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誰能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清晰明白地講解一下楹聯的平仄規則?

億端文化


楹聯的平仄規則,正規的叫法為“聲律”。聲律是楹聯最為基礎也最為簡單易學的規則,單句楹聯只需掌握五點即可。

以一副律詩中的著名聯句為例:

上聯 春蠶到死絲方盡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聯 蠟矩成灰淚始幹

仄仄平平仄仄平

通過這副楹聯,我們可以看出上下聯的平仄排布有以下幾個規律:

仄起平收 上聯尾字為仄音“盡”,下聯尾字為平音“幹”。上聯以仄音收尾下聯以平音收尾,叫做仄起平收。

馬蹄韻:同句中偶數位平仄交替 上聯中,2位“蠶”為平、4位“死”為仄、6位“方”為平;下聯中,2位“炬”為仄、4位“灰”為平、6位“始”為仄。可見,在一個單句中,246等等偶數位上的平仄是交替變換排布的。這個規則叫做平仄交替,如果違反了這個規則,則稱之為“失替”。

三 上下聯偶數位平仄相對 上聯2位為平音“蠶”、下聯2位為仄音“炬”;上聯4位為仄音“死”,下聯2位為平音“灰”;上聯6位為平音“方”,下聯6位為仄音“始”。可見,上下聯之間在偶數位上的平仄是剛好相反的。這個規則叫做平仄相對,如果違反了這個規則,則稱之為“粘律”。

四 聲律變格:“一、三、五不顧”原則 我們注意到,例句中,不但偶數位的平仄遵循著同句交替和上下相對的規則,連奇數位也遵循著同句交替和上下相對的規則。原來,這個例句是馬蹄韻的標準格式,我們稱之為聲律“正格”。後來為了降低楹聯聲律難度,推行了 “一三五不顧原則”,對聲律正格進行了變通,把對聯句的平仄排布規律只限定在偶數位上,而放棄了對奇數位的限定。 例如: 琴悠樑上繞(平平平仄仄 ) 詩冷酒中沉 ( 平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上聯1位“琴”與3位“梁”並沒有進行平仄交替,下聯的1位“詩”也並未與上聯的1位“琴”平仄相反;而上下聯中的2、4、6位,卻無不遵守著同句交替和上下相反的規則,既為“失替”,也未“粘律”。因此,此聯符合聲律變格,是合律的。

五 忌三平尾、三仄尾 聯句尾部的三個字,如果全部是仄音,則稱之為“三仄尾”;如果全部是平音,則稱之為“三平尾”。二者都是楹聯聲律的禁忌。 比如, 春蠶到死絲方“盡”,如果改成:春蠶到死絲方“完”,則絲、方、完三字皆為平音,稱為三平尾。 蠟炬成灰淚始“幹”,如果改為: 蠟炬成灰淚始“盡”,則淚、始、盡三字皆為仄音,稱為三仄尾。新的楹聯通則明確規定了“三平尾”和“三仄尾”皆為楹聯聲律禁忌。

只要掌握了上面最基本的五項規則,做到避免“失替”、“粘律”、“三仄尾”、“三平尾”,便足可應付大多數七言以內的聯了,一般情況不會出現“出律”問題。


一劍lxd


我試著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我不去引經據典,就用大白話來說一下楹聯平仄規則吧。這裡先聲明一下,我指的是一般的工對,其他花樣的楹聯這裡暫且不說。

1),首先說楹聯的上聯:尾字仄收。

這一點在頭條很多出聯的朋友就忽略了。明明平字收尾的,非要人家給對出下聯。不知是真不知道,還是故弄玄虛。

所以,初學者還是把握住最基本的常識,從一般都工對開始,這一點一定注意。

2)再說上聯的平仄問題。

一般情況下,對聯多五言或七言句,這就需要你注意第,2,4,6,位序上的平仄不能全平或全仄。比如大家熟悉的“白日依山盡”這一句,如果做上聯的話,日,山,平仄交替。再比如我寫過的一首詩中,一個七言句“俗世紅塵催白髮”,如果做上聯,世,塵,白,仄~平~仄。這個也是平仄交替的。

🧚‍♀️🧚‍♀️🧚‍♀️🧚‍♀️

看到這裡,也許有的朋友要問,白,不是平麼?不過我想說,白,在平水韻裡是入聲字,仄。

關於什麼是平水韻,我在另一篇問答中,已經做了回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的回答,或直接百度。

有一點需要知道,楹聯不標註新韻的話,就是運用平水韻了。好多頭條朋友,不記得入聲字,就按新韻出聯或對句,這有點不大講究。新韻或平水韻在一副楹聯中,一定要統一標準,不能混用。比如人家出的上聯運用了平水韻,有入聲字,而且這個入聲字現在新韻是平,你就按平來對,這就不可以的了。依據上面說的那個位序上平仄的規則,平仄互替,你也能看出來那個聯有問題啊,除非,出聯者平仄真的沒替,有問題。

