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漢武帝半生窮兵黷武,為何卻能比肩秦始皇?

琅琊山伯爵158


不請自來,我是小學究,我來回答。

不知敵人的強大,就不能理解漢武帝為何傾盡國力,不惜擔負罵名也要死磕匈奴。

匈奴的歷史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就不斷對中原各國造成威脅,而到了漢朝初建時,匈奴在冒頓單于的領導下完成統一,號稱“控弦之士三十萬”,走向了最為巔峰的時刻,不斷地襲擊大漢北方邊境,代王劉喜棄城而逃,韓王信投降匈奴。

針尖對麥芒,自以為打敗西楚霸王可以橫行無忌的劉邦對戍守邊境藩王的無能大感生氣,於是決定御駕親征。不想卻被包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靠賄賂冒頓王后才得以脫身。

嚇破了膽子的劉邦不敢再試其鋒芒,採用婁敬的建議,選擇“擇宗室女,以親匈奴”。

最初為了表達誠意,劉邦甚至有心思將與皇后呂雉唯一的女兒魯元公主出嫁,呂雉哭訴之下才罷免,以宮女代替。可見匈奴大軍給劉邦帶來多大的陰影。

和親政策並沒有完全阻止匈奴入侵,北方邊境仍然屢受侵襲,而匈奴的要求也越加放肆,先是上書調戲寡居的高後呂雉,呂雉生氣之下也無可奈何,只能委屈求和,之後匈奴不斷要求漢廷增加錢糧布帛的歲貢。這讓常常以大國自居的漢王朝屢屢顏面掃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下的艱難反擊

經過高後、文帝、景帝時期的臥薪嚐膽,漢王朝再次恢復生機,武帝劉徹決定放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展開反攻,但是年輕的皇帝顯然低估了對陣匈奴的難度,匈奴大軍不同於以往的戰國七雄,連強秦也只能築長城以拒,又怎會被輕易擊敗。

馬邑之圍

初出茅廬的漢武帝便栽了個大跟頭,元光二年,掃除了來自於竇太主和丞相的掣肘的劉徹採用大行令王恢的建議,在馬邑設圍,引誘匈奴大軍前來。

漢採用的仍是傳統的軍事策略,先集結大軍,再用“兵者詭道”的戰術來對付匈奴。但是久居草原的匈奴人對於冒然進入漢地顯然也是小心翼翼,在發現情況不妙時,馬上逃之夭夭。

漢武帝苦心經營的三十萬大軍,勞師傷財之後無功而返,一怒之下,大行令被斬殺洩恨。

洩恨歸洩恨,漢武帝也明白想要依靠中原的有利地形和傳統戰術打敗匈奴幾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方法就是主動深入草原,尋找敵軍予以殲滅。

改變戰術

放棄誘敵深入的漢武帝派軍遠征草原,前有李廣、公孫敖,中有衛青、霍去病,後有李廣利等人相繼被起用,從衛青首次出征,到李廣利投降,持續三十年的漢匈戰爭從未停止,大病初癒的漢王朝硬是活生生將一個巔峰時期的匈奴打到漠南無王廷的地步。

漢武帝真的是窮兵黷武嗎?

草原幾乎是漢軍以前從未涉足的領土,出征中遇到了新的問題,最重要的便是錢與糧的。每次出征所費糧草漸漸成了令漢武帝頭疼的問題。為此,漢武帝不得不像一個摳門的老闆一樣,對國內各階級搜刮。

農民

農民被要求向邊防輸送糧草,購買爵位。

《漢書·食貨志》:令民入粟邊,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為五大夫,萬二千為大庶長,各以多少級數為差”。

商人

所有商人均按照財產瓜劃分等級,繳納緡錢。不繳納者,則按《告緡令》處罰。

《告緡令》規定:匿不自佔,佔不悉,戍邊一歲,沒入緡錢。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

王公大臣

乃以白鹿皮方尺,緣以繢,為皮幣,直四十萬。王侯宗室朝覲頻享,必以皮幣薦壁,然後得行。

除此之外,漢政府還在中央層面實行鹽鐵專營,修改幣制等方式增加收入。

本來漢武帝作為第一位大力推行儒學的皇帝,在儒生中必定會擁有極高的聲望,但是由於這些幾乎刮地三尺的手段,雖然為擊敗匈奴提供了保證,卻也為漢武帝帶來了“窮兵黷武”的名聲。

