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宁波男子出门买菜未戴口罩被感染,短暂接触仅15秒,说明了哪些问题?

曹猫鱼


  1. 出门买菜未戴口罩说明该男子的防控能力还是不强,这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其他市民不负责任。也反映出一小部分市民对疫情仍是不以为然。

  2. 仅15秒就感染,由此可见病毒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这更当引起人们的警戒。


付boss很努力


我们首先来回顾下该事件:宁波男子,56岁,现住宁波市江北区文教街道双东路小区, 2月4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确诊病例。目前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发病前14天内无疫区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动物接触史。病发前活动轨迹主要在江北辖区,活动地包括双东坊菜场、清林闲庭菜场、青林湾三江超市、天水三江超市、江北万达倪阿姨餐厅等场所。根据江北区公安部门2月5日公共视频比对发现,1月23日早上7:47,该患者在双东坊菜场买菜时与路人(江北区确诊患者,女,61岁)在同一摊位有过短暂(约15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且两人均未佩戴口罩。看到了这个事件,很多人觉得毛骨悚然且震惊,根本无法想象短短的15秒就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很多人在想,这个事件到底说明了哪些问题?

这个事件说明了哪些问题?

(1)说明了特殊时期不出门比较安全

从事上述的事件回顾可以看出,这个宁波男子对这次疫情的防护意识,病发前活动场所挺多,而且均为人口较为密集的菜市场或超市。所以,这个事件也说明了待在家里不出门会比较安全。为了疫情的防控,大家尽量减少外出的次数和时间。

(2)说明了出门戴口罩的重要性

很多人震撼于这个15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时间,其实这个并不是重点。大家如果仔细看了这个报道的话,会发现在当时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女性患者和被感染的这位男士,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没有戴口罩。所以,说接触时间长短不是重点,主要原因还是两人都没戴口罩,而且很有可能当时已经感染的该女性患者正处于潜伏期,治病能力比较强,很有可能打了一个喷嚏,或者是两个人近距离说了一两句话,也可能是宁波男子接触了该女患者摸过的菜,就在那一个瞬间,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导致了该宁波男子被感染!至于为什么摊主没被感染,很大可能是因为摊主戴了口罩抑或摊主体质好,属于不易感人群。因此,出入菜市场等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佩戴口罩!佩戴口罩!

笔者认为,只要预防措施得当,被传染的几率是很小的,不用太过紧张,也不用纠结这个15秒。

出门买菜,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进入菜市场一定要全程正确佩戴口罩,遮住口鼻。手不要接触口罩外侧,更不能拉下口罩与他人交谈。

(2)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3)避免触摸眼、鼻、口。

(4)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病变的肉接触。

(5)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6)回到家后,第一件事情要先洗手。洗手前,手部不要接触眼、鼻、口。


药师方健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是害怕,因为仅仅15秒就被感染,那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强度可想而知,但是我觉得大家不必过于恐慌

,阿丹来告诉您为什么。

首先我们看原新闻:

大家认真看新闻会发现,患者病发前除了去双东坊菜场买菜外,还去了青林闲庭菜场、两个超市、一个餐厅等地方。在其他这些场合有没有接触疑似患者或者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呢?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可能有些朋友会讲,在其他地方新闻上都没有说呢,应该是没有接触的,其实未必。因为宁波这位男子与61岁的女患者15秒的短暂接触之所以会被发现,那是因为这两个人都是已经确诊了,所以追踪起来会更有针对性。但是我们知道,除了确诊的患者有传染性之外,还有一些人也具有传染性:

一、已经感染但是尚未发病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有几天的潜伏期的,目前发现最长的潜伏期是14天。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感染了,但是因为在潜伏期里面,他并没有发病。那大家可以想一下,这样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应该是没有任何医疗记录的,也自然不会被追踪到。(因为没发病没症状,谁会去医院呢?)

