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六、七歲孩子到底該不該讓他玩手機呢,該怎樣進行引導教育?

๑ω๑7628


我孩子氣也是六七歲,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大人玩手機的時候,他就在那裡說,你們都有手機,我沒有玩的,你們都在看手機,我沒有看的,我玩什麼,我沒有玩的,這些都是他看到大人在玩手機,但是當我們都拿著手機學習的時候,他就不會這樣說了,他也不打擾,自己拿著紙自言自語的在一旁坐著畫畫,或者玩他的拼裝玩具,有時候,他想打哈遊戲,還是給他玩一下,但是要給他控制時間,如果超過時間就要告訴他應該休息眼睛了,然後大人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帶著孩子做一起其他有意義的事情,或者你叫他跟你一起學習,他看一會就無聊了,他也就不會要你的手機了。


西麗姐


你好樓主,六、七歲的孩子該不該玩手機呢?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孩子在六、七歲的時候是出去孩童天真爛漫活潑愛玩的年齡,對於一切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感,然而現在的手機文化更是發展的枝繁葉茂,更大程度上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成為了孩子娛樂玩耍的主領地,然而小孩的自律性一般不會太高,所以他們很難去控制自己對手機的依賴,那大人來說,很多家長都是手不離手。我想正確引導孩子對於手機的使用顯得尤為重要。
手機它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通訊工具,它有娛樂,也可以有漫步的知識在裡面,如果我們家長可以多陪孩子用手機一起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不僅能提高與孩子的溝通感,也能間接鍛鍊孩子在智力方面的發展。
手機不僅有好的內容信息,也有一些影響孩童思想發育的不良信息,所以這個時候陪同孩子一起使用手機幫他鑑別一些信息的好壞也很有必要。
當然,手機只是生活的很小一部分,正確的讓孩子玩手機固然沒錯,更要控制孩子使用的時間,讓孩子不能過於依賴手機也是很重要的,那麼孩子的學習性是很強的,所以家長就要在這個陪伴的過程中做好表率,陪孩子一起做一些其它好玩的親子游戲,脫離對手機的束縛,正確培養孩子的價值觀,溫柔的去享受生活的美好。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490002519b1b9fa7df\

阿斧的日記


2008年,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啟動了一項專門研究手機對孩子影響的科學實驗:

他從全國各地的中下階層家庭中挑選出100名孩子,將他們分成了兩組:

第一組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第二組50名是對手機痴迷的孩子。

心理學家們對這兩組孩子進行了長達10的跟蹤調查,10年之後,調查結果讓人唏噓不已。

痴迷手機的孩子中,僅僅只有2名考上了大學;

而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並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而且,第二組在沒有考入大學的孩子中,還有其中三名孩子是因為想減輕家庭負擔,而在高中畢業之後自願選擇了放棄繼續讀書。

痴迷手機對孩子的影響,也許遠遠超出你的想象。它的危害並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以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緩慢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原本處於同一起跑線上的孩子們差距越來越大。

縱觀每年中高考後們學霸的採訪,不難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從不沉迷於手機等電子產品。

2018年,以676分考上清華大學的單小龍,用的手機是一臺只有通訊功能的按鍵手機。並且同班同學稱,高中三年,沒見他玩過手機。

同樣,分別以704分、699分考入清華大學的雙胞胎姐妹焦宇曉、焦宇晨也在採訪中明確表示:電子產品對她們沒有誘惑力。

很多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報補習班,買練習冊,上各種網課,但卻偏偏忘了在做這些事情之前,先收走孩子的手機。

畢竟在學生時代,孩子的自控力有限,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做到手機時刻揣在身上還能做到不碰不玩不沉迷。

更多的情況就是,刷一會微博,一小時過去了,打一局遊戲,又一小時過去了。結果一整天的補習下來,知識沒學到,段位倒是升了不少。

所以,如果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被別人越甩越遠,限制他們使用手機是家長們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用戶149144774653453


六七歲的孩子不應該讓他玩手機的,孩子過早玩手機對他的視力會造成影響,孩子太小,他的視力視網膜還沒有發育
完好。現在學校裡面很多孩子都戴上了眼鏡,就是因為過早的玩電子產品造成的。另外孩子過早的玩手機,會產生依賴性。可以給電子產品手機上加上鎖屏密碼。可以和老師聯合起來,對孩子作出要求,家長和孩子加強對孩子監管。教育。尤其是在上學期間。放假的時候,可以允許孩子一天偶爾玩一小時。前提是作業能夠按時保量地完成。


吃核桃健腦


首先需要搞清楚自己孩子的特點是什麼,不同環境不同背景生長下的孩子,其特點是不一樣的。不斷地觀察自己孩子的行為、言語、習慣,適度地揣摸孩子的想法以及其潛在的訴求

觀察孩子所喜歡的玩具,所喜歡的玩伴,在玩耍的時候所傳達的內容是什麼,是喜歡一個人玩還是喜歡一群人玩,是喜歡靜靜地玩些搭積木之類的,還是喜歡追逐打鬧

每天同孩子交談,問問在學校裡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有哪些高興的,有哪些傷心的,觀察孩子的言語表達中所使用的詞彙有哪些,特別是有些口頭禪之類的

