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罗马最后一位大帝,竟是拜占庭帝国的掘墓人

曼努埃尔一世(Manuel I),是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科穆宁王朝最重要的皇帝之一,他承袭了祖父阿莱克修斯一世和父亲约翰二世的衣钵,将帝国从11世纪后半叶的危机中解救出来。在其统治下,帝国重新在地中海东部获得霸权,周边的敌人多转攻为守,十字军国家则多成为了帝国的附庸。

罗马最后一位大帝,竟是拜占庭帝国的掘墓人

曼努埃尔一世与第二任皇后玛莉亚的艺术作品

在历史学中,曼努埃尔一世同凯撒、君士坦丁一世、狄奥多西一世、查士丁尼一世并列为罗马帝国的五位“大帝”。作为最后一位大帝,曼努埃尔在一系列辉光背后,也深埋着不少问题导致帝国再现危机。

但在曼努埃尔去世后,拜占庭帝国很快再次沉沦。由于一系列的内部斗争,和外部势力的重新崛起,帝国再次面对着危机四伏的窘境。也正是由于在其治下未能解决众多弊病,以及曼努埃尔个人导致的错误,造成了帝国国势再度急转之下。

帝国内部桎梏难除

罗马人自称霸地中海之后,一直难寻对手。但由于过于庞大的国体,以及四至相距遥远,从不列颠岛埃及、从克里米亚到北非,最终在4世纪末不得不以东西分治解决。但随着西帝国的衰落与灭亡,东帝国成为了罗马的唯一存在。

这个崇尚基督教但基于希腊-罗马文化的普世帝国里,文化和宗教是帝国赖以长存的根基。皇帝虽然拥有高度权力,却常常需要提防政敌特别是其他贵族的反叛。在东罗马的历史上,即便是相对强大的查士丁尼王朝和马其顿王朝,内乱也无法真正铲除。

罗马最后一位大帝,竟是拜占庭帝国的掘墓人

圣索菲亚大教堂见证了帝国的风雨,特别是无数的阴谋与叛乱

在科穆宁王朝时代,阿莱克修斯一世通过将帝国官僚体系皇族化,使得外姓贵族难以像过去那般容易触碰帝国命脉。皇帝既是帝国元首,也是统治帝国的家族首领。然而,阿莱克修斯的改革只是保证了科穆宁家族在东罗马帝国的地位,对于家族内的斗争却无法节制。

最终这也导致了在曼努埃尔一世去世后,皇叔安德洛尼卡·科穆宁有机会趁人之危。利用君士坦丁堡百姓对太后玛莉亚和威尼斯人的不满,安德洛尼卡成功窃取了帝国皇位。很快,玛莉亚和幼帝阿莱克修斯二世成为了安德洛尼卡的刀下鬼。政变期间被迫害者数不胜数,在科穆宁家族内部也引发了众多流血事件,将异己特别是其他军事贵族一并消灭。其在位两年事件内,经过一系列失败的改革后,将帝国重新推向混乱最终引火自焚。安德洛尼卡本人最后也因为贵族纷纷造反,而遭到颠覆被杀。

可以说,罗马帝国特别是后续的拜占庭帝国,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之前最大的敌人——就是内斗造成的混乱。在1080年曼努埃尔一世去世后到1204年十字军占领君堡期间,竟然有58次阴谋和叛乱。

曼努埃尔一世虽然凭借超强的个人魅力和手腕,在其在位期间让帝国看上去十分稳定,但当他撒手人寰后,一切就不再受控。

未能培养继承人

去世时的曼努埃尔一世已经是61岁的老人,在中世纪已经算得上长寿。但他唯一的儿子阿莱克修斯二世,在登基这年(1080年)时年仅12岁。在罗马历史的任何时期里,这个年龄都是十分危险的。在弥留之际,曼努埃尔一世把摄政托付给了自己的皇后。

