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海底撈、華住集團防疫健康講座全文(二)

劉力紅老師 | 海底撈、華住集團防疫健康講座全文(二)

同有三和教育文化

以下文章來源於同有三和基金會 ,作者劉力紅

同有三和基金會

北京同有三和中醫藥發展基金會

編者按:本文系2月11日劉力紅老師對海底撈、華住集團員工的主題分享:《中醫特別篇之身體與情緒管理》全文逐字稿。計劃分三次發表,這是第二部分。

01

(續前)我們剛剛講了外在的條件是非時之氣,那麼這個非時之氣,你是沒辦法改變的,春天該暖,但它反而寒了,作為我們個體怎麼辦呢?我們怎麼去防護這個非時之氣呢?其實很簡單,只要穿好衣服,帶好圍脖,戴好帽子,就0k了。


按照中醫的原理,所有的病毒病菌要侵犯我們,它在悄悄地等待,等待可乘之機。就像我們要通關,必須等待關門打開一樣。病毒、細菌或者其他的毒氣、邪氣也是一個道理,要想通關,它也必須等著、候著,候你開關。


那中醫的這個關在哪裡呢?在“腠理”,是腠理在主司對外的防護。腠理就像過去的萬里長城,就像現在的邊防。那麼什麼東西最容易把腠理打開?我告訴大家,就是風。風一旦把腠理打開,毒也好邪也好它就會趁虛而入。


所以,我們對風就要特別小心,那麼要小心到什麼程度呢?我們從《素問》的這句話:“聖人避風如避矢石”,也就知道它的嚴重非同尋常。“矢”大家知道是什麼嗎?對,是箭。在冷兵器時代,能夠遠距離傷人的是什麼?就是箭與石。漢代的大將李廣,外號飛將軍,他最厲害的就是箭術。當然到現在熱兵器時代,那就變成槍炮,甚至導彈了。


避風為什麼要如避矢石?說明風對人的傷害非同一般,而這個傷害實際上就在於它把門戶打開了,為諸多病邪侵入人體、導致病變提供了方便。《內經》裡提到的“風為百病之始”或“風為百病之長”說的也就是這層含義。


因此,風的問題務必提請各位朋友多加註意!為什麼四大日常(衣食住行)要把衣放在第一?這就與避風有關。我看你們幾位衣服穿少了,你不要認為你現在年輕,請神容易送神難啊!風寒進去可是容易,出來就不容易了。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穿好了,不要受風,這個是防護太重要的一環。實際上你能夠做好這一層的防護,從你個體的角度來講,就把這個非時之氣的條件改變了。有了這一層的防護,然後再加上戴口罩,等等,那麼所有的外防護我們基本上就做到了,其他沒有講到的地方,趙老師會做補充。

劉力紅老師 | 海底撈、華住集團防疫健康講座全文(二)

02

那麼現在我就來談一談內防護的問題。正氣,我們怎麼樣讓正氣存內呢?中醫講的正氣牽涉的因素很多,從外而言,叫作“當其位為正”,什麼叫當其位呢?其時就是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溫熱涼寒,這就是四時的正氣。反之,就是非時之氣,就是邪氣。這方面我們上面已經談了不少,這裡不再重複。


現在我們主要從內在來談這個正氣,從內裡來談正氣,那麼影響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至少從《內經》來講,包括了以下幾點:其一是飲食,《內經》講“食飲有節”,那麼反過來,若是食飲無節,它就會影響正氣。待會趙老師會發一些鏈接給大家,這裡面會談到我們對飲食的一些看法。尤其生了病之後該怎麼飲食?這是非常講究的,在這一點上,甚至跟西醫的認識完全不一樣。但是在這個問題上我堅信中醫的看法,這是原則問題,不能讓步!因為這關係到病情的預後。


我們大家都知道營養必須充分,營養是抵抗力的支撐,也是免疫力的支撐,因此,生病的時候就更需要這個支撐。但是我們吃進的是飯菜,並不等同於營養。營養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從中醫的角度看,飲食至少必須經過脾胃的消化吸收(受納運化),才能變成身體的營養。


為什麼很多生病的人都會食慾不好呢?有沒有生了病反而更能吃呢?當然有,這又是另一種病——糖尿病。而通常的都會食慾下降、胃口變差。那為什麼會食慾下降呢?因為消化能力變弱了,脾胃受納和運化的功能也受影響了。那麼在消化能力變弱的時候,我們是該多吃一些還是少吃一些呢?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我們稍作思考應該就能得出正確的答案!這個時候你要是多吃,不但最終得不到多吃的結果,反而因為進一步加重了本已變弱的消化能力的負擔,消化的效能會更進一步地減弱,從而使身體無法得到希望的營養。


因此,這個時候唯有順應脾胃的能力,量力而食!用《傷寒論》的話來說,就叫“損谷則愈”。所謂損谷,就是順應身體運化能力減弱這個勢態,相應地減少飲食,如此一來,脾胃在其能力範圍內運作,反而提高了消化效能,身體也就能得到相對充足的營養。所以,