二、携带病毒者

还有一类人,可能是自身体质比较好,他接触了新型冠状病毒,也过了潜伏期,却没有发病。但是他自身携带了病毒,会传染给其他体质差、免疫力低下的人。这样的人更不会有相应的医疗记录,也不会被识别和追踪到。

所以这位宁波男子有没有接触上述这两类人,我们不得而知。更何况,病毒传播方式除了空气传播,还有接触传播,他也有可能用手接触了其他被感染者接触过的物品,通过这种方式被感染。

因此,我觉得由此得出“不戴口罩,接触15秒就被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结论还是有待进一步商榷的。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欢迎有其他意见的朋友来留言,我们共同讨论,共同成长。


医生阿丹


这个新闻刚出来的时候,我是怀疑的,这个人活动轨迹太复杂,传播路线都没有理清楚,怎么能信口雌黄。直到我把新闻发给了父母,又发到了家族群里…

十天前后对比

疫情期间到菜场买菜时,如何做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呢?

1.不要每天去菜场。

菜场相对密闭,人群聚集,应尽量减少出入的次数。每次可多采购一些东西,备足菜量,避免每天去采购。

2.尽量错峰采购。

应该改变原来赶早买菜的习惯,避免人群过多聚集,造成额外风险。建议大家尽量避开购物高峰,若发现菜场人多,可换个时间再去。

3.进菜场戴口罩。

进入菜场一定要全程正确佩戴口罩,遮住口鼻。手不要接触口罩外侧,更不能拉下口罩交谈、进食。

4.注意洗手。

回到家后,第一件事情要先洗手,然后再把口罩取下来,再洗一次手,避免口罩上的细菌病毒再次污染手。处理食物前后也需要洗手。洗手前,手部不要接触眼睛和口鼻。

5.与他人保持1m距离。

新型可通过飞沫传播,因此买菜时与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过多说话,不要争吵。

记住身体不佳的时候不要去市场咯。



最近看到这样的新闻,


病毒的传播主要以飞沫为主,外出戴口罩是标配。

专家最早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传播是以飞沫传播为主。所以外出戴口罩是必须的。

现在,出门你会看到绝大部分人都很自觉地佩戴口罩,极少数人没有戴口罩。一般情况下,不戴口罩的人在进入公共场合时,会有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规劝。

最近,也看到很多新闻当中提到,一些不愿戴口罩的人不但不听劝告,还出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向。

不带口罩出门对人对己没有一点好处。

  1. 增加自己被感染的风险,连累自己和家人。

  2. 如果自己是感染者,容易传染给他人。被感染的人越多,你自己就越不安全。害人害己。

所以,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如果买不到口罩,可以尝试自己做一个口罩,阻挡一下飞沫,聊胜于无。最好就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后续传播,勤洗手,不用手触碰口鼻和眼睛。

除了直接的飞沫传播之外,接触了感染者飞沫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造成间接感染。比如,在菜市场,感染者的飞沫污染了蔬菜,后者用手触碰了被污染的蔬菜。


昨天,我去超市买菜的时候,就见到一个年轻女性微笑着打着电话,没有带口罩,径直走进了超市。试想,如果她是个病毒携带者,那她喷出的飞沫可能会附着在很多食品和物品的表面,如果在病毒还没有灭活的时间内,有其他人用手接触到,并且用手摸了口鼻或眼睛,就很容易被感染。

所以,外出回来一定要首先把手洗干净和消毒。在外不要用手摸口鼻和眼睛。

外出尽量做好防护,回家及时做好消毒

我跟大家说一下我平时是怎么尽量做好防护和消毒的。因为,我们必定不可能像医院一样完全做到无菌,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做好防护。

1、固定一个人(也就是我)出门购物。我家每隔四五天,我会出门购物。

2、外出衣物最好固定。我会准备一套衣裤和帽子,专门是出门的时候穿。回来就会马上脱掉,换上家居服。

3、出门带好口罩、眼镜(近视眼)、帽子。

4、回来后,第一件事情先把衣服裤子帽子脱掉,在门外抖一抖。然后,用稀释后的84消毒液把衣物表面擦拭一下,然后不常待的房间,开窗通风。

5、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洗手,再用手消液喷手(外科专用的,如果没有也关系)和眼睛、手机。也可以用84或75%的医用酒精擦拭。把一次性口罩从里向外卷起来,装在塑料袋里扎紧口然后再扔在垃圾桶里。N95的口罩,我会反复用,回来之后把口罩挂在通风处晾干。