罗马最后一位大帝,竟是拜占庭帝国的掘墓人

后世描绘的阿莱克修斯二世徽章

但作为一个女人,即便是拜占庭帝国早前的即位女皇帝,也都需要强有力的男性辅佐(不一定成婚)。显然,曼努埃尔高估了自己的匈牙利皇后。玛莉亚在成为太后之后因为未能平衡威尼斯人与帝国商人的利益,导致首都百姓的不满和暴动,让安德洛尼卡们看到了颠覆小皇帝的机会。

曼努埃尔一世戎马一生,不过在继承人上却显得步伐缓慢。除了阿莱克修斯二世之外,他还有一位年过30的姐姐,和曼努埃尔一位不具名的私生子。这些人在安德洛尼卡上位后无一例外遭到处决,科穆宁皇室内部先损失了最重要的一批皇位继承者。科穆宁家族在安德洛尼卡这个自己人手里,几乎被残杀一光。

挥霍无度掏空国库

拜占庭帝国在科穆宁王朝前两代明君的带领下,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力。特别是在罗马人最擅长的经贸层面,君士坦丁堡重新现了繁荣辉煌,此时帝都的人口重新达到50万以上,几乎与500年前希拉克略王朝时期齐平,进出口关税让帝国持续获得不菲的收入。在帝国残存的西部欧洲领土,与匈牙利战争胜利后,罗马人重新统治了富饶的潘诺尼亚平原南部和亚得里亚海边的达尔马提亚,相对于巴尔干半岛内陆贫瘠的山区,那些地方为帝国提供了更多财富。

面对这些利好带来的高回报,曼努埃尔一世却未能正确利用。12世纪拜占庭帝国当代史学家、官员乔尼亚特斯(Choniates)曾经这样批评曼努埃尔:对于税收挥霍无度,他牺牲了公民的利益而自我娶了。不管是拜占庭-希腊史料还是拉丁人的著作中,都有着类似的描述。

罗马最后一位大帝,竟是拜占庭帝国的掘墓人

曼努埃尔一世时铸造的赫帕派伦金币

皇帝(曼努埃尔一世)在所有可用的方面都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很少为了发展另一个部门而在一个部门节约开支,科穆宁家族和其他寻求庇护的人群也耗费巨大。有相当一部分开支后来被证明纯粹是帝国的财政损失,比如远征意大利和对十字军国家的补贴,以及1155-1156、1169年和1176年三次失败远征的花费。

突厥人贻害无穷

塞尔柱突厥人自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后,就迅速涌入了安纳托利亚高原。他们在11世纪末就几乎控制了从亚美尼亚到以弗所的整个小亚细亚,失去了半壁江山的拜占庭帝国由区域霸主成为了纯希腊人国家,即便是希腊人为主的安纳托利亚高原,突厥人的统治相对罗马皇帝更受欢迎。

阿莱克修斯一世利用十字军东征,为帝国恢复了爱琴海沿岸的部分领土。在约翰二世时期,再次加强了对小亚细亚西部的恢复,基本恢复了海岸地区的旧地。曼努埃尔一世秉承了父亲的衣钵,继续向塞尔柱突厥人的罗姆苏丹国用兵。

罗马最后一位大帝,竟是拜占庭帝国的掘墓人

密列奥赛法隆战役的失败让帝国光复小亚细亚内陆成为泡影

但在曼努埃尔一世统治的末期,当他决定彻底解除突厥人在安纳托利亚的威胁时,却在攻击科尼亚的行动中犯下了多个错误。特别是对于机动性占优的对手预判不足,未能做好侦查就盲目将大军开赴到安纳托利亚内部的山谷里,造成密列奥赛法隆的巨大挫折。该战役失败后,帝国失去了绝大部分攻城机。

曼努埃尔在帝国军力明显强于罗姆苏丹国时遭遇这场失败,令帝国错失了最后一次剿灭突厥人的机会。而后来,随着科穆宁王朝再度爆发内乱,和十字军对帝国的肢解,罗马人对收复小亚细亚彻底无望。最终,突厥人一支建立的奥斯曼酋长国,在1453年成为了手刃君士坦丁堡的刽子手。

