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游褒禅山记》:浅析千年之前王安石在笔下揭开的人生成功奥秘

《游褒禅山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重要的作品之一,作者王安石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

他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行动上的指引。

古人往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大山名川常会触动文人的情丝,因此也就常会借助自然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书写自己的思想抱负或者人生感悟。

《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散文自然也不例外,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从舒州通判辞职回家,归途中游玩褒禅山所作。

看似一篇简单记录登山游玩的文章,其中却蕴含了很深人生哲理,揭示了成功的秘诀。

《游褒禅山记》:浅析千年之前王安石在笔下揭开的人生成功奥秘


01 “非有志者不能至”:“志”——人生成功道路上的指明灯


《游褒禅山记》:浅析千年之前王安石在笔下揭开的人生成功奥秘


登山就希望能登高望远,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美丽的风景往往在更远的地方。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也就是说想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美景,想要走的远,则需要有“志”。

有志者事竟成,“志”,即目标,决定着人生的方向。有了志,就有了理想和抱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

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志;霍去病的“匈奴不灭,何以为家”,是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忧天下之乐而乐”,是志。

志,是一种强烈的人生追求,是一种无法遏制的激情,更是一盏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清代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中曾有这样的一句话: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在写完这篇文章的四年后,王安石立志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立志推行改革,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口号。面对推行变法的重重困难,他不畏前路,用“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来表达他改革大志的坚定。

正是这强大的“志”,指引着他继续前进,照亮他前进的道路。

而今日,很多人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感觉人生迷茫,说到底还是因为没有“志”,没有人生目标。

托尔斯泰也曾说 :人生目标是指路明灯。没有人生目标,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就建立在每个人都有天真的梦之上。

想要生活不迷茫,想要生活有追求,就要立属于自己的“志”,用“志”去鞭策自己,提醒自己不断奋斗。

而在新时代下,我的“志”不仅要属于自己,更要属于社会,属于国家,要把自己的发展同社会、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只有这样的“志”才是有意义的,也只有这样的“志”才能更好的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与人生追求,而那种狭隘的、自私自利的所谓志向,是没有价值也是没有意义的,因而也是无法实现的。

02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力”——人生成功道路上的奠基石


《游褒禅山记》:浅析千年之前王安石在笔下揭开的人生成功奥秘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力”又是达到人生理想境地的一个关键因素。即使有明确的志向,体力不足,也不能成功,然而体力更要靠能力与毅力来支撑。

因此,“力”可以看成是由两部分来组成:一部分为能力,另一部分为毅力。

海伍德曾说:对于一个能力强劲的人来说,无事不能为。

而王安石的能力,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他年少得志,二十二岁便进士及第,在为官方面也是非常出色。在他担任鄞县县令的三年时间里,他兴修水利,治理农桑;兴办学校,民习礼乐,治下百姓安居乐业。

正是基于对自己能力的信任,他提出了“变法”,推行变法改变北宋当时的局面,而他的能力,便是让皇帝宋神宗支持他改革的基石。

有了能力,没有坚持下去的毅力也是不行的。

就像居里夫人所说: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

如果没有毅力的支撑,当王安石面对改革的重重困难时就不会坚持下去;如果没有毅力的支撑,当他被朝中大臣不断抨击时便不会竭力辩驳;如果没有毅力的支撑,当他晚年再次拜相时便不会再尝试推行变法。

正是因为有了“力”,有了能力与毅力才能让他更好的去实现自己的“志”,即便遇到困难也坚持不懈,一直为理想而奋斗。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无一不具备“力”。古代文学家司马迁虽遭受酷刑,但却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史记》;物理学家霍金虽身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但他的研究为理解黑洞和宇宙本源奠定了基础。

而现在的很多人只能接受鲜花掌声的追捧,却迈不过泥泞沼泽,这就是没有“力”作为基石的结果。

没有“力”中的能力,便不能从泥泽中脱身;没有“力”中的毅力,便不能坚持到云开见日之时,所以“力”是人生成功道路上的基石。现在的我们就应该提升能力,培养毅力,给人生打好基础!

03 “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物”——人生成功道路上的助推器


《游褒禅山记》:浅析千年之前王安石在笔下揭开的人生成功奥秘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在人生的道路上“志”是指明灯,“力”是奠基石,而“物”就是那种打开人生大门,开启成功之路的助推器。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人生的成功,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也就是说不仅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努力,而且还受现实客观条件的限制。“物”,便可以理解为客观条件,成功的助推器。

王安石在宋仁宗时便上书提出变法,即使当时他已经具备了“志”与“力”,但是宋仁宗并不支持他,时人也多有反对,没有“物”作为助推器,他不过是一介小官,变法也没有推行。

直到宋神宗,有了皇帝的支持,变法才开始推行。

由此可见,“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客观条件不具备,个人再怎么奋斗,也难以遂心如愿。

牛顿借助前人的力量,站在前人的肩膀帮上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果没有前人的“物”,那他便也成为了“前人”;诸葛亮如果没有“物”的东风,或许也就没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没有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形势,历史说不定就会发生改变;如果马云没有“物”的互联网飞速发展,那我们现在的网购、线上支付可能也是泡影。

但是,有些人们在朝自己理想目标前进的途中,往往过于专注目的而全力以赴、一往无前,却忘了方法和途径的重要性,更忘了“外物以相之”的不可或缺。

所以,想要取得人生的成功必须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外因的作用,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

结语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阐发的人生哲理,不是空泛其谈,而是王安石思想的真实书写。

虽然这篇文章距今虽已有千年,但是其中的人生哲理依旧穿越时空,启迪着我们。我们依然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一种催人奋进、激荡人心的力量。

这种力量可以教育和鼓励我们在追梦的道路上,树立远大的“志”,培养自己的“力”,在关注内在驱动力的时候,也重视外在的“物”,激励我们不避险远风雨兼程地努力学习、探索前行!

愿我们都能从《游褒禅山记》中汲取力量,得到人生的启迪,在人生的道路上培养自己具备“志”“力”“物”三个要素,因为具备了这三个要素,在通往人生成功的路上就有了指路明灯,就有了奠基石,就有了助推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