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清朝時沒有要求漢人學滿文呢?

小雨丶g


第二,滿清高層都應該是先接觸了漢字再接觸新創的滿語文字,日常的交流不是用自己部落的語言就是用曾經的漢字,而滿語是第三方的選擇,所以都不會去棄熟用生。就像八國聯軍,他們原本是一直用自己各國的語音的,突然有一天統一了語言,恐怕也會短時間難以習慣,更不會想到去教會上億萬人口用這種統一的語言了,自己都不熟悉還教別人,笑話。

第三,滿清沒有這樣超前的意識,無法進行所謂的文化入侵同化。

第四,中國地大物博,文字雖然統一了,但是語言個地方卻多不同,除了官話,每個地方也沒有像現在的普通話如此統一,即使是現代有了普通話每個地方都是說鄉音的多。可況古代出於資源成本,距離等原因,就算漢人有心也沒力,更可況是異族政權,有這個閒心思去鳥你?做夢吧!最多在ZF機構的時候使用就是滿文就是,事實上清初大部分政令詔書都是滿文,而縱使是清後期有所漢化,也幾乎都是滿漢文字政令同行。


隱匿在時光裡的詩


清朝入關後通過對漢人的血腥屠殺強制推行了剃髮令,但清朝卻沒有要求漢人學習滿文,這是為何呢?

客觀上講,清朝是辦不到的,因為這不是單靠蠻力就能解決的問題。從人口上看,八旗入關時只有30萬人左右,其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精通滿文漢文者更是鳳毛麟角。而當時的漢人有大幾千萬,以八旗那些人口在全國推行滿文教育,真的是太困難了。再者,滿文在當時是一門不成熟的語言,它創立於1599年,到清朝統治基本穩定時,也不過幾十年的歷史,它本身還處於一個發展的過程中,滿族人自己還沒學通,怎麼能要求漢人去學習呢?

主觀上講,清朝統治者也不願意漢人學習滿文。清朝統治者可以讓漢人和他們留一樣的髮型,但卻不能接受漢人和他們說一樣的語言,用一樣的文字,因為這樣就無法凸顯滿族人的特徵了。清朝統治者一直強調,滿族人和其他人是不同的,要有自己的民族特徵,不能和漢人一樣。所以清朝在全國重要城市修建了滿城,供旗人居住使用,把旗人和其他人隔離開來,當然這些旗人說的是滿語,說滿語代表著他們是特權階層,高人一等。

清朝的很多奏摺是用滿文書寫的,甚至用漢文書寫的奏摺也會有一份滿文抄寫的副本。所以清朝統治者曾要求在朝廷為官的漢臣學習滿文,但是最終卻不了了之,因為大家都發現,漢文要比滿文方便許多,反而是滿族大臣都跑去學習漢文去了。為此乾隆還很生氣,特意強調要在內部強化滿文教育,防止滿文被漢文取代,也防止滿族人沾染漢人的官場習俗,效果就不說了。

所以在整個清朝時期,滿文作為旗人身份的象徵,它的使用範圍是很小的,自然也就談不上推廣了。隨著清朝的滅亡,旗人開始融入社會,生僻的滿文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土壤,逐漸成為一門死去的語言文字。不過近些年來,滿文教育又開始推廣開來。


石頭說歷史


滿人20萬人進關,能統治中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攻心”,謀取漢民族的承認。

滿人皇帝入關做第一件事,就是順治詔告天下;尊孔,拜孔子為師!後來,他的兒子康熙皇帝,去了孔廟孔林祭奠孔墓,也給這位聖人行三叩九拜的大禮。

滿人朝政仍使用明紫禁城皇極殿、建極殿、中極殿三大殿,雖新人新氣象,改名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保和二字均出於《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中和二字出自《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也也算中規中矩,為漢儒們所接受。

被農民起義軍打散失業的明朝官員,只要向滿稱臣,一律官復原職,仍然以漢制漢,不易再生變。

再說到文字,滿人有自知之明,漢文漢語的底蘊和檔次,與滿文滿語比;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滿人若要漢人放棄自己延續數千年的語言文化,猶如抽刀斷水,自不量力!

