式啟用了。

這是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主戰場,幾乎所有病人都是要上呼吸機的危重病人。2月4日下午5點,我們就收治了第一位患者。

三天後,2月7日,北京協和醫院第二批142名醫護人員增援武漢,至此我們北京協和醫院兩支醫療隊整建制全面獨立接管聯合ICU。 

《新民週刊》:ICU病房當天就收治了大量病人嗎?

劉正印:是的。ICU病房運轉第一天,18個病人中14個病人給氣管插管有創呼吸機輔助呼吸。當時收治病人秩序比較混亂,我也接到很多求助的電話,希望將病人送到我們這裡來,但我很無奈,告訴他們,誰能送到病房來不是我們醫生說了算的。那段時間心裡常常感到很難過。

那時候有很多的無奈。比如有的病人需要血液透析,有的要上ECMO, 但設備還沒有,有的病人看著好好的,突然就說不行了,又沒有有效的辦法搶救,非常難受。而且這個病發展很快,也許有條件也救不過來。

所以後來我們強調要儘早發現病人,判斷哪些輕症病人會變成重症、危重症,這個節點很難判斷,但很重要。不能及時發現這種會轉成重症的病人,會耽誤很多的治療的機會。

北京協和醫院第二批的同事2月7日晚上六七點到武漢,吃了飯就進病房開始工作。病人最多的時候,32個病人中26人上有創呼吸機,你想想這是多大的工作量?

到目前為止,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治癒率還是不高,從各家重症監護室的情況看,凡是上呼吸機、氣管插管的病人,愈後都不好,氣管插管的病人死亡率基本上都在40%以上。危重病人的高死亡率,對於ICU的醫生護士來說壓力是最大的,危險性也大。

火線 | 叫“肺炎”其實輕視了這種疾病——專訪北京協和醫院劉正印教授


劉正印教授與北京協和醫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教授進入病房前

《新民週刊》:來了一個多月,現在ICU病房運轉的情況怎樣?

劉正印:現在我們醫療隊專業非常全,覆蓋ICU、內科ICU、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感染科、心內科、消化內科等多個科室。現在我們的病房裡治療流程都已經規範化了,醫護人員對這個工作強度也逐漸適應,我們必須做到忙而不亂,最怕的是又忙又亂又幹不出來,這是最麻煩的。

必須從傳染病疫情中吸取教訓

《新民週刊》:您經歷過非典,再參加新冠肺炎的一線馳援,是不是有很多感慨?

劉正印:2003年非典疫情中,北京協和醫院在急診建臨時SARS病房,曾經收治40多名患者,我是第一批進非典病房的醫生。當時大家都知道廣東很多醫護人員感染、還有死亡的,大家都很恐懼。有過上一次的經歷,這次參加新冠肺炎救治,我沒有年輕人們那麼恐懼,他們沒有經歷過,一開始還是緊張的。

17年後我們國家再次出現這樣的傳染病疫情,我的一個感慨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痛”。你想一想,非典疫情後,我們建立起了疾控預防體系,還是比較完整的。

但是過了17年之後傳染病突然出現,而且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染性比SARS強多了,非典時哪裡看到過這種無症狀的潛伏病人傳染人?這是很可怕的。所以說沒有吸取SARS的教訓,更早地做出疫情判斷,導致目前的結果,這個是很讓人痛心的一個事情。

如果當初出現醫護人員感染的時候,就馬上重視起來,該怎麼辦怎麼辦,不會達到現在這樣的程度。

火線 | 叫“肺炎”其實輕視了這種疾病——專訪北京協和醫院劉正印教授


劉正印教授17年前曾是北京協和醫院非典病房首批醫生

《新民週刊》:疫情發生,我們發現專業的醫療力量還是不多的,這一點未來應該怎麼補短板?

劉正印:我是感染病專業的醫生,傳染病是感染性疾病範疇中的一類疾病。經典的傳染病像肝炎等等,我們國家通過多年的防治,新發患者人數已經大幅度下降,這些年,新發的傳染病越來越多。

你想想從2003年的SARS,到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到禽流感、埃博拉,再到現在的新冠肺炎,一個接一個的公共衛生事件出現。當傳染病疫情發生的時候,就必須依靠感染科的醫生,從治療上、預防上來做更多的工作。

我感到國家在這方面的投入還是不夠的,如果國家不投入更多的話,將來一旦出現這種突發的傳染病事件,還是會手忙腳亂,我們平常的這種準備還是不充足。無論是物資還是人才隊伍,平常可能用不到,但一定要準備好,備而不用是沒問題的,就怕需要的時候沒有準備,那就麻煩了。

這次新冠肺炎的救治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以後我們感染病學科需要大力發展,以應對各種各樣的傳染性疾病。

火線 | 叫“肺炎”其實輕視了這種疾病——專訪北京協和醫院劉正印教授


徵集令

《新民週刊》現面向全國徵集新冠肺炎採訪對象和真實故事:

如果你是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醫護人員或其家屬,我們希望聆聽你的“戰疫”故事,也希望傳達你的訴求。

如果你是確診、疑似患者本人或家屬,我們希望瞭解你和家人如何“抗疫”的過程,讓外界瞭解你的真實經歷。

如果你是疫情嚴重地區的普通市民,我們希望展現你的樂觀,並傾聽你所需的幫助。

如果你是公共服務人員或各類捐助者,我們希望看到你的“最美逆行”,記錄下你的無私。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們誠徵對疫情瞭解的社會各界人士,提供相關線索,說出你的故事,讓我們用新聞留存這一切。

《新民週刊》新冠肺炎線索徵集值班編輯聯繫方式(添加時請簡要自我介紹):

週一:應 琛 微信號:paulineying0127

週二:金 姬 微信號:gepetta

週三:黃 祺 微信號:shewen-2020

週四:周 潔 微信號:asyouasyou

週五:孔冰欣 微信號:kbx875055141

週六:吳 雪 微信號:shyshine1105

週日:姜浩峰 微信號:jianggeladandong

如你需要捐贈物資,可與以下兩位工作人員聯繫:王勇:WangYong-SH 吳軼君:rommy150708(添加時請註明“捐物資”,方便工作人員快速通過您的申請,謝謝。)

新聞是歷史的底稿,你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期待你的故事、你的線索!

火線 | 叫“肺炎”其實輕視了這種疾病——專訪北京協和醫院劉正印教授


大家還都在看這些

新民週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

與新民週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