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一場疫情,讓我們記住許多名字,也暴露出不少問題。


有人尸位素餐,蠅營狗苟;


有人一片丹心,鞠躬盡瘁。


其中兩個人堪稱定海神針,有網友直言:


“關於疫情,我只聽兩個人的話。


一個是鍾南山,另一個是張文宏。”


鍾老二話不說,以84歲高齡掛帥出征,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跨越17年,歷經兩場生死戰鬥。


51歲的張文宏,則顯得更接地氣,


多年來行走醫學界,到如今爆紅朋友圈,


他全憑一個“真”字,說真話,做實事。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學醫不簡單,培養一個好醫生更難得。


張文宏自小就是個學霸,天資聰慧,


1969年,他出生在瑞安市一個普通家庭,


瑞安並不大,只是浙江溫州的縣級市,


但張文宏就讀的瑞安中學,創始於清光緒二十二年,


這所百年曆史的重點中學,培養出多位中科院院士,


我國國旗的設計者,曾聯松也畢業於這裡。


1986年,17歲的張文宏第一次走出了瑞安,


在華東地區“中學生政治論文競賽”中,


他的論文《論溫州模式》拿了一等獎。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領獎時,他見到了全國各地的優秀高中生們,


面對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高材生,


來自小鎮的張文宏,沒有半分怯懦,


次年就考入上海醫科大學,8年本博連讀,專修臨床醫學,


上醫始建於1927年,歷經過抗戰歲月的洗禮,


是第一所國立醫學院,現在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卻仍舊沒有停止過學習和進步,


先後赴港大、哈佛和芝加哥州立大學等高校,


繼續深造,做訪問學者以及博士後工作。


在美國時,哈佛醫學院每週都有諾獎級別的學者來演講,


講座時間通常在中午,還提供免費茶歇,


張文宏場場不落,如飢似渴地吸收最新的研究和觀點,


順便,還能省下一頓午餐的花銷。


優秀的人,往往比常人更加自律、刻苦,


正是因為他在求學路上披星戴月的奔跑,


才有了後來說“真”話的底氣和資格。


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有說“真”話的態度,


以及把難懂的話說明白的藝術。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2月24日,張文宏接受採訪,


上海患者治癒率從10%,逐漸超過了74%,


記者紛紛追問“上海方案”,有沒有“神藥”,


他戴著口罩很直接的說:


“我跟你講你也聽不懂,因為我們讀的書不一樣,


我講的字你都能聽明白,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但有一句話你一定能聽懂。”


“上海集中了所有資源和團隊,一起救治。”


沒有絲毫的賣弄,沒有生僻的醫理,


他只說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最想了解的問題,


只要相信他們,剩下的交給醫護人員就好。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他也從不給自己立人設,擺pose,


在媒體報道了一場火藥味十足的上海疫情大會之後,


張文宏接受採訪時說:

“大家看到醫生都是文質彬彬的,那都是假的。”


“專家到這個份上,沒有一個脾氣好的。”


“每個人都是極端的自信,吵架是經常的。”


“但是有一點,每個人都是抱著對病人極端負責的態度,去求真。”


當鍾南山教授肌肉照傳遍全網的時候,


難免有人找他來作比較,被問到時他說:


“我喜歡追劇。”


“運動很好,但是太累了。”


“一天工作下來,累癱了就葛優躺。”


“我也買過健身卡,一年去兩三次。”


“我安靜休息為主,週末散散步。”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真實的彷彿就是我們自己,在回答,


健身卡辦完就成了許願卡,


有一顆運動的心,生活卻不給喘息的機會,


心有餘而力不足,思想在健身,肉體在床上。
開講座,陳述科學道理的人很多,


但為什麼大家更喜歡聽張文宏來講?