我想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要光盯着15秒还是50秒这些数字,虽然这次的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但是,只要我们做好防护,还是可以很安全的。


一定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害人害己害家人。


中医妈妈申医生


2020年2月4日0-24时,宁波市官方通报称,宁波市江北区的新增一名病例,因出门买菜未戴口罩被感染,且接触时间仅15秒。“15秒”瞬时上了热搜,让人见识了病毒的出手速度,简直太快了。

都不戴口罩,病毒伺机而动

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发病前14天内无疫区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动物接触史,与江北区之前确诊患者不相识,病人自己也说不清楚。这简直又是一例“迷案”。

但是, 机智的官方派出了公安部门,调取了公共监控视频后发现,1月23日早上7:47,该患者在双东坊菜场买菜时与路人(江北区确诊患者2)

在同一摊位有过短暂(约15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且两人均未佩戴口罩。至此,破案!

一时大意被感染,“15秒”这位并不是个例

在家隔离这么久了,人人都憋闷的慌,口罩似乎戴着影响了“自由”的空气。于是,在出门购置必需品的时候,有的人可能会心存侥幸摘一会儿口罩,尤其看见这样做的还不只自己一个时,还觉得心安理得。殊不知,危险正在逼近。宁波一确诊患者几天前没有戴口罩去家里附近买菜,并与摊主不戴口罩拉家常了十几分钟,一解烦闷。后来才知道菜摊老板妻子年前参加寺庙祈福,后来出现发热症状且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几天后,这位买菜女士也出现了发热症状,但这之前她还去自己妹妹家串门。最后这位女士的妹妹以及多位亲人都被感染。

多地发布“口罩令”:外出必须戴口罩!涉及危害公众,多人已被处理

各公共场所经营者、管理者应当要求进入其场所的人员佩戴口罩后方可进入其经营的公共场所,并在场所入口处设置醒目、清晰的佩戴口罩的提示;对未佩戴口罩进入场所者应当予以劝阻,对不听劝阻的人员依法处理。2月8日生活报发布《不戴口罩非要出去溜达 齐市一男子破坏小区封闭管控设施被处理》,2月10日网易新闻频道发布资讯《吐口水、扇耳光!不戴口罩的老太被警方处理》,同日深圳商报发布《深圳一男子外出不戴口罩不听劝 警方:依法惩处》,都与不戴口罩有关。

疫情期间,出门戴口罩应该成为自我防护的常识和方式。出门戴口罩也应该成为讲究公共卫生的公共规则。只有全民防护,才能更好地抑制疫情的扩大。如果有一个出门不戴口罩,很可能会被感染,接着再感染别人。这种事情不能再发生了。#关注新肺炎#

我是三甲医院检验科医师,关注我,分享更多临床医学知识,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中提问交流,我将尽力解答!

医学检验科普专员


事件回放:患者,男,56岁,现住江北区文教街道双东路小区, 2月4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确诊病例。目前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发病前14天内无疫区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动物接触史,与之前确诊患者不相识。病发前活动轨迹主要在江北辖区,活动地包括双东坊菜场、清林闲庭菜场、青林湾三江超市、天水三江超市、江北万达倪阿姨餐厅等场所。

根据区公安部门2月5日公共视频比对发现,1月23日早上7:47,该患者在双东坊菜场买菜时与路人(确诊患者,女,61岁,家住文教街道翠柏西巷,1月19日应约参加祈福活动)在同一摊位有过短暂(约15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且两人均未佩戴口罩。目前,已追踪到患者5密切接触者共19人,均已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新冠肺炎疫情下,你该怎样防护?