結言

匈奴被驅逐到漠北後,漢武帝認識到自己的政策極大地傷害了國家經濟,於是在《輪臺罪己詔》中宣佈休養生息。

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的打擊卻深刻地影響了兩國的地位,從此匈奴再也無力南侵,劉邦呂后時期被迫求和的局面一去不復返,陳湯才有底氣發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時代強音,才會有元帝時期,匈奴舉國來降的盛況。

相對於秦始皇統一六國,開拓版圖,漢武帝的功績卻在於為了維護秦皇基業而屢破強敵,為後世發展留下一個比較穩定的周邊環境,所以將其比肩秦始皇一點都不為過。


小學究


漢武帝是西漢王朝的第7位皇帝,公元前141年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在位時間長達54年之久,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廣泛而深遠的一位皇帝。

自從15歲當上皇帝開始,漢武帝就任性地使用武力,不斷髮動侵略戰爭。他在位期間,幾乎沒有停止過戰爭,所以說,漢武帝半生窮兵黷武一點都不過份。

中國歷史上,能夠和秦始皇比肩的皇帝不多,漢武帝應該算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早的一位。

有人發問:漢武帝半生窮兵黷武,為何卻能比肩秦始皇?這個問題從以下3個方面給予回答。

獨尊儒術:引領中國封建時代2000多年的正統思想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頒發詔令,大張旗鼓地向天下尋求治理國家的方法與謀略。

董仲舒響應詔令,寫了文章《舉賢良對策》呈獻上去。董仲舒把儒家思想與當時國家的現實狀況有機融合,創立了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嶄新的思想系統。

漢武帝對董仲舒的思想大加讚賞,很快將儒家思想確立為治國指導思想,並且頒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重大國策。

從此以後,儒家思想正式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並且一直延續2000多年。

正是漢武帝的這一重大舉措,使得中國社會有了強大的思想武器,也為幾千年的中華文明注入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儒家思想不斷豐富提升。直至今天,儒家思想仍然有很重要的借鑑價值。

降服四方:大破匈奴,為漢家王朝打出滿天霞光

千古一帝秦始皇,面對匈奴的兇猛騷擾,也只能修築萬里長城來進行抵禦。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差一點丟了性命。

白登之圍後,劉邦迫不得已,只得採用“和親”政策,來換取邊疆地區的安寧。

對待匈奴的騷擾,漢武帝豪邁地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大膽提出要求匈奴向中原王朝稱臣的皇帝。

從公元前138年到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多次派遣大軍進攻匈奴,其中重創匈奴的有3次。分別是河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聲東擊西,派遣年輕的將軍衛青率領3萬騎兵,收復河套地區,並且清除了匈奴的駐軍窩點。

衛青乘勝追擊,從匈奴後方迂迴包抄,很快把匈奴的婁煩王與白羊王打得狼狽逃竄,使得長安重回安寧平靜。

公元前123年,漢朝與匈奴進行了一場激烈戰鬥。霍去病脫穎而出,這一年他18歲。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作戰勇敢。霍去病率領800騎兵對匈奴軍營發動突然襲擊,他一馬當先、奮勇殺敵,取得了完美大勝。

漢武帝封賞他為冠軍侯,並且特地為他建造一座豪華壯麗的大別墅。可是,霍去病卻對漢武帝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

西漢對匈奴的主動進攻中,規模最大的是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遣衛青、霍去病分別率領10萬騎兵、幾十萬步兵,從兩條路線攻擊漠北的匈奴單于。

衛青率領大軍穿過茫茫戈壁沙漠,一直打到現在蒙古的杭愛山脈,消滅敵人19000多人。

霍去病追殲匈奴左賢王,長途跋涉1000多公里,俘虜敵人74000多人,大軍到達現在的貝加爾湖。貝加爾湖今天已經屬於俄羅斯。

對於匈奴來說,漠北之戰是致命打擊。從此以後,匈奴跑到遠處躲藏起來,漠南再也沒有匈奴單于的統治中心了。

漢武帝抗擊匈奴取得一系列勝利,使得西漢帝國更加統一鞏固。長城內外,漢民可以毫無顧忌地放逐牛馬,草原上到處都是漢民飼養的家畜。

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打出了漢王朝的凜凜威風,打出了漢王朝的沖天豪氣,打出了漢王朝的光芒萬丈。

直到幾十年之後的漢元帝時期,漢家大將陳湯仍然高呼: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疆域龐大:四方來拜,泱泱大國何等霸氣

只有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帝國才開始大破匈奴、遠征大宛、收復西域、攻下南越、吞併朝鮮,將西域正是納入中華版圖。

漢武帝時期,中國疆域東到大海、西至西域、南到南海、北至大漠,再加上臣服政權的領土,總共有2000多萬平方公里。漢武帝時期,中國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國家。

漢武帝時期是中國封建王朝發展過程中的第一個高峰。

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通往歐洲的路線最遠到達羅馬,通往非洲的路線最遠到達埃及亞歷山大港。

絲綢之路成為連接歐亞非的橋樑與紐帶,這是中國最早將目光投向了世界。

中國歷史上總共有400多位皇帝,秦始皇當之無愧是“千古一帝”,漢武帝能夠比肩秦始皇,絕不是空穴來風、憑空臆造的,而是站在歷史風口的漢武帝用豐功偉績、蓋世功名樹立起來的高大形象,贏得了千秋萬代人民大眾的共同認可。

我是:岳飛的飛。

歡迎批評、一起成長!