漢人沒被強迫學滿文,倒是滿人有自知自明,自覺學習了漢文;康熙編輯了《康熙字典》,收錄漢字47035個;乾隆編撰了《四庫全書》,還寫了43600首漢詩(雖不敢恭維,但足見用功),弘揚的是漢人文化。雖然也搞了“文字獄”,那也屬於漢文字的遊戲。

到了晚晴,滿人已被漢文化同化征服,滿文已被它的主人遺棄。今天已屬於專家專業層次的文化遺產範疇。


諶人


清朝時為什麼沒有強迫漢人學滿文?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做不到,因為要讓漢人學滿文,實際上等於讓全國人同時學外語,在近代以前,在全國開展統一的外語教學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而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恐怕清朝的統治者也根本不想這樣做,因為接受中原的文化是他們入主中原一個真正的根本條件,如果不接受這個條件,他們是根本不可能入主中原的,而漢語正是中原文化的基礎,所以他們也根本不可能去嘗試改變漢族人的語言。

清朝為什麼要入主中原

其實石頭君在很多回答裡都提到過這個觀點,就是無論是元朝還是清朝,之所以要入主中原,之所以能夠成功入主中原,成功統治全部的漢地,一個根本原因是他們自己都把自己當作了中原王朝。

康熙的書法

而要成為中原王朝,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接受中原的文化。即接受中原的政治制度,接受中原的文化信仰。中原的政治制度的核心就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和科舉制度。而中原文化信仰的核心就是以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為代表的一整套儒家道德體系。

元文宗的國畫


可以說元清能夠成功入主中原,也就是中原人能夠接受其統治中原,都是其接受了中原這一套社會文化制度的結果。而中原的這套社會文化制度,其最基本的基礎,就是漢族的語言。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漢語就是中國的靈魂,而立志要成為中原王朝的元清,自然也不可能去嘗試顛覆中原王朝最本質的基礎,也就是漢語。

中原的文化力量

可以說在中國的歷史上,雖然曾經幾次被北方少數民族用武力所征服,但其文化上的強勢卻從未改變過。北方少數民族能夠入主中原,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華文化雖然是主要是由漢族所創造,但卻從誕生之時起就沒有把自己限制在狹隘的民族主義理念之中。

當然石頭君這樣說不是說中國沒有民族主義,而是說中國民族主義的核心是文化。比如最早中原的民族主義就是“華夷之辯”,但華夷之辯的核心卻不是民族的核心,即血統,而是文化。即中華文明雖然主要是由漢族所創造並主導的,但卻從來沒有限定在漢族之內,而是把漢族主導所創建的文化放在了最高的位置之上。也就是說,在特定條件之下,比如外族武力異常強盛,漢族無力抵抗之時,漢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外族的統治,但卻有一個外族必需接受的條件,即外族以漢族的方式統治漢地。

這個原則雖然是一種不成文的原則,但卻在歷史上始終得到了實踐。從最早入主中原的五胡開始,每一個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最後不單無一例外地以漢法治漢地,而且除了蒙古族之外也全部被漢化,而蒙古族這個例外,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是所有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裡,統治時間最短的民族。其實在元末,在包括元朝首都大都在內的漢地蒙古人,其漢化的趨勢是非常明顯的,可以說如果他們統治中原的時間再長一些,這些蒙古族的漢化是必然的。當然,如果蒙古族漢化,他們和在漠北的蒙古族可能會發生分裂。但在漢地就漢化這個趨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所以接受漢文化是北方少數民族能夠入主中原的一個先決條件,如果不接受這個條件,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也不可能征服中原。而漢文化的核心和基礎就是漢語,所以像元清這樣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唯一途徑就是連皇族都學習漢語,用漢地的方式統治漢地,他們自然也就不可能會去嘗試讓漢人放棄漢語,去學他們的民族語言了,因為這樣做其實無異於自殺。


桃花石雜談


我們知道日本人在侵略中國以及東南亞的同時,軍隊打到哪裡,神社就修到哪裡,日語也常常是當地學生的必修課程。那麼當年清軍入關之後,為什麼可以強迫漢人剃髮易服卻沒有強迫漢人改習滿文呢?其實從滿洲統治者的角度來講,他們何嘗不想對漢人進行文化改造以更加有利於自己的統治?只可惜三個字:辦不到!

