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何面對逆反心理——對我們的青少年有什麼樣的影響



什麼是逆反心理

  •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
  • 青少年常會“不受教”“不聽話”,常與教育者“頂牛”“對著幹”。這種以反常的心理狀態來顯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為,往往來自於“逆反心理”。
如何面對逆反心理——對我們的青少年有什麼樣的影響

逆反心理發生的表現

  •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長過程的不同階段都可能發生,且有多種表現。
  1. 在一些青少年當中,打架鬥毆被看作是有膽量;
  2. 與老師、領導公開對抗被視為有本事;
  3. 哥們義氣等不良的行為傾向卻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同,而樂於助人、愛護集體、愛護公物、遵守校規校紀的青少年則被肆意諷刺、挖苦;
  4. 對正面宣傳作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對先進人物、榜樣無端懷疑,甚至根本否定;
  5. 對不良傾向持認同情感,大喝其彩;對思想教育消極抵制、蔑視對抗等等。
如何面對逆反心理——對我們的青少年有什麼樣的影響

怎麼會適得其反呢?

  • 一般說來,人們對於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這就是所謂“禁果逆反”。
  • 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會禁止孩子做某事,卻又不說明為什麼不能做的理由,結果適得其反,使“不要吸菸”“不要早戀”之類禁令達不到應有的預期效果,被禁止、批判的電影、文學作品、理論文章更引起男孩極大興趣……“被禁的果子是甜的”,好奇心驅使男孩有時甘冒受懲罰的風險去嘗也許並不甜的“禁果”。
如何面對逆反心理——對我們的青少年有什麼樣的影響

逆向思維與逆反思維的區別

  • 由於青少年正處在身心發育成長的不穩定時期,大腦發育成熟並趨於健全,腦機能越來越發達,思維的判斷、分析作用越來越明顯,思維範圍越來越廣泛和豐富,特別是思維方式、思維視角已超出童年期簡單和單一化的正向思維,向著逆向思維、多向思維和發散思維等方面發展。
  • 在接觸社會文化和教育過程中,青少年漸漸學會並掌握了逆向思維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維的發展和逆向思維的形成、掌握,為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心理基礎和可能,因此,逆反心理在成年前呈上升狀態。
如何面對逆反心理——對我們的青少年有什麼樣的影響

逆反的後果

  • 青少年正處在接受家庭、學校教育階段,由於閱歷和經驗的不足,在認知事物和看問題時常出現認識上的片面和較大偏差,
  • 因而易與家長、教師、教育者的意向不同。當人們的意向不一致時,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就會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
  • 逆反的後果是嚴重的,它會導致青少年出現對人對事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的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逆反心理的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態心理轉化。
如何面對逆反心理——對我們的青少年有什麼樣的影響

如何化解逆反心理

  • 面對心中生成的逆反心理,你可以嘗試著用下面的方法去化解:
  1. 作為學生、子女,要學著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噦唆、老師的批評都是善意的。
  2. 老師、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也會誤解人,你只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去理解他們,也就不會逆反了。
  3. 要經常提醒自己虛心接受老師父母的教育,遇事要盡力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另外,還要主動與他們接觸,這樣,多了一分溝通,也就多了一分理解。
  4. 你要提高心理上的適應能力,如多參加課外活動,在活動中發展興趣,展現自我價值。
如何面對逆反心理——對我們的青少年有什麼樣的影響

昇華自我

  • 應正確認識自己,努力昇華自我。把自己作為教育對象,主動思考自己、設計自己,並自覺能動地以實際行動完善或造就自己。
  • 合理地提出自己對事情的不同看法是孩子的一項權利,但是,由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與父母相比,在社會和生活經驗方面確實欠缺很多,這就需要孩子虛心聽取家長一些有道理的見解,嘗試著用理解的眼光來看身邊的事情,這樣有助於問題的解決,也有利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有助於和諧的家庭氣氛的維持。

結語

  • 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傾聽 ,叛逆也可以得到合理化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