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当普洱老班章被代言之后,太姥山白茶还远吗?

当普洱老班章被代言之后,太姥山白茶还远吗?

《1》

普洱茶圈前几天在疯传一条新闻:

一家企业,请了几位茶农,拍了全家福,做成海报,在海报上,印上硕大的字——**老班章村茶农向您问好。

在不知内情的人看来,这原本没有什么问题,不就是几个茶农向广大茶客问声好吗?人家茶农辛苦做点茶,赚劳力钱,向大家问个好怎么了?难道还不许茶农问好了?

停停停,请不要抬升到阶级的高度,这就上纲上线了。

这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讨论,主要的关注点,不在于茶农能不能向大家问好,也不在于老班章茶区的茶农能不能向大家问好,核心心问题在于,这几个出镜的茶农,据查他们根本不是老班章茶区的!

据江湖传言,这家企业,请了几位别的茶村的茶农,拍了照片,做成宣传海报,却在海报上打了上“老班章茶农”的字样。令看海报的人,误以为,这些茶农,都是这家企业从老班章请来的。

企业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希望能与普洱的顶级产区——老班章扯上关系,请老班章来保驾护航,借用老班章的知名度,借用老班章茶农的朴实无华,来提升本企业的品牌高度和产品档次。

甚至于,如果能让消费者看了海报,产生联想,认为该企业的高端茶都来自于高端茶区老班章,那就是策划这张海报的幕后推手最欣慰的事了。

不幸的是,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张海报曝光不久,就被人揭穿了这几位茶农的真实身分——来自南糯山,并非老班章人。

当普洱老班章被代言之后,太姥山白茶还远吗?

当普洱老班章被代言之后,太姥山白茶还远吗?

《2》

这种狐假虎威的事,不仅发生在普洱茶界,白茶界,也时有发生。

譬如,村姑陈曾经在文章里提到过的、那些千辛万苦要与太姥山攀亲带故的山头们:太姥山延伸山脉、太姥山麓、太姥南山脉、太姥西山脉、太姥山下、在姥山隔壁.......

明明与太姥山相隔了十万八千里,为了提升茶叶的品质和地位,硬生生要与太姥山扯上关系,又不敢直言是太姥山的茶,于是,思路拐个弯,太姥山的各种山脉便出现在这些茶企的想象里。

明明是磻溪的茶,偏偏要说,我是太姥山延伸山脉。

明明是白琳的茶,硬是印着:太姥山麓。

最离奇的是,浙江安吉某厂出的安吉白茶(绿茶系),销售时,也生拉硬扯,把自己的厂址说成:太姥山隔壁。

稍微勤劳一点的人,查一下地图便知,安吉和太姥山,真的“隔壁”不起来。

当普洱老班章被代言之后,太姥山白茶还远吗?

当普洱老班章被代言之后,太姥山白茶还远吗?

《3》

无独有偶,武夷山的正岩、牛栏坑,也不断在成为人们争相攀扯的对象。

马连道里,但凡有卖大红袍、肉桂的店铺,十有八九,店堂里必定摆着“正岩大红袍”、“牛栏坑肉桂”、“马头岩肉桂”,如果没有, 那就不是卖岩茶的。

就连原先主打铁观音、由闽南人创立的茶叶品牌、铁观音里的四大名牌,也一样在店堂的醒目位置,摆上了牛栏坑肉桂。

你要是问店员,你们这牛栏坑肉桂,是真的吗?

答案一定是:真的。

你要再问,你们在牛栏坑有山场?

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我们老板跟武夷山茶农买下来的,签了十年。

这说辞,就可圈可点,能不能被绕进去,就看你对武夷山的了解程度,以及你的分析判断能力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这位编故事的编剧,可以去拿金马奖。

现如今,牛栏坑肉桂和母树大红袍,是岩茶店铺的标配。谁家要是没有这两个茶,你都不好意思开门。

连来自外山的茶商,外市的茶商,家里隔正岩、隔武夷山百八十丈远的,一样自称:我家是武夷山的。

“我家是武夷山的”,这个梗,跟“太姥山脉”一样,即将成为未来茶界的流行用语。

当普洱老班章被代言之后,太姥山白茶还远吗?

当普洱老班章被代言之后,太姥山白茶还远吗?

《4》

老班章、太姥山和牛栏坑,缘何屡屡成为别人借威风的对象?