因為他不做作,不美化現實,真誠且自信,


專業人做專業事,說人話說真話,


而不是支支吾吾逃避問題,講空話,


讓人聽了安心,打心眼裡願意相信他。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他第一次進入公眾視線,是1月29日的新聞發佈會,


“第一批醫生都很了不起,人不能欺負聽話的人,所以我把他們換了下來。”


“從現在起,一線崗位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


“我不管你入黨的目的是什麼,現在就得給我上去。”


沒有拖泥帶水,沒有欲言又止,


這些話,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振聾發聵。


平日裡聽慣了雲裡霧裡不知所云的老百姓,


聽完張文宏這一席話,瞬間沸騰了。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從那一刻起,他就出圈了,在網上“紅”了,


但面對病毒和疫情侃侃而談的他,


面對網紅身份,反而顯得害羞而拘謹,


一副怪不好意思的樣子,說“我只是履行諾言”,


“不要神話我,不要給我打電話了。”


“這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


“因為我們入黨時,宣過誓啊。”


如今這個時代,其實從來不缺金句,


或是自嘲,或是吐槽,信息爆炸的環境,


總有那麼一兩句話,說盡你的心坎裡,


但有相當一部分,是經過深思熟慮和包裝的,


張文宏的金句,可貴在脫口而出,不假思索,


人人都說他硬核的時候,他坦言:


“我已經嚴重睡眠不足了,也不知有沒有說錯什麼。”


而即使這樣,每天超負荷工作十幾個小時,


臉上的黑眼圈和眼袋,暴露著疲憊和透支,


晚上回到家裡,他還要抽時間寫公眾號,


面對外面鋪天蓋地、泥沙俱下的信息,


更有不良媒體誇大事實,煽動情緒,


他認為自己,有義務從科學理性的角度安撫大家。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關注公眾號“華山感染”,你會收到他頑皮的祝福,


“一旦關注,長期感染,無法治癒。”


滿滿的張氏風格,被病毒耽誤的段子手,


但這樣心繫於民又真實可愛的張醫生,


一旦關注,確實會被他的人格魅力感染,難以自拔啊。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最近復工潮,張文宏的金句不會遲到,


他說你們以前“防火防盜防閨蜜”,


如今復工,記得要“防火防盜防同事!”


返校的同學們,也要繼續“悶”兩個星期,


他說大家“話少了,思想就上去了”,


總之還沒到為所欲為的時候,不能掉以輕心,


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還沒有結束。


“防同事”大概是張文宏唯一的口是心非,


硬核排班的他,其實背地裡俠骨柔情,


非常疼愛醫護人員,主張“將慎兵勇”,


他用兵時,果斷智慧,而不失仁愛,


華山醫院感染科,流傳著“五大戰法”,


每一條,都真真切切的護著醫務人員,


而不是把人推上去,就退到身後唱讚歌。


第一招:欲取先予。


首先想到醫務人員的防護,和他們的疲勞,


顧及他們的工作環境,解決家中的實際困難。


保護措施一定要做到位,絕不讓戰士裸奔,


只有這樣,才能安心上前線發揮最大戰鬥力。


這一招,是為鎧甲。


第二招:避虛就實。


醫生護士也是人,也需要實在的東西,


好的經驗措施,有效的解決辦法,


就是最好的關心,遠比宣傳和歌頌有用,


能讓他們勇敢的,就是打有準備之仗。


這一招,是為兵器。


第三招:人性為先。



有人父親進了ICU,就放他回去照顧,


有人剛剛外援回來,就先不再派武漢。


醫務人員不是機器,而是血肉之軀,


“不欺負聽話的人”,不拿賣慘當噱頭。


這一招,是為攻心。


第四招:保己利人。


不鼓勵捨己為人,不支持裸奔上陣,


不贊成“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他敢於說:“沒有防護,你可以拒絕上崗!”


避免無謂的犧牲,不讚揚損人的利己。


這一招,是為止損。


第五招:因勢利導。


緊急情況,工作方式和標準不同尋常,


快速制定出戰時的工作標準,果斷的說:


“按照這些標準來,出了事我承擔!”


“共產黨員,要做出自己的樣子來!”


