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這項習俗,竟成了中國最不經意的“文化輸出”

伴隨著中國國力日益增強,海外華僑華人群體的日益壯大,文化輸出,早已成了華人對外傳達中國聲音所繞不開的關鍵一環。

這項習俗,竟成了中國最不經意的“文化輸出”

中國有著悠久而璀璨的文明,對於外國人來說,中國的功夫、孔子、漢服,乃至表情包、“李子柒”、“TikTok”,都伴隨著文藝作品和中國對外交流而廣為人所接受。然而並非所有的文化輸出都是主動為之,有些傳統習俗,竟也無心插柳柳成蔭,在海外風靡了起來……

“拜錦鯉”,是中國網友常見的祈福形式,在各國社交媒體上,也都有著類似的“迷信”習慣。在推特上,有一位女性便發文稱,自己在進行了“ancestor money”之後,不僅獲得了經濟援助,還成功重返校園。當這條推文被網友們當做“錦鯉”紛紛轉發之後,該女子也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教程視頻。

這項習俗,竟成了中國最不經意的“文化輸出”

當華人網友點開視頻後,強烈的既視感便撲面而來:畫面中的女子拿著一張面值一千億的巨大紙錢,正在講解如何焚燒。甚至上面還赫然迎著一行漢字:“祖先保佑子孫後代順順利利天天發財”!

這項習俗,竟成了中國最不經意的“文化輸出”

這不就是燒紙錢麼?!

今天要說的這項在國外悄然走紅的中國民俗,正是在中國有著悠久歷史的燒紙錢。而外國人也為其起了非常樸實無華又有深意的名字——“祖先幣(ancestor money)”。

許多外國友人對於這種祭祀祖先的方式相見恨晚,甚至於在視頻網站上一搜,便有許多教你如何燒“祖先幣”,包括儀式、怎麼燒、燒什麼等等。不僅不是抱著獵奇心態敷衍了事,甚至非常的認真莊重。

這項習俗,竟成了中國最不經意的“文化輸出”

祖先照片(靈位)、貢品、蠟燭、祭壇,架勢應有盡有,從某種角度上毫不遜色於華人。在不斷髮展中,外國友人也迅速地跟上了中國人的步伐,不僅僅侷限於焚燒紙幣,還熱衷於燒紙模,如飛機、豪車、別墅等等。

他們的願望也與華人一般,都是祈願先人能夠安寧、家人健康平安、自己能有好運。

這項習俗,竟成了中國最不經意的“文化輸出”

有一位“ancestor money”的忠實粉絲,甚至每到一個國家旅遊都會給他祖父燒錢。他說祖父活著的時候沒能出去看看世界,所以現在他只能從全世界給他打錢,讓祖父在下面也可以有錢周遊世界。

在這個過程中,外國人也演化出了不同的流派,一派認為燒紙錢最重要的是內心誠懇,不需要花裡胡哨的儀式感,秉持著樸實無華的理念,他們只需要盆碗、蠟燭以及紙錢這三件套即可。

這項習俗,竟成了中國最不經意的“文化輸出”

還有一派認為,燒紙錢就應該有燒紙錢的儀式感,不僅要擺放專門的祭壇,還要用心準備貢品,這才是真正的尊敬祖先,才能得到祖先的“偏愛”。

而有些人則是覺得,祭祀應該到已故長輩的墓園,才能顯得莊重。

不過不管是哪一派,都有一個共通點:一定要用蠟燭,用打火機燒“ancestor money”是毫無靈魂的行為。

蠟燭自帶神秘光環,顯然可以更好地傳達自己對祖先的敬意。甚至在一個燒錢教學視頻中,外國友人推薦了一款楊梅味的香薰蠟燭專門來點錢,感覺就像奢侈品店員給購物袋噴香水,都是儀式感滿滿的做法。

這項習俗,竟成了中國最不經意的“文化輸出”

在儀式感上,外國人同樣折騰出了自己的花樣。不僅僅在紙錢上寫下自己想說的話、祖先的名字,還要將紙錢一張張對摺三次,還要把面值包裹在最裡面不能外露,甚至每折一次便要說上一句“thank you”以示敬意(此時一個燒紙錢時只會把錢勻開的中國人陷入沉思)。

這些步驟裡面,最為重要的步驟就是摺疊了,幾乎所有的視頻博主都提到了摺疊錢幣,可能外國友人們也覺得,即使是在陰曹地府,也要財不外露。

秉承著獨立自主的原則,有些外國人在燒錢時也不僅僅用中國“天地銀行”發售的冥幣,而選擇採用自己國家的特色冥幣。

比如美元版:

這項習俗,竟成了中國最不經意的“文化輸出”

歐元版:

這項習俗,竟成了中國最不經意的“文化輸出”

英鎊版:

這項習俗,竟成了中國最不經意的“文化輸出”

……

來自中國的“天地銀行”同樣不甘示弱,積極推出競品,並在亞馬遜上售賣。電商平臺上,更是有直接面對全球消費者的店鋪,無論你是在哪個國家,只要在速賣通平臺上下單,就能收到“天地銀行”的紙錢。

這項習俗,竟成了中國最不經意的“文化輸出”

而這種行為也陰差陽錯的造就了中國紙紮祭品的源產地——河北米北莊的暴富。這個小村莊在電商平臺的福利下,每年的殯葬用品生意年產值到達幾十億元。不但解決當地就業人口數萬人,還幾乎壟斷了全球90%的紙紮祭品市場。

甚至間接推動了專門面向海外售賣冥幣的“廣東翊翔民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而“ancestor money”也不僅僅停留在民俗層面,更是成為一種藝術表達形式。在法國巴黎,有一項被法國的藝文指南雜誌評為“2019年夏天巴黎十大必看展覽之一”的藝術展——“極樂天堂”,主要展出品就是燒給祖先的紙紮物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國外友人前去觀看。

這項習俗,竟成了中國最不經意的“文化輸出”

裡面有西式別墅、中式茶樓,一桌一凳、一字一畫都精緻和實物一樣。令人不禁暢享若是親人能在另一個世界住上這般充滿溫暖的房子,該是多麼幸福的事。

這項習俗,竟成了中國最不經意的“文化輸出”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對於有些人而言,燒紙錢或許只是個充滿了功利與迷信、徒增汙染的“封建迷信”,但是對於想借著燒紙錢來銘記與思念的人們來說,這種習俗則充滿著對生者的慰藉。

人類的情感是共通的,或許正是因此,“ancestor money”才得以在海外開枝散葉,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意外之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