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綿陽安縣姊妹橋的傳說

“橋是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中國橋樑專家茅以升這樣風趣的解釋“橋”。是的,橋就是這麼簡單。不過,橋中的上品應該是實用功能與審美價值的完美結合。而集橋、廊、亭於一體的廊橋可以說其中美之經典。在四川省安縣(今安州區)曉壩鎮就有這樣一座東方廊橋---姊妹橋。在四川,她沒有岷江邊上安瀾橋那樣壯觀,也沒有大渡河畔瀘定橋那樣聞名遐邇。如小家碧玉般隱藏於此,留得幾分幽靜。

綿陽安縣姊妹橋的傳說

關於這座橋,當地還流傳著一段悽美的故事呢!明末清初,四川由於戰亂,人口急劇減少,形成當時“彌望千里,絕無人煙”的悲慘情景。清政府為了迅速補充四川人口,採取了湖廣移民四川的政策。這次大規模移民持續時間長達百餘年,移民人口超過數百萬。據當地人介紹,清乾隆年間,湖北麻城孝感的黃安、葛洪兩家移民到當時的巴蜀安州西鄉17保的香爐山腳下居住。大約在1798年前後,黃安一家喜得一對雙胞胎孿生姐妹,姐姐叫金花,妹妹叫銀花。同年葛家喜得一男孩取名葛升,當年兩家互相道喜祝賀。逢年過節禮尚往來行走得十分親熱,兩家的關係也日益密切。轉眼兩家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金花、銀花生性活潑乖巧懂事,葛升聰明能幹勤奮好學。黃家兩位孿生姐妹同時喜歡上了陽剛帥氣濃眉大眼的葛升。葛升最終選擇了姐姐金花,當葛家向黃家提親時,銀花又哭又鬧悲痛欲絕寢食不安茶飯不思。第二天,妹妹銀花憤然離家出走不知去向,兩家鬧得雞犬不寧亂作一團。過了一段時間,當葛升與金花積極籌備結婚之事的時候,算命先生卻說他們八字不合不宜結婚,如果結了婚葛升必定被克而死。於是兩家就誰也不再提說這樁婚事了。從此,葛、黃兩家來往日漸稀少。不久,葛升也無影無蹤地消失了。一個月後的一天,不知怎的銀花突然疲憊不堪地回來了!原來銀花看到葛升選擇了姐姐金花,沒有選擇她,她心灰意冷覺決意到尼姑庵去剃度出家永不嫁人。金花一心想著葛升,不管誰來提親也不願婚配,無論母親怎樣勸說也無濟於事。就這樣一直盼著葛升回來,最後金花銀花姊妹倆在一個月內相繼去世。後來,一位鬚髮皆白身體孱弱的老人來到香爐山下,到處打聽金花銀花的下落。他就是葛升。原來,52年前清朝道光年間,安州西鄉17保保長就抓了葛升,悄悄地把他送到邊疆去服兵役。葛升一去就杳無音訊沒有回來。現在已是古稀之年的葛升輾轉千里回到家鄉安州西鄉17保,只見昔日的香爐山依然鬱鬱蔥蔥,山腳下的這條河照樣日夜奔流。卻不見了他日思夜想的金花銀花姊妹倆的身影,他扼腕嘆息悲痛萬分!後來聽鄉保說,在葛升走後,金花銀花姊妹倆一直思念他沒有嫁人。葛升悲憤之餘,他把幾十年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200多兩銀子全部拿出來,同當地人商議在茶坪河上架橋紀念黃家姊妹的事。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1871年10月第一座橋順利完工。1873年春天,第二座橋也順利建成,兩座風格獨特、造型別致的廊橋全面貫通。

綿陽安縣姊妹橋的傳說

當然,傳說終歸是傳說。那麼姊妹橋究竟建於何時,又是何人所建?我們現在可以從橋頭碑文中得到一些信息,據橋頭碑文記載,姊妹橋始建於元末明初,已有600多年曆史。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當地鄉坤曾生年、揚子聯、陳保三等人集資,對姊妹橋進行了維修加固。姊妹橋的最大魅力,在於它與山水渾然一體,具有古典的意境。在橋上漫步,既可避烈日又可躲風雨,憑橋欄眺望,橋下河水潺潺,兩岸翠竹綠蔭,彷彿身在雲中樓閣,尤其是在濛濛細雨中,姊妹橋猶如畫卷,尤為迷人。作為一處獨特的天然景觀,姊妹橋給人以無窮的想像空間。這座橋橋身高 三點五米,寬四米,長十八米。原木並排密集為梁,上面鋪設橋板,人字房架橋身,穿榫而成,上蓋小青瓦,橋的兩端建有兩疊水的排樓,雕有雙鳳朝陽和二龍搶寶的浮雕圖案。當時,通過西鄉十八保,兩座橋取名望郎橋。1875年由安州官員楊興送來《天緣橋》金匾,後來人們就把這座橋稱為天緣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許多慕名而來的文人墨客到此遊覽觀光,當他們瞭解到建橋的前前後後,他們覺得當年修建這兩座橋是為了紀念金花銀花姊妹倆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應該取名姊妹橋。於是請當時的書法家寫了遒勁有力的三個大字:姊妹橋。1953年後,人們就把這兩座橋叫做姊妹橋。

綿陽安縣姊妹橋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