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乾隆的兒子真難做 一言不合拔刀就砍 十三個早亡一個被他直接嚇死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有個跟在紀大煙袋身後的定親王綿恩,手裡有兵權,而且也看著和珅不順眼,紀曉嵐還特別提醒定親(郡)王綿恩:“王爺您聽好了,萬歲說了,殺和珅(沙河深)!”當然這種情況在真實的歷史中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綿恩雖然身材魁梧,儀表出眾,武功超群,而且還當過都統、步軍統領,管理過健銳營、虎槍營,曾有過立儲的呼聲,但他但卻幾乎是個糊塗蛋(也許是裝糊塗)——“外美而內昏,不習政體”,而且這個綿恩還是個小氣鬼:“積財盈庫,莫肯揮用,每展入朝,惟啖雞子糕二枚”。而真正綿恩不可能被乾隆“託以後事”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綿恩的親爹永璜,就是乾隆拿著刀子瞎比劃而下死的,死的那年虛歲只有二十三歲(1728年-1750)。

乾隆的兒子真難做 一言不合拔刀就砍 十三個早亡一個被他直接嚇死

現在的電視劇把乾隆演成了一個平易近人體察民情的仁厚之君“十全老人”,但實際上有記錄說乾隆性本奢侈,六次南巡,耗費無藝,任用和珅,貪瀆為古今所無。官吏都不得不剝民以奉之,上司誅求於下屬,下屬虐取於人民,吏治大壞。這樣看來,乾隆似乎可以與唐明皇李隆基和隋煬帝楊廣相提並論了——都幹了不少事,但其中有不少是壞事。

乾隆可以說是清朝生子亞軍——康熙生了二十四個,乾隆生了十七個,最後三代皇帝根本就生不出來(近親結婚的結果)。但是等到公元1799年去見康熙和雍正的時候,不知是真哭還是假哭著燒香的,就剩下四個了,其餘的十三個,不是幼年夭折,就是中青年去世,乾隆給十三個兒子送過葬,白髮人送黑髮人,也夠倒黴的了。在清朝,乾隆的兒子最不好當,一言不合拔出刀來就要砍,而皇長子永璜,是他親手拔出刀來要砍給嚇死的。而其他的皇子,不是先天殘疾,就是不務正業——估計是接受了乾隆拔刀嚇死老大的教訓,以荒唐混世來避禍。

乾隆的兒子真難做 一言不合拔刀就砍 十三個早亡一個被他直接嚇死

話說那是在乾隆十三年,乾隆的皇后富察氏在兩個被立為太子的兒子先後夭折後也死在了跟乾隆南巡的路上。乾隆帝帶著皇后的靈柩乘船順著大運河回京——說到大運河,讓人不禁想起倒黴的隋煬帝,同樣是“出巡”,後世的評價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乾隆到了通州,皇子和大臣們自然要去迎接,不管心裡悲不悲傷,“號啕大哭”那是少不了的。可是心情不好的乾隆偏要雞蛋裡挑骨頭,對著跪在最前面二十一歲的皇長子永璜陰陽怪氣地發問:你媽(不是親媽)死了,你的太子弟弟也死了,這回你高興了吧?”。永璜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只好光磕頭不說話,但是心裡已經覺得大事不妙,禁不住哆嗦起來。乾隆一看這個庶出的大兒子不搭茬(也沒法搭茬),又急又氣的乾隆要跳牆:“你別高興得太早了,也別做什麼太子夢了!那個位置絕不可能是你這個不孝之子的!”這一番話把永璜直接罵暈了罵傻了也罵癱了。

乾隆的兒子真難做 一言不合拔刀就砍 十三個早亡一個被他直接嚇死

就這樣乾隆還不解氣,拔出身邊侍衛的腰刀就要砍:“既然你們兄弟將來爭儲要自相殘殺,還不如我現在就宰了你們!”乾隆不但要砍老大永璜,還要砍十四歲的永璋。把這哥倆嚇得怎麼回的家都不知道。

十四歲的永璋還好一點,而已經成年的永璜卻被徹底嚇破了膽,回到家裡就臥倒了。一聽說兒子被自己嚇破了膽,乾隆倒是還有一點父子之情,派了太醫去診治,治了一年,太醫回報:“您去告個別吧,皇長子也就這兩天的事情了。”

乾隆的兒子真難做 一言不合拔刀就砍 十三個早亡一個被他直接嚇死

那個乾隆想一刀砍掉的老三永璋,也沒活到三十歲,其他的皇子們夢裡都會夢到乾隆那寒光閃閃的大刀,於是爭先恐後地去見雍正去了,膝下淒涼的乾隆只好矬子堆裡拔大個,選了顒琰繼位。而乾隆一生風光晚景淒涼,似乎可以用一個字來評價,那個字是什麼,筆者不敢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