這一招,是為士氣。


既有大帥決斷,又不失儒將從容,


堅持信仰的同時,兼顧人情冷暖,


這才是老百姓最想看到的一線戰鬥,


經歷過太多悲劇,我們希望他們平安,


並不是一定要謳歌和眼淚,才叫戰鬥。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理論知識過硬,源於他求知上進,


戰鬥經驗豐富,必然是身經百戰。


2003年,非典來襲,


上海第一例SARS病人出現時,


張文宏推遲了去哈佛進修的時間,


主動請纓,作為重要組員進入隔離病房。


他的老師翁心華,復旦大學終身教授,


時任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疫情防治組長,


師生齊心,創造了1700萬人口,僅8例感染的奇蹟,


翁心華團隊,被稱為“中國感染科夢之隊”。


疫情過後,兩人還共同編寫了一本書,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


是國內首部介紹SARS的專業書籍。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名師出高徒,張文宏繼承了老師的衣缽,


成為了華山醫院感染科的下一個活招牌,


2013年H7N9,2014年埃博拉,如今的新冠病毒,


處處都有他的身影,且都衝在最前線。



連續九年,穩居中國感染病學科榜首,


網上有一個醫生排行榜,張文宏遙遙領先,


在傳染科的領域,想要做先進帶頭人,


要有過硬的知識儲備,更要有常人沒有的勇氣,


這樣的人,自然受百姓喜歡,同事敬重。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網上有一段18分鐘的張文宏演講視頻,


建議大家反覆觀看,身心愉悅還長知識,


演講時的張文宏自信,幽默,侃侃而談。


超快的語速,代表他對所講內容深諳於心,


幽默通俗的表達,是他真的在意科普的意義,


科普講座的目的,不是秀專業,而是傳遞知識。


許多平常聽不懂的專業術語,他一說你就懂,


譬如白肺,到底是什麼?


張文宏告訴你,正常人的肺拍片是黑色的,


說明空氣很多,大家可以呼吸,


新冠患者的白肺,意味著失去呼吸功能。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他稱自己的職業,是病毒獵手,


別人追逐理想的時候,他們追逐現實。


現實就是病毒每年都在變異,一直與我們同在,


雖然不知道下一次全球大爆發是什麼時候,


但它一定會來,所以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


他們說“我們只聽到時鐘的嘀嗒嘀嗒聲,卻從來不知道現在是幾點”


幸好,雖然世界是不確定的,


但是預防的措施是非常確定的。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張文宏說,目前中國的醫療科技水平,


已知病毒可在幾小時內找到是哪一種,


未知病毒也可以通過恢復序列,找到原型。


生活真的從來沒有歲月靜好,是無數個像張文宏這樣的人,


在為我們維護著,頂在我們的前面。


像所有好醫生一樣,張文宏從不收紅包,


他說“不管紅包多厚,我都不能毀掉醫生的形象。”



遇見特別困難的病人,他還倒貼錢,


這在網上,患者之間,有口皆碑,


所謂醫者仁心,大概就是如此。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他的辦公室裡掛著唯一一塊牌匾,


是一位他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患者送的,


上面寫著:


“我只是你們工作中的匆匆過客,而你們是我的人生轉折。



如今的張文宏,和許多醫護人員在前線,


可對他們來說,也許平常的每一天都是前線。


醫生,尤其是感染科醫生,何曾停止過與死神的爭奪。


這一刻,他們站在高光處,備受矚目,


結束後,他們又將退居幕後,嘔心瀝血。


有人說,他是醫學界李佳琦,


沒有貶低後者的意思,但我認為真的不妥。


如果說鍾南山是國士無雙,精神信仰,


那麼張文宏們,就是尖兵利刃,國之重器。


對於他本人而言,無需任何稱號加持,


他只是想做,自己該做的事,


他只是做了,自己要做的事。


張文宏:我才不是網紅,我只是個醫生


無論是鍾南山,還是張文宏,


唯一想要的收穫,就是挽救更多的生命,


擁有這樣的同胞,是我們的幸之所幸,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添亂,不忘記。


張文宏說,我們從至暗時刻中走來,但戰役還沒有結束。


聽他的話,別在最後關頭鬆了勁兒。


致敬每一個平凡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