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宅谈《明史》④」庆功楼?历史真相,不可不信


「宅谈《明史》④」庆功楼?历史真相,不可不信

洪武某年,太祖皇帝朱元璋主持发布会并答问如下。

问:众所周知的蒙古铁骑彪悍,走到南方,把当时世界经济最强的南宋给灭了;跑到西边,蒙古马在维也纳河畔饮水,让西欧的众多君主惊慌。在这个时期,世界是蒙古人的,只要蒙古铁骑将至,无不纷纷投降。我关心的是您是如何战胜蒙古铁骑的?

答:元朝灭亡是天意。也是他们咎由自取。有四大罪状:首先是朝廷内外贪腐。二是赋税过重。居然是元初的20倍,全国各地民不聊生。三是歧视汉人。蒙古人杀汉人只需赔一头毛驴的钱,而汉人杀蒙古人就要偿命,平民甚至连姓名都没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字,就拿我朱元璋来说,也只能叫朱重八,以此奴化汉人,彰显蒙古贵族的地位。南宋建立时有一亿人口,元朝替代后全国只剩887万人,十个人差不多只能活一个。四是瘟疫和自然灾害,和地方农民战乱不断,国家财库大幅缩水,供不应求,无力运作国家机器。如此,元朝上不顺天,下不顺民,中间自毁,岂能不灭。

:《大明英烈》、《明英烈传》等评书里讲你火烧庆功楼的事,赴宴功臣以及侍卫宫女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仅活4人。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答(朱元璋):我不便回答,还是让我的臣子代为答一下。

答(宋濂):我在《张中传》记载,吾皇的确在南京建过一个楼,叫忠勤楼,他经常与身边的谋士武将在此讨论军国大计。汪广洋、陶安等人的诗文里就写到过这座楼。庆功楼的故事可能就是据此虚构出来的。

答(朱元璋):我对不法功臣的处理,都是通过正规的司法程序,而且是分几次进行的,所以什么炮打庆功楼完全是无稽之谈。

很多被诬陷为死于庆功楼的功臣,其实都得到了善终,比如汤和、邓愈、郭英、沐英等等。刘伯温则是被胡惟庸下毒害死,也和朱元璋没有关系。沐英世代镇守云南,《鹿鼎记》里的沐王府就是沐英的后代。

常遇春40岁暴卒,因此满清当局一直造谣说他是被我害死的,其实我对常遇春的死是非常痛心的,还下令在我的陵墓前造了常遇春的石像,让他世代为我守陵。如果常遇春真的是我害死的,我怎么敢这么做,我难道不怕与常遇春地下相见吗?所以常遇春之死绝不可能和我有关。

再比如李文忠,明明是自己病死的,满族历史学家硬要诬陷是我朱元璋派太医假装给他治病害死的。难道太医什么病都能治好?那就不是太医是神医了。何况不少宫廷用药,本身就含有汞、铅等有害成分,这也是古代皇帝不长寿的原因之一。包拯也是吃了宋真宗派太医送的药后死的,难道也是宋真宗毒死的不成?

我替大家归纳一下:

常遇春因病死于北伐途中;

邓愈平定吐蕃反抗势力后,于班师回朝时病死;

李文忠建国后病死;

朱文正因违法被抓进监狱,最后病死于狱中;

朱亮祖也是建国后犯法而死;

胡大海建国前死于降将的暗算;

周德兴以儿子乱法连坐而死;

廖永忠被我朱元璋以逾旨理由杀死;

傅友德因请赏田被我赐死;

冯国用死于军中;

冯胜坐蓝玉案赐死……

以上这些功臣,几乎涵盖了我明朝初期所有的开国功臣,他们没有一位是死于火烧庆功楼。所以,火烧庆功楼只能是对我朱元璋的诬陷,此故事纯属虚构。

问:与你出生入死的臣子,你为什么那么痛恨他们,非得杀了他们?