數學張教員


1,嬴政,功勞,統一六國,統一度量衡。功蓋三皇五帝,稱始皇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的主張就是,在他看到的地方都是他的帝國。並且唯他主宰。這種制度創新使得民族能量巨大。制度先進。自他2000年來,只有模仿,從未被超越。中華民族大團結,中華大地生存者的奠基人。

2,劉徹,功勞,帶領農耕民族擊敗遊牧民族,擊敗各種各樣的對手。奠定了中華民族版圖的基礎。漢武大帝,武字象徵著強大的軍事實力。他的強大確立了漢族這樣一個群體的尊嚴。強大到他統治下的民族,以他命名。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3,通過以上了解,秦始皇確立了,中國強大的政治制度

,使得國家有了主題框架。只要不滅族。這個族群將無限延伸。漢武帝確立了軍事強大,使當時的世界感受到了漢帝國的強大,稱所轄族群,為漢族。

4,所以,全方位分析,秦始皇功勞更大,輻射影響更廣,但是對於漢族來說,漢武大帝的雄風是中華民族最令人驕傲的皇帝。打的別人稱之為:漢族。



ABartender


說起漢武帝和秦始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戰爭狂人四個大字。漢武帝為了打殘匈奴用了漢朝一代人為代價,而秦始皇更加的瘋狂了,秦始皇為了消滅六國作出了重大貢獻,甚至影響中國的發展,但是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麼都是窮兵黷武,漢武帝和秦始皇得到千古一帝的稱號,但是他們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漢武帝和秦始皇確實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秦皇消滅六國,統一天下。而漢武帝雖然前期贏的不少,但是在漢武帝統治末期,7萬軍馬照樣被匈奴全部剿滅。兩人在管理方面也非常的相似。區別在於他們的管理,漢武帝后期,他是國家越來越貧窮。再比如漢武帝是一個暴君,而喜歡在不考慮國家的承受能力的情況下,建造國家根本承受不起的功臣,比如漢武帝時期的“夜郎道”。宰碧茹,兩人都是文學愛好者,雖然兩人都沒有什麼能夠名流千古的名作。

不過,漢武帝和秦皇存在有很大的區別的。比如漢武帝雖然好戰,但是漢武帝確實對漢朝的江山,對中原做出了貢獻。比如打殘了匈奴,收復了南越,打通了西域。雖然好戰。

在文化方面漢武帝時實打實的做出了諸子百家,獨尊儒術的壯舉,甚至還有改革的軍制,將鹽鐵劃為國有。

其實漢武帝和秦皇的區就是理想和夢想的區別,漢武帝時用自己的實力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而秦皇實力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兩人都是千古一帝。


也都


他們確實差不多偉大!拿開疆拓土來說,秦始皇兼併六國,建立第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但是在秦末農民起義中迅速解體;之後劉邦建立漢朝,但還是郡縣與分封共存的政治體制,更別說東越、閩越、南越這些基本獨立的勢力。而重新實現大一統,也正是漢武帝時代。

漢武帝一舉改變了漢匈之間的關係,原來都是匈奴侵擾,漢朝被動防禦,但是漢武帝登基後,開始了對匈奴人的反攻,大漲中原王朝志氣。

秦始皇的功勞就是首創的在大一統的國家實行君主專政的中央集權制。但秦國國運短,制度還沒有鞏固。

秦始皇與漢武帝都以刑殺為威,對於遊牧民族的挑釁毫不手軟,因而兩個人都有著對外征服的豐功偉績。

如果說秦始皇是大一統和集權統治的建立者,那麼漢武帝就是鐵桿的支持者和維護者,這也正是兩個人的相似之處。當然,偉大的光芒背後,折射的卻是繼承人的無奈與悲涼,同樣生活在父親陰影下的準繼承人扶蘇和漢武帝太子劉據,最終都落得慘死。