火并诺曼人却与威尼斯神罗反目

外交手腕一直是科穆宁王朝皇帝们的擅长之道,与敌人的敌人结盟,以获得冲突中的优势。不论是阿莱克修斯一世还是约翰二世,以及曼努埃尔一世在位初期,一直都维持着联盟神圣罗马帝国和威尼斯,以对抗西西里诺曼人的政策。

但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康拉德三世去世后,其继承者腓特烈一世对拜占庭较为冷淡。曼努埃尔一世眼见昔日盟友逐渐疏远,决定亲自碰触北意大利势力,特别是同意大利北方的比萨、热那亚等城邦结盟。这导致了威尼斯共和国的嫉妒,你来我往后拜占庭帝国突然将国内的威尼斯人逮捕,还没收了这些商人的财产,导致威尼斯人派出庞大的舰队进攻君士坦丁堡。

罗马最后一位大帝,竟是拜占庭帝国的掘墓人

现代威尼斯城

与威尼斯人的恩怨在约翰二世时期就已经浮现,约翰后来因为海军劣势被迫承认了阿莱克修斯一世时期给予对方的特权。曼努埃尔一世并未吸取足够教训,虽然帝国已经组建了一支足以抗衡意大利人的海军,也在对手围攻近海时成功阻击,但并不代表这种四处树敌的外交可取。

好在诺曼人在曼努埃尔统治的末期也走向衰落,帝国才没有在海上受到两个两大对手的攻击。而神圣罗马帝国的腓特烈一世是其历史上最成功的皇帝,在日耳曼国家中保持着霸主地位,但因为六度征服意大利失败也并未圆满。日后,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他踏上了拜占庭帝国的土地,但未能抵达圣地死在了小亚细亚南部。

巴尔干边境:匈牙利酿祸

巴尔干地区自从11世纪巴西尔二世征服保加利亚后,就重新成为了罗马人的后花园。虽然保加利亚人仍不断进行起义,不过一直遭到帝国镇压。塞尔维亚人则在11世纪末获得独立,他们游走于拜占庭和匈牙利之间,不断寻求更多利益。

匈牙利王国曾经是拜占庭重要的伙伴,曼努埃尔一世的母亲伊琳娜就是匈牙利公主。两国在约翰二世时期,就因为拜占庭干涉匈牙利内政导致了战争。而曼努埃尔并未吸取教训,因为潘诺尼亚地区的领土争夺和匈牙利塞尔维亚联盟爆发了战争。

罗马最后一位大帝,竟是拜占庭帝国的掘墓人

曼努埃尔一世击败匈牙利-塞尔维亚联军后,科穆宁王朝达到的最大版图

纵然拜占庭方面最终取胜,夺回了罗马帝国曾经的重镇锡尔米乌姆和周围的斯雷姆地区,还强迫匈牙利割让了达尔马提亚的海岸地带(今克罗地亚等地),但帝国并未对这些地区进行有效管理。特别是“占领不移民”,罗马人仍原少于当地的斯拉夫人。

曼努埃尔在新的占领区统治事实上并不牢固,以至于在他死后,此前获得的这些领土很快被匈牙利新国王贝拉(曾经在作为质子前往君堡)收复。在丢掉潘诺尼亚、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后,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人很快就蠢蠢欲动,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纷纷独立。

写在最后

曼努埃尔一世是东罗马帝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帝,在今天的希腊社会,他仍旧享有卓越的口碑。曼努埃尔治下的东帝国重新令四邻闻风丧胆,特别是面对伊斯兰势力和十字军国家时,帝国重新找回了强势的感觉。国家经济也重现了此前的繁荣,君士坦丁堡再次成为世界财富的中心。

可曼努埃尔一世并非圣贤,由于他未能纠正帝国在11世纪以来的种种弊端,特别是帝国内部的顽疾未能消除。以至于在他死后不久,又重现了此前罗马帝国不断往复的阴谋与内讧之中。东西欧积攒的矛盾和仇恨也不断叠加,终于在13世纪初让帝国付出了决定性的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