所以,喜歡對對聯的朋友,就需要下點功夫記下常用的入聲字了。

3),再說下聯。以平收尾。

這一點,需要初學的朋友記住。頭條上很多下聯就是以仄收尾的,仄對上聯尾字仄,😦我孤陋寡聞,實在不敢恭維。

關於下聯的平仄,依然是2,4,6,位序上的字平仄相替,並且與上聯同位序上的字的平仄相對(相反)。

還是以上聯的例句說明一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河~海,平~仄,與上聯的日~山(仄~平)是不是對著?

同理,七言句的下聯也是這樣與上聯對應著的。

4)另外,還有的對聯六字或兩字,三字,規律照舊。

5)也有的對聯,上聯是兩個分句組成,前分句不一定是仄收,但2,4,6位序的字平仄相替是必須的,上聯下分句也應該遵循這個規律,並且是仄收的。

🧚‍♀️🧚‍♀️🧚‍♀️

我對對聯,用平水韻的話,一般都會把關鍵部位的入聲字標註上的。

另外,在此也順便告訴朋友們,在我頭條下,有字幕版《唐詩三百首解析》(1~99首)誦讀視頻。重點是,我把唐詩裡的入聲字全部做了標註。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並查看。歡迎朋友們光臨啊。🧚‍♀️🧚‍♀️🧚‍♀️

以上我簡單做了關於楹聯平仄規則的回答,希望對提問題的朋友有所幫助。

2020.02.29 把酒沐唐風


把酒沐唐風


簡略當然就不準確。

(1)現代漢語1、2聲為平,

3、4聲為仄。

(2)自己看規律(字少從右)

上聯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下聯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3)從左面數位一、三、五可不論

二、四、六和尾字要分明。

還想簡單,不講平仄。



吉木1945


如果只是欣賞,建議多讀一不同字數的對子,讀著讀著,就讀出了語感,不會作詩也會吟了!!

如果是初學對聯創作,牢記以下幾點:

1,上下聯字數相等。

2,什麼是平仄?

現代漢語的讀法,大致上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上下聯首字可以不相對,但一般還是要講平仄。

3,上聯最後一個字用仄,下聯最後一個字用平。

新年納餘慶

佳節號長春

首字都是平音。上聯末字仄音,下聯末字平音。

就這麼簡單!!


筆架城私語


如果你願意按照我說的去做,那麼你很快就會學會楹聯平仄。

首先百度平水韻,把平水韻表複製下來,這樣你就知道古語發音哪些是平,哪些是仄。

其次,楹聯規律,一個句子裡面一般平仄交替出現,多數是雙音,即兩個平聲字和兩個仄聲互相間隔,上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仄聲。

再次,上下聯平仄相對。即在相同的位置,如果上聯是仄聲,那麼下面就是平聲。反之亦然。

最後上下聯相同位置詞性相同,兩句話意思相關,楹聯就成了。


三目巨人


一:一幅對聯中,上平下仄或上仄下平須一一對應!

二:用詞也要上下對應:名詞,動詞,形容詞以及數量詞也要做到。

三:上聯尾字須是仄聲收,下聯尾字必須是平聲結。

四:一般接現代詩詞來對,除非出聯者特別指出。如“一,”出聯者標:一(古仄),那就下聯接平仄來對。

五:聯(橫批):多為兩聯的意境濃縮,多為四字。


用戶56431667223


楹聯,它來源於詩,又高於詩,是詩的昇華。楹聯不像詩那樣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但它一樣要求平仄相和,讀來朗朗上口,又寓意深刻。其實唐代詩人在寫詩時,並未每句都去考慮它的平仄,更多的是參照先賢的格律,逐字的去考量、經過反覆拿捏,上下句的關聯,但是對仗一定要突出,正所謂天對地,水對山等等,以此類推。比如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量詞,動詞,鳥類,顏色,都相對上下句之中。在看平仄上下相和,字字相對,抑楊有序,細讀之郎朗,細揣之入木三分。故古代詩人,雖不像今人學詩者罔顧平仄(卻寫不出好詩),但字字句句貫通平仄,皆因古人比今人認真,正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正是唐宋大家追求的完美。


清流澎湃


楹聯的基本規則,字句對等,詞性對品,結構對應,節律對拍,平仄對立,形對意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


三休堂李彥敏


對於這種死板的“黨八股”,不感興趣。


覺醒207580216


簡單明瞭:

仄起平收

一三五不計

二四六分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