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病毒COVID-19的初始傳染比例探究

2019年12月初由武漢傳出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席捲全球45個國家或地區、累計確診人數超過8.24萬人的大型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國內特別是湖北區域的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相比2003年SARS病毒,COVID-19病毒儘管致死率低,但其在潛伏期就具有強傳染性、攜帶病毒症狀不顯著,傳播範圍也遠超後者,防控難度很大。本人近期也做一些研究,試圖解決在政府還未明確掌握傳染源頭和傳染路徑的情況下,這個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染比例到底達到了多少?


首先需要研究武漢在封城前的人口流動與具體時間和流向的對應關係。從流行病學的傳播原理,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無論是通過飛沫、接觸或氣溶膠傳播,都是以人的流動及人與人的接觸(直接或間接)為必要條件的,需要觀察感染源武漢的流動人口,在春節前的流動特徵。通過百度地圖遷徙數據,可以看到1月21日為2020年春節前人群遷徙的高峰,在1月23日武漢封城後,新年除夕來臨疊加疫情預期快速升溫,不少地方大力強化流動人口管控,遷移規模指數開始明顯地持續走低。很明顯在春節除夕前半部分(2020.1.1-2020.1.23)的春運,整體遷移人群要高於去年同期遷移人群,人口流動並未受到抑制。參考武漢的遷移指數曲線,僅在2020年1月1日-1月23日,武漢遷出的人口約有158.53萬,在2020年1月9日(臘月十五)和1月22日(臘月廿八)分別有兩個流出高峰。根據百度遷徙數據,2020年1月10日-1月24日期間,武漢流入到湖北其他城市的人共計768,630人,流入到外省其他主要省份的人合計248,000人(按前100名城市彙總),流入到剩餘省份或境外的人合計93,470人。這裡主要將其他湖北城市、湖北省外主要流入城市的病例數據和流入人口數據建立關係。


參考國內武漢外首例確診案例:一名66歲男性患者,2019年12月29日赴武漢探親被感染,1月3日出現症狀,1月4日返深後去醫院就診,1月11日轉至深圳定點醫院隔離治療,1月18日進行病毒核酸複核檢測結果為陽性,1月19日宣佈確診。這個案例說明病毒在1月1日之前就自武漢傳播出去,但武漢及周邊城市的數據在1月16日才陸續呈報出來,呈報的數字明顯滯後。另外可以參考首例在中國以外地區發現的感染病例:世界衛生組織於1月13日表示,一名61歲的女性遊客於1月8日從武漢搭乘飛機前往泰國首都曼谷,在曼谷機場被檢測出疑似肺炎的症狀後便被送往醫院,1月12日被確診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相比武漢披露的數據,深圳和曼谷的確診數據更為真實,從武漢人口流出到最終確診至少會有潛伏期、症狀表現、確診的時間間隔。通過對比2020年1月10-1月19日從武漢流入外省7個城市的累計人流數和10天后這些城市累計確診病例數,可以發現兩者具有比較顯著的線性關係(輸入性傳染為主)。考慮到湖北其他城市檢測能力的相對不足,我們按延後12天的數據進行對比,發現兩者存在較顯著的指數關係(說明已經出現多次傳染導致的確診數據)。


為了更準確地找出輸入性病例而非所有傳染病例佔流動人口的比重,可能需要對樣本城市的確診數據進行“打折”,折算係數取決於某個城市對於確診病例感染源的路徑分析。根據官方發佈的信息或依據官方的信息進行處理,截止1月31日,自外地流入本地的輸入性確診病例(與本地繼發性確診病例對應)佔比在(74%,90%)這個區間。


最終,根據2020年1月1日-1月23日(封城之日)武漢流入人口最多的其他城市(取前38個作為樣本城市,流入的武漢人口合計佔比81.51%)的累計流入人口和累計確診病例(湖北的城市和累計流入武漢人口超過1萬的外省城市剔除繼發性病例影響),可以得出病毒COVID-19的初始感染比例為0.36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