如果你是普通居家人员

1.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2.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随时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如果你是出行人员

1.日常生活与工作出行人员,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2.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3.如果需要远距离出行,应事先配备口罩、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体温计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区时公共交通票据信息,以备查询。

如果你是特定行业人员

1.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武警、交警、安保人员、媒体记者、快递人员等行业人员,因日常接触人员较多,存在感染风险,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规范佩戴口罩上岗。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以及备好手消毒液、消毒纸巾、体温计等物品,注意保持手卫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一般环境下,不必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2. 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疑似和确诊病例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3.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开展疑似和确诊病例调查时,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4.对于标本采集人员、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5.对于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尸体处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环境清洁消毒人员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不管怎样最基础的还是要先戴口罩,戴好口罩。


深度中医


这个新闻说明病毒的传播性很强,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新型冠状病毒并不会因为你年轻,或者强壮,或者长得漂亮,就不会入侵你的身体。目前虽然也有身体比较强壮,抵抗力强的人感染了病毒但是不发病的案例,但是并不表示你不发病,就不会传染给你的家人朋友。怎么样有效的防御病毒入侵呢?

第一,买菜的时候尽量去那些小超市或者小摊位买菜,不要去大型的商店去买菜,因为小超市小摊位他们的门是打开的,通风比较好,病毒残留的时间比较低,大型的商店一般都是密封的,空气比较浑浊,通风性比较差,病毒残留的时间也比较长!第二,出去买东西,不要用现金,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一张现金是被有病毒的人员拿到过。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我们可以选择这种方式付款!
第三,阴天下雨天尽量不要出门,也不要打开窗户,因为病毒在潮湿和天气比较凉的时候残留的时间会比较长,我们出门尽量在太阳比较大的情况下出去买东西,天气比较好的情况下,病毒在空气残留的时间会比较短!第四,如果身体有其它病需要就医,尽量去小门诊部就诊,如果一定得去大医院,必须做好防护,佩戴比较高级别的M95医用口罩。因为医院的病毒密度相对来说会比较高。回家后必须身体进行全面的消毒!
第五,家居消毒,地板可以用稀释的84消毒液进行消毒。家里空气消毒,可以用臭氧放生器或者紫外线灯。如果家里条件没那么好,也可以在天气比较好的情况下,开门开窗让空气流通来降低病毒残留!第六,尽量不要和家庭以外的人员聚餐和做各种活动,因为我们不知道别人接触过什么人,有没有和有病毒的人接触过!

防范新型冠状病毒,从我们每个人做起,出门必须戴口罩,回家必须勤洗手,多通风,不聚会,不去人群密集处!让我们同心协力,早日战胜病毒!


梦幻a闲鱼


宁波男子出门买菜未戴口罩短暂接触仅15秒被感染的事件,随着发达的网络传播几乎家喻户晓,成为了反面教材,相信有绝大多数日常不带口罩出门的人心慌意乱,担忧不已,自此出门以后定会口罩不离,处处防护。

这则消息简明扼要阐述了新型肺炎病毒传播性很强,可通过近距离接触感染,同时也告市民百姓,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做好防范措施,为家人为自己以防万一!

离开家门该如何保护自己?

1、细心戴好口罩再出门,有条件的连同手套一起准备。

2、尽量不去人流众多的地点,大街上很宽敞,与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接触。

3、接触感染不限于口沫,触手之处可能有多人触摸,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坐私家车。万不得已坐公交之时,尽量少到处触摸栏杆等,到达目的地或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是洗干净手。

4、不去接触未戴口罩的路人。

5、在无法确保自己的手完全干净时,不要用手摸脸或者眼耳口鼻,以免造成感染。

6、手机是每个人常用之物,须得日常每日清洗擦拭,以防万一。

宁波男子为何出门不带口罩?有以下几方面问题存在:

1、男子心存侥幸,觉得疫情并不严重,或者自身身体强壮,不易被感染。这属于日常对疫情缺乏了解的人群,需要做好小区入户安全防护宣传工作,务必家家户户都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

晴空家中不但有防疫宣传单,手机中的短信更是每天更新十来条防疫信息,各个部门发送的通知,看多了也就牢记在心。

2、疫情蔓延过于迅速,不少人家中并未准备口罩,可能觉得路上人并不多,所以出门没佩戴。关于口罩的问题,不少口罩加工厂的员工都在加班加点制作供应,各地如今也有提供口罩派送或限量购买的网点,逐渐满足市民出行的所需。

晴空家在厦门,实行的是口罩摇号限量购买,定时定点分批销售,极大地避免了人群排队聚集所耗费的时间,也极大缩短了群体接触时间,避免意外。

如何应对此次事件发生造成的恐慌?