父母通過多維度的觀察與思考,可以大致推測出孩子的心智成熟度,孩子的當前狀況,需要解決的問題等等。同時也能對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面有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根據孩子的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自我控制力還是很弱的,作為父母,一旦確定孩子的行為方式出現問題的時候,引導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過多的干涉、自責甚至打罵對孩子來說都不是可取的教育方法

孩子出現頂撞、對立等情況時,說明孩子正在形成自己的獨立意識,父母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適當進行獎懲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對行為操守進行評分,由孩子自己決定是獎還是懲,原因是什麼等,一方面強化獨立意識,一方面更正行為的方式方法

在孩子表達憤怒、傷心、不滿等負面情緒時,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有些自尊心強的孩子,或許就是因為家長的一句玩笑話而會哭鬧不止。作為家長,自身需要做到有涵養有包容,容許孩子情緒的適度表達

孩子在同夥伴玩耍的時候會產生矛盾甚至發生肢體衝突,作為家長不可單方面呵斥孩子,讓孩子自行處理解決,通常都會很好地解決,實在需要家長干預的時候,不妨先分開孩子,然後等到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再引導處理

無論什麼特點的孩子,都不需要長篇大論地進行說教、道理擺出一大堆,那樣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太煩太羅嗦。6,7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學會需要自己的私密空間,開始學會獨立思考,作為家長需要給孩子們留出一定的空間.

評估教育方法,不斷進行調整

沒有一種方法是一成不變的,孩子在成長,所以教育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尋找最適合孩子的方式。

教育方法無所謂好壞,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的孩子,不可片面追求知名的、範式化的。試看歷史上的名人,他們所受的教育方法很多都是獨特的,無法移植的。就算是要套用,也是需要不斷地進行裁減,切莫生搬硬套,那樣只會適得其反。

同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在成長,歲月在流逝,作為父母的年紀也越來越大,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們也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接受新的東西,轉變舊的思維,這樣才能跟得上孩子的成長,而不是用固化的教育方法禁錮孩子的天性。



的士司機阿運


你好!我個人的觀點是不應該讓孩子玩手機。大致原因如下:

  1. 孩子現在的自制能力比較差,非常容易所有的精力及注意力就被手機吸引,荒廢了時間。
  2. 目前絕大部分手機是具備上網功能,網絡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信息,孩子尚不具備分辨能力,容易被不良信息扭曲其三觀。
  3.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也是人類探索這個時間的工具,長時間沉迷於手機極度容易導致視力下降。
  4. 孩子這個年紀本身就應該是學習和戶外運動為主,沉迷於手機也容易導致身體機能下降。
  5. 可能你會說我控制好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即可,但你可能忽略了他內心的慾望,這種慾望會讓他整天想方設法拿到手機,茶飯不思。

所以,還是得從源頭控制,不要讓孩子接觸到手機。


分享悅耳的歌曲


現在時代發展的很快,小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現在的小孩子的想法和收到的信息遠遠超過我們小時候,這個時候不能不讓孩子玩手機,手機是很重要的接受信息的途徑。

但是時間要做一定的管理,不能就讓他一直看手機,規定每天能玩多長時間的手機,更重要的不是能不能玩手機,而是能不能做好和孩子的溝通,六七歲的孩子已經很懂事了。還有小孩子都喜歡玩遊戲,這個也是他們這個年齡同學之間的一些談資和話題,不要完全拒絕,但也要控制時間。


鬆鬆的Vlog


這個確實要引導好,千萬不能沾上手機遊戲!我也玩手機,但是時間有限制,要注意用眼,這個很重要!

其實我還玩無人機呢[捂臉],老爸,女兒,一人一架,關注一個唄!











智技方程式


首先我認為孩子玩不玩手機完全是大人的原因,我們大人現在不論在哪裡幹什麼都捧著個手機,何況小孩子呢?他們的自控能力更差,所以制定好計劃,適當的和孩子一塊玩一會手機,我覺得還是可以的。(但是不要玩那上癮的遊戲,那樣孩子會成天想著玩手機,學習注意力也會不集中。)


驕傲的性情


曾經美國專門研究兒童行為的發現,長期暴露於手機及電視環境中的孩子,因為聽得到、看得見的聲音與畫面,減少從家長那裡聽到或自己學說的詞彙量,如果看到負面的信息,大大有損孩子們的良性發展,有些家長自己也被手機控制了,失去了自我控制力和休息能力,首先我們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從而影響到孩子的成長,不能因為我們的不良行為影響到孩子的發展!!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