答案很简单。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谁让你们这两座山,一个坑,被宣传得那么火爆呢?谁让你们的茶好呢?谁让你们的名气如日中天,消费者非你们的茶不掏钱呢?

既然你们这么火,被我借用一下,用来卖卖茶,就当劫富济贫了吧。

在老班章、太姥山、牛栏坑如此红火的今天,卖普洱的,卖白茶的,卖肉桂的,借它们的名字,来招睐顾客的,大有人在。

来借威风的人,都是同样的想法:去创新一个山头,去推广一个山场,去新包装一个产区,太累了,太费时费力费钱了,不如,就借用你们宣传起来的山头名号,既省了钱省了事省了力,还能让家里的茶大卖,何乐而不为呢?

来一个客人,要向别人介绍半天自己家的山场,自己家茶区的特色,自己家茶的口感香气,说了半天,口干舌燥,人家还不一定买茶,说不定撂下一句:我还是喜欢喝太姥山的茶,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白陪了一下午,喝了一桶茶,结果一包没卖,冤枉吧?

但是借用了太姥山的名号,就完全不一样了。客人来,一问,我家是太姥山的,别的都不必再讲了,泡茶,喝茶,一杯下去,如果口感满意,马上就到了问价环节,价格如果也满意,马上就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不到一小时,钱货两清,走人了。腾出空位,还能马上接待下一拔客人。

这种盛况,比起之前主打自家山头的凄凄惨惨戚戚,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尝到了甜头,借山头借威风这一招,自然就频繁使用,不舍得再抛弃了。

当普洱老班章被代言之后,太姥山白茶还远吗?

当普洱老班章被代言之后,太姥山白茶还远吗?

《4》

为什么这些茶企们,要去说这种经不起推敲,一戳就破的谎言呢?

以前文提到的普洱茶界“老班章茶农事件”为例,虽然业内有明眼人,看出这是个别企业在炒作;虽然,真正的老班章村的人,知道这几个人不是本村人。

但是,大多数的消费者,大多数普洱茶爱好者,却是不知情的。

不但不知情,而且还相信,不但相信,还从此对这家企业高看一眼,提升了认识,也许,未来的某一天,真的就去消费这家企业的“老班章”茶饼了。

就算有知情人,告诉这些普洱爱好者们,这家企业说的,都是假的。这家企业,没有真正的老班章山头茶,但是,知情人的话,太没有说服力了,消费者们都相信广告宣传,相信海报宣传,相信企业砸了大笔广告费在电视台里播放的几秒十几秒的广告,却不愿意相信,个别知情人的一言半语。

他们宁愿相信企业说的话,也不愿意相信个人发的声。即使企业满口谎言,个人满口真话。

对于消费者来说,企业,是有注册的,有证认的,有证书的,有各级管理部门监管的,他们不敢乱说话,不敢乱宣传,他们说出来的话,自然是对的。

而你个人,就算你是个自媒体,你也只代表你自己,你说的话,也只是一家之言,跟人家一个几百万几千万注册资金的企业说出来的话相比,自然没有可信度。

大多数的消费者,愿意去相信他们想象出来的一家充满诚信的企业说的话,哪怕是谎言。并心甘情愿去为这些谎言买单。

这就是这些茶企们,费尽心思也要与大山头大产区扯上关系的终极原因。

他们编出来的故事,只要有一小部分人相信,这个故事就赚大发了。

当普洱老班章被代言之后,太姥山白茶还远吗?

当普洱老班章被代言之后,太姥山白茶还远吗?

《5》

正如今日,有一位相识多年的朋友来聊天,提了个问题:

“你文章写过,白毫银针老茶,有巧克力味是不正常的,但人家某某品牌说,他家就有巧克力味的白毫银针,他说这是成年银针转化后最正确的姿势。我好纠结。”

我想了半天,没有办法回答。

善良的消费者,就像一只又一只的糜鹿,即使有人提醒过,前面是陷阱,仍然为了心中的那片美好的憧憬,奋不顾身,冲向前方。

所以,那些愿意为谎言买单的朋友,请不要再拿着谎言来问我,告诉我你纠结。

因为我知道了你的纠结之后,我也很纠结,纠结我还该不该讲真话。

当我讲了一千遍真话,仍然有读者愿意轻易去相信谎言的时候,我会怀疑,我讲的真话,还有没有价值。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只能一声叹息。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