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多爾袞不當皇帝,是想霸佔孝莊當太上皇嗎?

湯湯哥兒


至於說他霸佔孝莊,當小皇帝的皇叔父,然後當太上皇這個問題,說實話,多爾袞當初沒想這麼多,事情發展到什麼地步,他也估計不到。

真實歷史也沒有太后下嫁之說,由此也就不存在他想當太上皇的想法。多爾袞比侄子順治死的早,他也沒機會當太上皇。

下面春秋君就擺事實,講道理,加以論證我講的理由。

首先說多爾袞是希望當上皇帝的。當他的哥哥皇太極突然死去時,能夠問鼎皇位的有三大勢力,一個是皇太極的哥哥代善,一個是皇太極的長子豪哥,一個就是多爾袞本人。


(多爾袞和孝莊)

皇太極的大哥代善為人和氣,在八旗中威望很高,他的擁護者除了幾個兒子外,實際還是不可小覷的力量,但代善覺得自己年紀大了,自己的兒子都不爭氣,於是他放棄了競爭,但是他倒向誰,誰做皇位就明顯佔據上風。

當代善退出競爭後,剩下的就只有多爾袞和豪格之間的競爭了。多爾袞此時很想稱帝,因為做皇帝還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好處是什麼大家想必能夠腦補出來,不說別的,單就“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這些性自由福利就讓男人們趨之若鶩。這點道理地球人都知道。

豪格也想當皇帝,畢竟跟著老爸出生入死用鮮血換來的江山,豈能拱手讓人。“父死子繼”天經地義,豪格是這樣想的。

而他的叔叔多爾袞卻不這樣想,當初哥哥皇太極是搶我的皇位才做的皇帝,不僅如此,為了稱帝,他還親手用弓弦勒死了我的母親阿巴亥。現在皇太極死了,這皇位還給我不正應該嗎?

於是,多爾袞和侄子之間劍拔弩張,誰也不想放棄當皇帝,說實話,多爾袞對皇帝是夢寐以求。但是真要動起手來,完勝豪格也未必能做到。



(豪格和貝勒)

多爾袞不愧為一代聰明的政治家,他敏銳的想到,假如叔侄二人為爭皇位打的不可開交,後金剛剛穩定,剛剛要進取中原,如此一來,前期取得的成績就會付之東流,由自己親手打下的大片土地,也許還會淪落到明朝手中。

多爾袞不想看到後金分崩離析,他站在新的高度審視自己的國家,難道這大好河山要毀在自己手中?多爾袞捫心自問。說實話,誰為之奮鬥,誰就會愛惜成果。多爾袞不想玉石俱焚,於是他想放棄爭鬥。

多爾袞有自己的打算,講真豪格還真不是叔叔的對手。多爾袞心裡想,我當不上皇帝,豪格也別想當,他為了以後擁有更多的權勢,就擁立皇太極的六歲兒子福臨為帝,這樣以來,皇帝小,勢必讓多爾袞輔政,權利還是多爾袞操控,如此看來還是不錯的辦法。

常言道,“兩強相爭弱者得利”。六歲的福臨(後來的順治)幾乎是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蒙了。他的母親(孝莊)喜極而涕,想不到孤兒寡母還有如此福氣。


(順治)

就這樣,經過一番波折,多爾袞擁立順治為帝,順治是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

接下來說說多爾袞是否要霸佔孝莊這個問題,真實歷史太后沒有下嫁,也就是說沒有證據證明多爾袞要霸佔孝莊。傳出太后下嫁是明朝文人張煌言寫的一首《建寧宮詞》,考證歷史有三大要素,證據,證言、證物。用一首詞來說明問題顯然沒有說服力。並且它是孤證。

目前史學界對“太后下嫁”之說是持否定態度的。


秉燭讀春秋


第一,是為了他的整個大清安定做著想,清朝剛剛入主中原,很多大明朝的殘餘勢力還沒有解決,此時如果清朝內部出現了問題,那玩笑可就開大了,鬧不好他們幾代人的基業一下子就沒了,明朝捲土重來也是有可能的。

第二,多爾袞也沒有子嗣,就算他奪得皇位,也後繼無人,畢竟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才是最可靠的,傳給侄子或者其他宗室的話,鬧不好又會激起鉅變。

所以多爾袞選擇攬權而不自立,才有後面清朝的兩百多年…當然也有很多其他因素,這只是我的個人的一點點看法,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