生病了,食慾變差了,一定不是多吃,反而要少吃,要吃更容易消化的東西,而不是更油膩的,比如雞湯一類。

劉力紅老師 | 海底撈、華住集團防疫健康講座全文(二)

03

其二是起居,起居就是作息,所以按時睡覺非常重要,我這裡要特別的提出來。我相信大家平時在工作的時候都很忙,現在好不容易宅在家裡了,又不讓出去,正好通宵地玩。那我告訴你們,像這樣的玩法,你等著吧,不需要多久,你的免疫防線就會崩潰,因為睡覺是太重要的事情。睡覺太重要,而這個重要不是七個小時、八個小時的問題,是你在什麼時間安放這七個小時、八個小時!這個是絕對重要的。


所以我看到西醫的同仁也強調要有充足的睡眼,那什麼叫充足呢?我這裡作一個補充,就是除了時間量上的充足外,還一定要按時守時,這個時按照過去的要求必須是晚上九點,現在通融一些,至少也不能晚過十一點!古人說了:一夜不睡,百日難復!大家注意了,這裡指的是夜,不是白天,所以儘管你白天補了覺,但作用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很建議大家趁這個居家隔離的機會,好好地休養生息,晚上早一些睡覺,把精養足來,將來複工的時候能夠有飽滿的精神,這樣也對得起老闆,對得起企業。

劉力紅老師 | 海底撈、華住集團防疫健康講座全文(二)

04

其三是不妄作勞,也就是不要額外的去作勞。現在大家宅在家裡面,看上去什麼也幹不了,會不會過勞呢?也會過勞。哪裡過勞呢?這裡(指頭腦)過勞。我們成天擔憂這個擔憂那個,就會導致思慮上的過勞。


這次你們給我的題目是“情緒管理”,如果在情緒上過了,那麼情緒所帶來的身心勞累是超過一切的勞累,這個累會把我們真正累垮。我四歲起就當農民,直到二十歲考上大學才離開農村。體力上的疲勞可以說是嘗夠了,但是,這一類的勞並不可怕,睡一覺也就恢復了。然而精神上的勞就完全不一樣了,精神勞了你反而會睡不著,睡不好,睡不安,這就讓你沒辦法恢復。所以情緒是第一等的大勞,在影響正氣的諸多因素裡,情緒可以說是排第一位的。


情緒是太重要的一個問題,我們一定得想辦法去認識情緒,去調適情緒,這是一個大事情,雖然這件事我們今天不一定能說清楚,但它的嚴重性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也是最容易影響免疫力的東西,也是最能夠摧毀我們防線的一個東西。

劉力紅老師 | 海底撈、華住集團防疫健康講座全文(二)

05

那麼,我們怎樣能夠讓不良的情緒少一點生起來?生起來之後我們怎麼樣去調適它、把握它,從而不讓它來完全的困擾我們、左右我們,這實在是人生的頭等大事!中醫講正氣,正氣的核心是什麼呢?現在的人非常喜歡用“中心”這個詞,非常喜歡做“中心”,那怕芝麻大一點的機構,也要冠名某某“中心”。其實“中心”這個詞很妙,中國文化很根本的要義就蘊藏在這個稱謂裡。心前面加一箇中作限定,它恰恰說明了心的本位(性)在哪裡呀?對,在中上!因此,中心的本意就在這個“中”字裡,也就是說心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呢?就是中!那麼中又是什麼?簡單地說,中既不在左,也不在右,用朱熹的話說:不偏就叫作中。


好了,大家想一想,尤其要結合自身想一想,是什麼東西最容易使心偏離中呢?大家可以好好回顧一下夫妻之間的吵架,吵架時的架勢是什麼樣呢?這個人平時再好都不好了,平時再好也都一無是處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個時候你的心不在中上了。你不中了,你偏了,在偏執的作用下,你就必然會這樣去認識一個人。我們說一個人哪怕到了百無一是的地步,也都是能找到一點好處的,更何況是你老公(或老婆)呢,可是在偏執的眼裡,那真是一點好處也沒有!這是為什麼呢?我這裡寫一個字給大家,“怒”,這個字大家都認識,“怒”是怎麼寫啊?上面是一個“奴”下面是一個“心”,心被奴役了就是“怒”。心處在被奴役的狀態,心被綁架了,它還能作主嗎?它還能自在嗎?不能了。

中國文化不強調自由,但很看重自在,而一旦情緒尤其是強烈的情緒起來了,心就被奴役了。這個時候心不但做不了君主之官,反而變成奴隸了。


所以,一旦心偏離了本位,一旦心不自在了,那麼也就從根本上離開了真實。在中國文化裡,除了中心這個詞,還有一個與中關係緊密的詞,它是什麼呢?對,是中正。所以,心偏離了,不在中上,當然也就不在正上了。因此,正氣存內的前提是心要在中上面,心若是偏離了,也就沒有正氣可言。大家若是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知道情緒是最容易摧毀正氣的一個東西,是最容易讓正氣不存內的這麼一個元兇。因此,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變得溫柔一些,變的調柔一些,不讓情緒那麼強烈,這樣我們就能在內環境裡築起一道最為根本的防護。(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