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胖橘第一講:運營思維破壁

常言道“樹挪死,人挪活”,但現實中的我們又何嘗會改變自己根深蒂固的認知與認識。


劉思路(化名)做了三年互聯網運營了,主要負責公司新媒體運營和社群運營,具體的工作就是每天要更新公眾號的文章,要現找素材現寫,還要時不時求一些白名單轉載,才能完成領導要求的每天更新3篇文章的任務。起初思路看到寥寥無幾的閱讀量,還是很著急的,每晚回家都學習各種新媒體寫爆款的方法,每天發文後到處求轉化,也給很多群裡塞了紅包,讓陌生人一起分享。


閱讀量在這樣的付出下有了一點起色,思路開始找回了一些信心,想花更多心思做更多原創寫作的努力,希望自己也能有更多突破的時候...領導都給她四個微信群,告訴她每天要跟群裡的用戶聊天,要收集用戶的反饋,還要幫著銷售同時手工整理用戶名單,實時回覆群裡用戶各種問題等。


日復一復,剛剛起色的閱讀量隨著思路的精力渙散開始回到了起點,思路每天從造到晚都要盯著手機看用戶有沒有找他,看群裡都說了什麼,像個客服一樣忙碌。她已經對如何寫更優質的原創失去了動力,她每天盼著這些鬼事情做完可以早點休息。


直到公司業務整頓,她的團隊被砍掉了,她也面臨失業,開始更新簡歷求職的時候,不是心儀的被pass了,就是薪資只能給一個平薪,而且工作內容都是類似客服的那種社群運營。


她在面試的時候經常面對的一個問題是:你的工作目標是什麼?你有什麼運營優勢?你覺得你的工作最大的價值是什麼?


胖橘第一講:運營思維破壁

那胖橘來替她解鎖一下這幾個問題吧:

01

你工作的價值是什麼?

劉思路是做運營的,因此這個問題面對的是你做運營的價值,亦或者說你來做運營能帶來的價值什麼?


乍一聽這是一個自我標榜機會,足夠證明自己有能力和信心之類的。實則是看你有沒有運營思維。一旦一個問題涉及到價值,就肯定也不該只是停留到利益好處的層面,還要有精神層面的貢獻。對於價值的理解,通常是被自己的思維引導的。


慣性思維對於價值的認知只是我能給別人帶來什麼好處,所以我要給你傳遞一個更有精神層面的思維:運營思維是駕馭人性的。


你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

第一種:你是互聯網人,你認識的互聯網運營思維確實是把科技產品和服務與你的用戶產生連接的,你們之間是商業的關係。


第二種:你是一個普通人類,你認識的運營存在世界每個角度,當你消費的時候,你是被商業運營的;當你結婚的時候,你是被愛情運營的;當你旅行的時候,你是被生活運營的;當你健身的時候,你是被生命運營的。當你和他、她、它一起的時候,你和他們產生了連接,你們是互相運營的。

當你意識到你活在這個世上,你無處不在被運營,你會發現不論你因為何種需要被運營的時候,你為什麼會決定滿足這種需要,就是一種運營的手段。就先愛情,有人追求你到和你約會再到和你確定關係,最後和你走婚姻,和你生孩子,和你過一輩子,這個人也在用很多方式運營你,你為了維持這個關係,你也會同樣的用很多方式運營對方,於是你們之間實現了“留存”

人於人之間的連接,滲透著各種人性。你會發現你不運營,你在這個世界很難活下去。因為我們在同一個社會。

運營的價值是什麼?瞭解大眾所需所感,所得所失,在商業中幫助公司與大眾建立商業價值交換,在生活中幫助自己與大眾實現精神價值交換。


說這些,是讓你建立一種內核的信心,你不只是一個簡單的互聯網運營,你是一個運營人,你意識到你做的事情是不斷產生很多層次的價值,你在工作中唯一要面對的是幫助公司創造價值。


02

運營的目標是什麼?

思路其實能說出粉絲數、閱讀量這些目標,但為什麼還是不能讓對方滿意?

如果你運營的思維去理解運營的目標,在商業世界中,企業最關注的都是獲客和獲利。活下去是更多企業要面對的現實。獲客就是用運營的方式與更多的人產生連接,所以你需要了解你未來的用戶都是誰,你才有可能找到他們,並建立連接,這就像追求一個心儀的人一般。

獲利是最簡單理解不過的了,商業世界裡運營思維的運用會體現在商業價值的交換,那麼利潤是越來越多公司希望獲得的,也是最為關鍵的目標。


對目標的理解:你需要不斷問自己,獲得粉絲數是為了什麼?可以幫公司得到什麼?閱讀量是為了什麼?可以幫公司得到什麼?提升各種轉化率又是為了什麼?可以幫公司得到什麼?...以此類推,你對自己曾經完成過的目標真正的意義是否問明白過?


一個職業的運營,你關心的目標是如何幫公司實現關鍵目標,來拆解出你當下負責的這些目標是否與關鍵目標有強關聯?如果你答不出來你對目標真正的理解,就意味著你對公司是沒有貢獻優勢的。你做的那些只是做過,無法證明你思考過目標對公司的意義。

03

你做運營的優勢?

當你擁有了運營思維,你才是真的清醒到自己的優劣勢了。傳統的思維會讓你覺得你擅長文案、會聊用戶這些就是你的優勢,而你也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這樣的優勢誰都可以擁有,又為什麼要選擇你呢?


常常讓大家思考三個問題:

1、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2、你能提供什麼給對方?

3、對方為什麼要選你?


有意思的是,我們做品牌的時候也是這三個問題:

1、產品和服務是做什麼的?

2、用戶是誰?

3、用戶為什麼選你?


與其沉浸在優勢不清晰的自卑中,不如打開自己的運營思維,從生活中,從愛情中,在你的世界裡感受那些運營你的小事件,那些人,那些故事。正如我今天剛剛點了一杯奶茶,從選擇美團還是餓了麼開始,我就在被運營了:

1、我要選誰家下單?為什麼?

2、我是選常喝的還是新品?

3、我選誰家?為什麼選這家?

4、我付款了嗎?為什麼付的?

5、我收到奶茶了嗎?好喝嗎?

6、下次還會繼續點這家嗎?為什麼?

......


所有的答案都是運營的手段,你想增加優勢嗎?那就去積累別人家的運營手段吧,看上去這是個學習的過程,實際是訓練運營思維的過程。


你意識到你要怎麼做的時候,這意識本身比你在做的任何事都更關鍵。我們常常在錯誤的路上走太久,就是意識不到我們錯了。


你終會發現,你活在這世上,你不運營自己,你活不下去;你不被運營,你精神會崩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