丫丫侃神劇


中國歷史上可以稱“千古一帝”的帝王只有始皇帝嬴政一人,但可以稱“千古明君”的帝王卻有不少,而漢武帝就是其中當仁不讓的佼佼者!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一詞中也有秦皇漢武的說法。

漢武帝在位五十多年,有一半時間都在用兵打仗,但是用“窮兵黷武”來形容漢武帝也是不準確的,當時大漢朝所面臨的外部局勢是相當嚴峻的,使用武力也是逼於無奈。

漢武帝作為一代明君,他的歷史功績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政治上:漢武帝加強了中央集權制度,頒佈“推恩令”,雖然中央集權制度的開創者是秦始皇,但真正得到發展和鞏固是在漢武帝手中實現的。

(二)軍事上:漢武帝數次對匈奴用兵,將匈奴人驅逐到漠北一帶,從此不敢再犯大漢邊界,這就為西漢贏得了相對和平的環境,為之後的“漢武中興”打下基礎。

(三)經濟上:開闢了“絲綢之路”,加強了大漢與西域各國的聯繫,將中華文明傳播到西域各國乃至全世界,中華帝國威名遠揚。

(四)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自此以後,無論王朝如何更替,儒家思想始終貫穿整個封建時代,這種“忠君愛國,治國齊家平天下”的思想讓中國無論經歷多大的動亂,最終依然會走向統一。

雄才偉略的漢武大帝讓大漢王朝真正樹立起了威嚴,正所謂:“犯大漢天威著,雖遠必誅”!這是何等的氣魄!相比於短暫的秦朝,東西兩漢延續四百餘年,對世界的影響至今優在。

秦皇漢武,同為中華民族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無需誰比肩誰,更無需誰超越誰,他們都是劃時代的開創者。



悠悠華夏五千載


大家還記得電視劇《漢武大帝》開頭時的那段話嗎?

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



的確,漢武帝大半生都在東征西伐,南征北戰。他不斷的戰爭殺伐,最終讓不計其數的漢軍將士戰死沙場,也讓大漢的國力極大的被消耗。所以,在某些人看來,漢武帝就是個窮兵黷武的屠夫。



但是,小編想說的是,一個帝國的尊嚴,一個民族的偉大,正是靠這窮兵黷武打出來的。而大漢民族千年的自信,也正是漢武帝給樹立起來的。

漢武帝在位期間,南平閩粵,攻滅夜郎,北擊匈奴,東征高麗,西通西域,將大漢之威儀遠播萬里,讓四周勢力臣服。



而漢武帝一系列偉大武功的背後,卻也是建立在偉大的文治基礎之上的。漢武帝在位期間,在中央通過中外朝制度的建立,加強中央集權;思想上,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促進了大一統思想的形成。同時,漢武帝頒佈推恩令之策,進一步消除諸侯國的威脅。



漢武帝的一系列舉措,從制度到思想上提升了漢帝國的凝聚力,使文景之治以來積累的國力得以全面展開。漢武帝的文治武功,不僅打出了漢朝的威嚴,更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所以,如果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創秦朝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那麼,漢武帝促進大一統思想的形成,為中華開疆拓土,這些豐功偉績,也足以並肩秦始皇。



所以,秦皇漢武,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千古一帝!



這些歷史要讀


評價一代君王,歸結也就兩方面,文治和武功,漢武帝的一生,都在以舉國之力殺伐征戰,他沒有像以往的漢朝皇帝一樣採用有愛的方式通過和親的方式來維護帝國的和平,而是選用戰役來使敵方屈從。 但是對於他的,在史書中,大多是功大於過,他一生做出的成績,後世之君鮮有之。

一,軍事天賦過人,知人善用

匈奴侵擾由來已久,在位54年期間,一改前任君王懷柔政策,與匈奴鬥智鬥勇,多次派遣衛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尤其是霍去病,年紀輕輕功績斐然,一舉打通河西走廊,為西域各民族與漢民族經濟文化的交融創造了條件。漢朝版圖也越來越大,成為世界強國。

二,強化中央集權

自從平底“七王之亂”以後,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也就是允許各諸侯王將土地分給子弟,諸侯王位由嫡長子繼承,還可以採用推恩的形式。

三,改革幣制,開通絲綢之路

任張騫為中郎將,出使西域,開闢了鏈接東到長安,西到羅馬帝國,最遠至埃及亞歷山大的貿易通道。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幣制問題。穩定金融,將地方鑄幣權重歸中央,一舉解決了長期以來貨幣混亂地方私自鑄造貨幣的問題。

