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大學能師:學生逼你直播沒商量

教師各有自己的職業目標和境界,不同的目標和境界會導致不同的職業成就。多年以前,小編曾受教於華中科技大學李太平教授,他把教師的職業境界劃分為

經師能師人師。經師指的是注重傳授知識型的教師;能師是指智慧型教師,可以高效傳授知識,並能靈活運用知識的教師;人師就是那種最高境界,教書育人型教師,是讓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靈魂得以昇華的教師。人們常說,經師易求,人師難遇。能師呢,是介於經師和人師之間境界的類型,是具有智慧並能啟迪智慧的教師。新時代的能師不僅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具有高超的素養,並能在信息技術運用上要領先一步。

如今的大學,絕大多數教師都渴望自己是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總有教師,要麼因為態度問題,對教學不熱愛,不感興趣,教學水平一直差強人意;要麼就是教學上不開竅,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有時覺得自己真的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教學效果就是不理想。所以,今天在大學裡要想成為受歡迎的好老師,還挺不易呢!尤其是今年網課大行其道之際,沒有精深的專業知識不成,沒有熟練的信息技術,也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大學能師:學生逼你直播沒商量

2月17日,第一天上網課的同事小張老師,很苦惱,就跟我吐苦水,說上了一次網課後,感覺不好,像一個牽線木偶一樣,被既定的教學方案框著,跳不出來,上得沒有成就感,很痛苦。學生聽得也不爽,紛紛要求他開直播。我問他到底有多少學生要求他開直播呢?他說,差不多90%。這位小張老師,是校內有名的優秀教師,原來線下教學時,他的課堂一直精彩紛呈,有不少學生經常慕名過來"蹭課"。無論是同行還是學生,對他的教學評價很高。當然,他對自己的教學質量要求也很高,如果在課堂上得不到學生的積極回應,他會覺得自己沒有盡到教師的責任。但第一次網課,師生互不見面,僅僅通過既成的數字資料,通過網上的文字和微視頻跟學生間接溝通,他覺得學生很難透徹理解,所以他苦惱。

他的苦惱體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學校不提倡教師開直播。其實,學校汲取了中小學一開始要求所有教師開直播的教訓,為了避免不少的意外,尷尬,出於保護老師的目的,要求教師儘量不要通過直播的方式上網課。當然,還有網絡擁堵的問題,也不允許有更多的教師加入到直播的隊伍中來。另一方面,學生覺得瀏覽網上的資料,不如直接聽張老師講課更精彩,學生不斷要求他開直播。所以,他處在兩難之中。


@大學能師:學生逼你直播沒商量

前兩天,他又興奮地說,我終於開直播了,不過,不是在網絡教學平臺上,而是在釘釘上進行的,學生給我的評價很高的。他還說,我直播時,呈現給學生的是我的PPT,我本人很少出鏡,但就是這樣,學生也覺得滿意,覺得老師直播講得更系統,深入,比自己看慕課,瀏覽網頁,碎片化的知識點更好理解。看來,他直播的反響好,教學效果好,效率也高。

後來,我們又討論了開直播的程序問題,他說,雖然領導不支持開直播,但也沒反對,最後,向領導彙報了學生的意見,領導同意讓他在網絡教學平臺之外的社交平臺上進行,採用"私下群聊"的方式變通一下。

通過小張老師的這次直播的體驗,小編認為,學校不能強制老師人人直播,也不應禁止老師直播,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是要從學生需求出發,對老師的教學方式,分類管理。對於那些漫不經心的老師,信息技術水平不高的老師,是要限制他們直播(而且這類老師也不願意直播,畢竟直播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對於能師,則可以鼓勵甚至支持他們探索,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從而讓學生享有更優質的教學資源。


@大學能師:學生逼你直播沒商量

教學的探索是無止境的,學校應該從教學評價手段上,制定出更適合本校師生的政策,激勵教師專心教學,痴心教學,成為愛教、樂教之能師,真正實現"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為了學生的未來發展,奉獻教師的終身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