1、劝解家人或朋友,如果没有口罩一定避免出门,需要购买的东西可以通过快递或者邻居朋友代买,能不出门就别出门,在家找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打发时间,分散一下时时紧绷的注意力。

2、居民应配合各小区的进出管理要求,测量体温,排查身份证,填写常住登记表格,妥善隔离近期外地返回本地的人员,每天体温测量。早发现早救治,防止扩散,这是我们普通人力所能及的小事,只要人人都能做到,那就是铜墙铁壁,必定心中不慌!

欢迎补充,待讨论@晴空莽莽


晴空莽莽


“15秒”并不是重点:

听到这则新闻之后,大家的重点全部落到了“15秒即传染”这个问题上,然而这件事情中存在的传染并不一定就是“短时间的飞沫传染”;除了飞沫以外,它也有可能是因为患者手接触确诊者沉淀在物体上的飞沫,导致发生后续可能由于接触到自己的鼻子、眼睛等部位导致的“接触性传播”问题。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完全纠结于这个15秒,或者是50秒,传染形式也应该是您关注的一个问题。

“飞沫传染”的速度有快有慢:

很多人在疑惑病毒的传染性为何会那么强。其实,我们人体每分钟如果呼吸20次,那15秒就会呼吸5次,这个过程本身就可能吸入病毒。另外,都知道“病毒需要蓄积到一定量的时候才会致病”,但对于新冠病毒来说,都知道它的传染性强,目前来看可能少量病毒就会导致患病。

大家都明确,多数病毒都存在一个潜伏期,但这个潜伏期的长短并不确定,“新冠病毒”虽然存在潜伏期,但是这种病毒比较特殊,它不仅会在发病之后传染,潜伏期同样能够传染,这也恰恰代表着它的传染性强。

面对“新冠病毒”,唯有科学预防才是“真理”:

换一种角度来说,很大程度上,其实我们根本无法判断站在你面前的人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那我们能做到的一定是“全方位的预防”。

“新冠病毒”,其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传播”,因此,无论您外出去了哪里,都请严格、正规有效的佩戴口罩,这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如果您不戴口罩,那必然会增加被感染的风险。

  • 佩戴口罩要“留神”:

普通人佩戴口罩,建议选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医用防护口罩”。

口罩也需正确使用,避免戴反、错戴以及“戴无用”;佩戴口罩首先要分清正反面,特别是对于“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般口罩颜色更深的是正面(正面朝外),颜色较浅的一面要正对脸部;医用外科口罩上都会有“鼻夹金属条”,这个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处于口罩的上方。分清上下和正反后,请您在洗手之后佩戴口罩,口罩佩戴完毕之后,请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紧贴于鼻梁,接下来适当向下拉伸,避免口罩出现褶皱,要全面覆盖住你的鼻子和嘴巴。

注意,外出时请先将口罩佩戴好,回家之后将口罩反向折叠后放入密封袋中,妥善扔掉。

  • “洗手”是预防新冠病毒中重要的一步:

预防病毒,请各位不要小看了“洗手”。正确、科学洗手是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预防“新冠病毒”,请您在生活中勤洗手、靠谱洗手。

洗手的过程中,请用肥皂或洗手液加水全面清洗;办公、传递文件的前后要洗手,咳嗽或者打喷嚏之后要洗手,做饭、烹调之前、过程中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手脏了之后要洗手;接触过别人或者动物之后要洗手,外出回家之后要刻意洗手。

除此之外,您还需要做到:

  1. 减少到人群密集处活动的次数,及时关注自身的症状。

  2. 好好吃饭,食物多样;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保证每日三次的“开窗对流通风”,每次30分钟,做好家居清洁,保持干净的环境。

一则“15秒即被感染”的新闻,请您减少恐慌,加强预防。面对疫情不害怕,做好预防是关键,您自己的健康,由您自己说了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