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在一座小城海灘,三國激戰投下7600噸炸彈,結果成功改變全球局勢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公元1939年9月1日,德軍閃侵波蘭。兩日後,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此後,各國在全球範圍內與以德日意為首的“軸心國”展開持久鬥爭。

在一座小城海灘,三國激戰投下7600噸炸彈,結果成功改變全球局勢

▲諾曼底海岸工事

兩年後的9月,蘇聯要求英國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以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但對英軍而言,這無疑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歐洲第二戰場遲遲未能開闢。直到“珍珠港事件”後,美國被迫捲入二戰,加之蘇德戰場勝利在望,美、英兩國這才決定實施慕尼黑會議期間所制定的“霸王行動”,即同盟國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秘密登陸。

公元1944年6月5日晚至次日凌晨,美、英兩國共出動2390運輸機和846架滑翔機作為先鋒部隊,對駐守海岸的德軍實施空襲,投擲下7600多噸炸彈,諾曼底瞬間成為一片火海。在強大的空中掩護下,盟軍於6時分別從諾曼底五個灘頭著手登陸,到傍晚時分,盟軍已有近10個師及若干重型武器上岸,憑此建立了牢固的立足點,“諾曼底戰役”初戰告捷。

在一座小城海灘,三國激戰投下7600噸炸彈,結果成功改變全球局勢

▲諾曼底登陸舊照

到七月初,美國聯合英國、加拿大先後將上百萬軍隊、17萬輛軍用車輛和60萬噸補給成功運往諾曼底。受此鼓舞,自由法國、波蘭等國士兵也加入戰場,總兵力最終高達288萬,其中陸軍就有153萬人。截止到7月24日,盟軍付出了傷亡12.2萬人的代價,重創德軍近40個師,繳獲的武器彈藥不計其數。

在世界戰爭史上,“諾曼底戰役”無疑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作為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戰役,它為同盟國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奠定基礎,對二戰同盟國勝利及戰後局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針對盟軍為何能取得勝利,重獲立足之處,後世各國史學家都提出了大量觀點,一直以來都是眾說紛紜。在筆者看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在一座小城海灘,三國激戰投下7600噸炸彈,結果成功改變全球局勢

▲諾曼底登陸場景復原

其一,情報詳細準確。早在1941年,英美兩國經過三輪會議,最終決定利用法國諾曼底地區的地理及距離優勢,將此作為盟軍登陸地。於是盟軍對諾曼底的水文、氣象、地質等方面進行偵查,同時還獲得了德軍的兵力部署、防禦設施等情況。戰前偵查對選擇登陸時間地點提供了數據分析,同時為登陸成功提供了參考。其二,軍隊演習充分。由於登陸作戰極為複雜,為提高部隊戰鬥力和登陸成功率,盟軍在短期進行數次實戰演練,使部隊迅速掌握相關作戰技能。

在一座小城海灘,三國激戰投下7600噸炸彈,結果成功改變全球局勢

▲“諾曼底戰役”形勢圖

其三,物資保障充足。為確保登陸成功,盟軍早在一年前就開始準備戰略物資。登陸後,物資補給也能源源不斷地越過英吉利海峽送往前趙。這全賴盟軍緊急修建的人工港和海底輸油管線,在保障部隊和物資登陸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第四,盟軍通過精心謀劃成功欺騙德軍。在偵查敵情之時,通過雙重特工、電子干擾、佯裝登陸等戰略手段使德軍高層一直被蒙在鼔裡。加上成功的保密措施和佯攻計劃,德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盟軍的登陸地點時間做出了錯誤判斷,甚至認為諾曼底登陸也只是盟軍的佯攻,導致德軍將大部分兵力部署在加萊地區,反而疏忽了諾曼底的防禦——諾曼底地區的德軍兵力尚不足總兵力的2%。

在一座小城海灘,三國激戰投下7600噸炸彈,結果成功改變全球局勢

▲諾曼底二戰紀念館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盟軍掌握了制空、制海權。為了這場戰役,盟軍先後投入戰機13700架、軍艦9000艘,是德軍飛機軍艦的數十倍。登陸前。盟軍利用空襲對德軍重要戰略基地進行了大規模破壞,登陸後,盟軍空軍仍牢牢掌握著戰區範圍內的空中領域。盟軍海軍也配合空軍在登陸前後提供火力保障,尤其是在奧馬哈海灘登陸期間,為士兵們減輕了極大壓力。

反觀德軍,在這場戰役中存在著諸多致命失誤。由於戰線過長,德軍兵力部署非常分散——在蘇聯部署有近180個師、南斯拉夫25個師、意大利21個師、北歐13個師、希臘有12個師、匈牙利4個師,在大西洋沿岸的法、荷、比三國領域,德軍佈置有60個師,其中在加萊有23個師,諾曼底僅為6個師又3個團,相比之下實在少的可憐。由於德軍對同盟國的軍事意圖存在誤判,故未能及時調集兵力增援諾曼底。

在一座小城海灘,三國激戰投下7600噸炸彈,結果成功改變全球局勢

▲希特勒閱兵舊照

更要命的是,指揮體制和內部分歧將德軍最後一點兒反抗餘地也消耗殆盡。在戰術上,陸軍將領無法指揮海、空軍,因此三軍協同抗登陸行動只能淪為空想,壓根無法實施。

在盟軍開始登陸後,B集團軍群司令隆美爾與西線德軍總司令龍德施泰特產生嚴重分歧,前者希望以堅固的海灘防禦工事為依託,將敵軍殲滅在灘頭;後者則堅持要將主力向後佈防,通過戰役縱深來消滅敵軍。由於分歧懸而未決,德軍4個裝甲師最終既未配置在戰役縱深,也未部署在沿海地區,嚴重削弱了德軍本已不強的防禦力量,反擊自然無從談起。

在一座小城海灘,三國激戰投下7600噸炸彈,結果成功改變全球局勢

▲二戰時期的英國空軍戰機

此外,相比起橫掃歐洲的陸軍力量而言,德國海空力量太過薄弱。作為抵抗登陸的重要力量,德國空軍既要在廣闊的蘇德戰場上作戰,還要防備盟軍對德國本土的戰略轟炸,而竭盡全力從各地抽調也才不過區區400架,要迎戰盟軍的13000架飛機,怎麼可能獲勝呢?至於德國海軍,經過幾年的戰爭消耗,大型水面艦艇幾乎一艘不剩,只能以小型艦艇和潛艇與盟軍抗衡。可是在盟國強大反潛兵力的阻截下,德軍潛艇儘管竭盡全力,但奈何實力相差太懸殊,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此外,再加上登陸當日天氣十分惡劣,德軍警惕性大大降低,結果被盟軍打得措手不及。就這樣,隨著“諾曼底戰役”的成功,戰略態勢實現反轉,德軍結局已被埋下注腳。

參考文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