《漢書》評價劉徹“雄才大略”,在中國史書中,秦皇漢武是相互鏈接的,他的政績,對整個西漢歷史以及社會進程,產生了及其深遠的影響。


小哲愛籃球


漢武帝的功績,後人是值得肯定的,放眼整個華夏史,漢武帝對歷史的貢獻值得彪炳史冊,毛澤東在《沁園春雪》裡也對漢武帝給與了肯定和讚賞: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漢武帝雄才偉略,其主要功績有:

1.驅逐匈奴,開疆拓土

匈奴自先秦時期就一直是華夏民族北方的大患,在戰國時期,秦國、趙國、燕國為了抵禦北方匈奴的入侵,不惜建築長城來防範匈奴的侵襲;趙國的李牧長期鎮守邊關,拒匈奴於沙漠;秦國在統一六國後,命蒙恬統領五十萬軍隊鎮守邊疆,防範匈奴;儘管華夏做出種種努力,但都未對匈奴產生致命的打擊,在漢建國初期,劉邦就被匈奴困於沙漠,差點傷命;這一切直到漢武帝時期,才發生根本的改變;漢武帝重用衛青和霍去病,衛青漠北之戰,使匈奴元氣大傷;霍去病封狼居胥,使匈奴汗顏無容;河西走廊盡歸漢土,揚我漢威,凡江河所致,日月所照,皆為漢土;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何等氣魄!自此,匈奴四分五散,四分五裂,散為殘部!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華夏大地湧現出了許多名門學派,其中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縱橫家、兵家、農家等等;多元的文化,使國家的治理帶來了無窮的麻煩和問題,漢武帝採取董仲舒的提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中華歷史進入一元文化的歷史圈;秦始皇統一了華夏大地,漢武帝歸一了華夏文化,江山和文化的二元演繹,使中華歷史的車輪能夠平穩前駛!

3.察舉制度,廣開教育

朕鳳興夜寐,嘉與宇內之士臻於斯路。故旅者老,復孝敬,選豪俊,講文學,稽參政事,祈進民心,深語預事,興廉舉孝,庶幾成風,紹休聖緒。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並行,厥有我師。今或至閨郡而不薦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積行之君子雍於上聞也。

漢武帝時期,在人才的選拔上,以中央和地方相結合,並開設學堂,使國家人才源源不斷的湧出,代替了前史的門閥制度,促進了歷史的前進;



漢武帝是西漢時期頗具雄才大略的帝王,承文景之治而即位,為鞏固統一的封建國家和中央集權,進行了多方面的活動,在其統治期間,西漢達到鼎盛時期。然而武帝晚年,由於階級矛盾突出,許多地方爆發了農民起義,巫蠱事件引起太子劉據的武裝叛亂,終兵敗自殺。種種事例,使晚年的漢武帝深悔自己過去勞民傷財的做法。當桑弘羊建議募民屯田輪臺時,他下詔拒絕,不願再擾勞天下,並向天下下《罪己詔》;公元前87,武帝卒。


gaojja


"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看到這段話,我們會不會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呢?我相信有很多人會。他就是漢武帝劉徹,漢武帝雄才大略,揚我華夏風采。秦皇漢武,豐功偉業,彪炳史冊,光照千秋,他們都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美名。漢武帝有何作為堪稱千古一帝呢?


一、漢武帝改變了自漢初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收復河西,除匈奴,掃漠北,從此匈奴遁走,漠南無王庭,衛青霍去病青史留名,漢家將軍揚威海內。

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引領了封建社會思想潮流,為中華仁義禮智信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一條陸上絲綢之路應運而生,開疆拓土,設置都護。從此中原和西域各族人民互通有無,互相融合,一脈相承,生生不息。


四、漢武帝設太學,創設年號,頒佈太初曆,開華夏文明先河,促進了泱泱中華文明進步。

五、漢武帝實施鹽鐵專營,鑄五銖錢,抑制豪強,使國家經濟發展,也為後世創造了治理國家的藍本。

六、漢武帝南撫百越,北驅匈奴,西連河朔,西域,開千里之江山,布華夏之疆域。頒推恩令,使諸侯臣服,四海皆定。

七、漢武帝下輪臺罪己詔,與民休息,體現了一位帝王最後的胸襟和氣度,自古未有。

只有做過這許多千古未有之事,才稱得上千古一帝。後世許多人說劉徹窮兵黷武,濫用民力,只有謀全局者方能知曉他的雄才大略。沒有劉徹領導的征戰殺伐,大漢又能傳之幾世呢?


雖然劉徹晚年寵信方士,出現了"巫蠱之禍",但愚以為瑕不掩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漢武帝劉徹仍能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


(以上乃一家之言,歡迎分享吐槽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