答:我是眼见前朝的腐败而一路走过来的。我们当年与前朝斗争还不是为了一口饭吃,让百姓不受压迫,过上好日子。现如今我们坐天下了,成了领导阶层,可能发号令了,说得算了。我们就忘记了前朝的覆灭教训了,那我们离灭亡还会远吗?所以,对于那些分封的功臣,如果开始骄奢淫逸,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胆敢贪赃枉法,我定当从严法办。

比如大将军蓝玉,纵容干儿子强奸民女,并勾结地方官吏反将受害者的家人判以死刑,最后冤案被我查明才得以昭雪,像蓝玉这样的贪官污吏,无论他过去有什么功劳,都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


问:您小时候家境贫苦,家里的兄弟姐妹又多,幼时父母就身亡,家庭散裂,兄弟姐妹们也都安了家,只剩下年龄最小的朱元璋,为了一口饭吃,只好去寺庙当起了和尚。这段经历成了您心里永远的痛。所以,就不准别人说或者写关于“秃头”、“僧”、“寺庙”之类的词汇,认为谁说了这些词汇就是对他的身世一种藐视,就是在揭伤疤,就是在嘲笑您。对此,您怎么看?


答:如此可笑!事实就是事实,你不说他也是事实,事实是虚化不得的。我不怕别人说,我自己还写诗说呢,禁言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我把自己写的诗读给大家听听:机冗僧来不暇谈,惟教瞠目意窥探。星前好把南祥问,日下尤当只履参。旰食宁知三十熟,宵衣谁谓五更谙。如此昼永禅宜观,世出何忧利物贪。

问:您征战沙场整整十七年,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使得其身心多疑,导致好多将领死于您的刀下,事实是这样吗?


答:“多疑”,是人的本性。凡事只有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对事物有更深的认识。打天下之时,要分析判断;创业容易,守业难。坐天下时,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防范潜在危机,剔除自身瑕疵,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地行权履职。

民间对我与刘伯温多有议论。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评价刘伯温。他还算是一个不错的臣子,这一点在灭元期间表现得尤其突出和得力。但是,在明初天下初定,我的工作重点转移时,他的那些计策对治国安民毫无用处,都是些权谋之策,却能在政治斗争中发挥巨大作用,我非常恐惧,我不防着点他怎么行!更何况,他与宰相不合互为争执,后来他告病还乡,我没有追究,但他却安插党羽动摇执政之基,干扰治国之行。胡惟庸看不下去了,下毒害死之。

问:对儒家学说,你是怎么看?


答:我不迷信什么学说,我只相信解决问题。就好比对弈,只要能胜算,就是好策略。百姓要吃肉,要住好屋,穿好衣,你每天还跟他之乎者也,百姓还不反了你的。

一次,读《孟子》时,我发现书中有许多和自己的思想完全不相符合的意思,譬如孟子主张的是国家应该以百姓为重要,而君王不重要,皇帝对大臣以礼相待,那么大臣一定会对君王十分尊敬,如果皇帝不屑于自己的臣子们,那么自己在臣子的心中一定分量也很轻。我读到这里,拍案大怒,把书一甩,孟子那家伙要是活到我这个时候,我一定不会让他好过的。后来,要不是钱唐来劝我就把孟子从孔庙搬出去了。

问:您如何评价自己,能给自己打多少分?


答:正所谓: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不过,我觉得评价一个人,不能简单的评定,要看他对历史发展是不是有推进,也要看他在政事上是否清明。我觉得在自己执政31年间,我推行的改革以及一系列的惩治贪官的举措确实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在百姓眼中,我朱元璋这样的皇帝正是他们需要的,可能,我朱元璋发明的一系列残酷的刑罚,在官员看来也确实是暴君,如果不这样那些腐败分子就可以自觉收手!如果这样想是不是会太幼稚。若说打分,留给下次我回答你们,也希望大家回去也帮我想一想。

谢谢大家,再见!


参考书籍:《明史》《朱元璋传》(吴晗)《张中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除出自参考书籍外,其它将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