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叛逆的摔玉少年

叛逆的摔玉少年

指導教師:劉思茗

蔣勳先生曾說,少年時代最應該讀的青春之書便是《紅樓夢》。而這本書中最具戲劇性的便是寶玉。而摔玉不禁讓我們對這個性情乖戾,無常的少年表示好奇。

首先,賈寶玉摔玉,總是在林黛玉面前,總是發生在和林黛玉發生誤會鬧矛盾,急於表白自己心跡的時候。而這其實就是要表達他要衝破世俗的束縛,具體來說也就是衝破金玉良緣的牢籠——試想,砸了玉,何來玉之說,也就不成其為金玉良緣了呀。這是要表達和林黛玉終生相守至死不渝的的思想感情啊!

其次,玉的價值取向和賈寶玉的不一樣。

小說第一回寫了,石頭的轉世的想法是這樣的:

先是說些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後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此石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說道:“大師,弟子蠢物,不能見禮了。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弟子質雖粗蠢,性卻稍通;況見二師仙形道體,定非凡品,必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里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

而神瑛侍者的初衷呢?是這樣的:

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

書中,石頭和神瑛侍者下凡轉世的意圖是不一樣的,石頭想的的就是享受榮華富貴,而神瑛侍者呢,他所謂的凡心,並不是貪圖榮華富貴的凡心,而是動情之心,所以他的目的是“造歷幻緣”,也就是經歷情感,說白了,神瑛侍者就是來凡間體驗人世間情為何物的。一個指向物質,一個指向情感,本身就背道而馳的。

這就與賈寶玉在賈府的處境特別像了。他在賈府中身份尊貴,但作為一個叛逆少年,他卻輕視尊卑有序、貴賤有別的封建等級制度。賈環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規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須要為子弟之表率”,但寶玉卻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賈環他們並不甚怕他,甚至得寸進尺還想割害死他和鳳姐。即使被賈環有意用滾燙的蠟油燙傷,他還在為賈環打掩護。他還對僕人沒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壞封建秩序。“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轉惱為笑;金釧受辱身死,寶玉念念不忘,不顧給鳳姐過生日這等大事,還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處灑淚祭奠。

書有兩首《西江月》,是這樣描寫寶玉的: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讀者讀了《西江月》後,就此認定了寶玉是一個不求上進,只愛脂粉的孽根禍胎。但其實不然,這兩首《西江月》是從封建統治者的思想出發,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長對寶玉盼著他中舉,揚名以繼承地主階級事業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於貶,充分概括了在寶玉身上最突出的閃亮點---叛逆性格。

詞中說他:“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其實就是說他不肯“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不願走封建家長為他規定的讀書應舉,結交官場,遵從禮法,經幫濟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視功名利祿,厭聞“仕途經濟”的學問。他甚至認為那些和朱理學之類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無故生事”,是“杜撰”出來的。至於八股時文更是:“後人餌名釣祿之階”,是“拿安誆功名混飯吃的”。他把封建統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學批評的一文不值。基於此種想法,他寧肯去讀《西廂記》、《杜丹亭》這類被封建衛道者視為邪書的“小說淫詞”,也不去讀《四書》、講八股、聽“仕途經濟”的“混帳話”

賈玉玉的叛逆精神不僅表現在他堅決不肯走封建主義人生道路,還表現在他對“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觀念大膽地提出了挑戰。當然,在他的性格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對於世俗男性的憎惡輕蔑以及與之相反的對於女孩子的特殊親愛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發表了自己離經逆道的獨到見解:“原來天生人為萬物之靈,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為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後來隨著寶玉逐漸長大,他的思想也日趨成熟,他又發現“女兒”也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又有女兒由出嫁前的“無價寶珠”到出嫁以後變成“死珠”再最後竟變成“魚眼睛”的看法。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漸認識到在封建社會中受壓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動上才表現出了對女兒不同一般的溫柔體貼。

王國維曾寫過,所謂玉者,欲也。是指人貪圖享樂的慾望。這樣就能理解賈寶玉為何屢屢砸玉了,可能寶玉最後出家在之前的摔玉中已有了徵兆。只有當摔去“慾望”,沒有世俗的留戀時,他才能悟出好了歌的真諦。 那塊玉,其實就是伴隨著賈寶玉投胎而來的揮之不去的世俗的物質的慾望的化身,它伴隨著賈寶玉的一生,也阻礙著賈寶玉去追求真正的愛情,所以,賈寶玉每每忍受不住的時候,就要發作,就要砸玉,他其實是想砸破這物質慾望的牢籠,穿越金玉良緣的世俗婚姻,和他的林妹妹牽手,共同延續木石前盟的誓言啊。所謂三生石上舊精魂,說的就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緣定三生、緣續三生的愛情。

不得不說,賈寶玉是個俗人,但如果他不是一個俗人,不經歷一段段情殤也能頓悟。就引起不了我們的共鳴。要是他是一個哲學大師的形象,超然於物外,《紅樓夢》也許就不會這麼精彩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