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鋼鐵長城:戰“疫”中的子弟兵

 

鋼鐵長城:戰“疫”中的子弟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在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潮下,人民軍隊再次展現出“定海神針”的作用。春晚還沒有看完,丈夫便匆匆收拾行囊;孩子剛剛入睡,母親就含淚告別;兒子說好要陪父母吃一頓年夜飯,也未能如願。疫情發生後,各部隊指戰員及軍隊醫務人員主動請戰,紛紛要求前往抗疫一線執行任務。

  參加戰“疫”以來,人民子弟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無數感人的畫面在美術家的筆下定格,溫暖了乍暖還寒的初春,展現出人民軍隊“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信心和擔當。

  羅田喜的《戰“疫”》、孫立新的《2020·熱血出征》、李如的《2020·緊急馳援》、李利民的《出征》、王鷹的《疫情就是命令》都以即將乘飛機奔赴抗疫一線的人民軍隊作為主題。畫家們以中國畫、油畫、水彩等不同形式刻畫出戰士們身背行囊、整齊列隊的身姿。不同作品中,或是晴空萬里,或是大雪紛飛,但相同的都是軍人們的一身戎裝和他們帶給人們的那份安心和信心。

  折慧剛的《來了·解放軍》聚焦身處醫院一線的軍隊醫務人員。畫面中,身著軍裝的戰士正聚精會神地整理著空無一人的病床,口罩遮蔽了他的面容,病房的安靜與青年戰士的從容共同構築起畫面的情感基調。同樣的題材,彭明生的《一抹綠色》另闢蹊徑,構圖別緻。畫家以半弧形暖色勾勒畫面輪廓,形如病人微微睜開的眼睛,“眼前”的畫面是三位正在操作醫療器械的軍隊醫務人員,畫家以病人的視角展開創作,帶給觀者的則是一次特殊的共情體驗。

  除了支援各地醫院的軍隊醫務人員,各個部隊也積極採取措施做好各自崗位的疫情防控工作。趙猛創作的《戰“疫”、站位》中,三名戰士矗立在武漢火車站的廣場上,他們肩靠肩、背對背,彷彿構築起一道沒有死角的疫情防護牆。葛炎的《武漢阻擊》是一幅單人肖像畫。畫面中,執勤的戰士身著軍裝、佩戴口罩,背景裡,空無一人的大街、樓房透出的星點燈光和高高掛起的紅燈籠與戰士的孤獨堅守形成呼應,讓人動容。正是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堅守崗位、勇挑重擔,守護著群眾的平安健康。

  從1998年的抗洪搶險,到2003年的對抗“非典”,再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在危急時刻,人民軍隊從來都是衝在第一線,以血性擔當書寫軍人風采。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是對全國應急動員的一次考驗,也是軍人在和平時期面對的一次特殊挑戰。

  雖是陌生的戰場,卻是熟悉的集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