嚴格來講,不要說對漢族人進行文化改造,就連八旗軍入關都有很大的歷史偶然性。從人口和實力上對比,滿洲和明朝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如果不是李自成的內亂和吳三桂的臨陣倒戈,這群來自西伯利亞的通古斯人完全沒有入主中原的可能性。

所以即使後來僥倖坐穩了江山,滿洲人在漢族人面前依然處於人口的絕對劣勢,要靠區區30萬剛從原始社會過渡而來的女真人教會幾千萬世代操持漢語的漢族人說滿語,簡直無疑於痴人說夢。

與日本侵略中國時有所不同的是,當年日本是一種強勢文化入侵。自步入近代以來,日本無論在政治上、軍事上、還是經濟上、科技上都全面超越中國,而作為文化載體的日語也逐漸在文學和科研上得到大幅應用。甚至於直到今天漢語中諸如“關照”、“共和”等詞還是從日語當中拿來的舶來品。

所以當時日本人推廣日語難度要比滿族人推廣滿語小得多,簡單點說日語老師可以講《源氏物語》,可以講《草葉集》,你讓滿語老師講什麼?滿族人連一本像樣的文學著作都沒有,他能拿什麼講?

而且作為一種外來語言,滿族語在中原地區遭受的抵制也超乎尋常地強烈。順治年間,清政府甚至一度要求參加科舉的考生要用滿語來作答,結果很多士子寧願放棄考試資格,也不願意使用那種彎彎曲曲的文字來書寫他們的經史子集。這樣一來,前來應試的考生寥寥無幾,使得清朝政府十分尷尬,最終這項規定也不了了之。

當然,在滿清統治的兩百餘年間,會說滿語的官員還是格外受到皇帝的重視的,比如雍正一朝榮寵無比的張廷玉父子就是因為滿語說得格外流利,而備受皇帝倚重。

今天如果你去故宮參觀的話,會發現很多牌匾是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的,你千萬不要以為是滿族人後來把漢語提高到了與滿語同等高度的地位。滿清的統治者的確學習漢語,而且漢文化造詣很深,但這只是出於統治手段的需要,就像他們除了學習漢語之外還學習蒙古語、藏語和維吾爾語一樣。

在清朝的正式官方文件中,你找不到一個漢字的,就比如當年同沙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官方文本只有滿語、俄語、拉丁語三種版本,漢語是不作數的。


地圖帝


清朝是由我國少數民族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在建立之初,清朝曾用暴力手段強迫漢人剃髮易服,逼著漢人留辮子穿滿服。在滿清的淫威下,人人留了一條長長的豬尾巴。但讓人奇怪的是,清政府不遺餘力的強迫漢人剃髮易服,但卻沒有強迫漢人學滿文。那麼為什麼清政府不強迫漢人學滿文?

第一,滿清是由漁獵的女真人建立的,文化水平較低,漢文化文明程度遠遠高於女真,高級文化同化低級文化是必然的,加上漢人人口眾多,幾十萬滿人被上億說漢語的圍著,所以滿人很快就被同化了,到了同治、咸豐之後連皇上都不會說滿語了,更不要說普通滿人了。

第二,女真文字艱澀難懂,非常複雜。為適應發展需要,努爾哈赤參照蒙古文字創造了老滿文,但這種文字粗糙簡陋,錯誤頻出,又缺乏歷史和底蘊,根本無法推廣,不僅沒有給各部落帶來便利,反而造成了交流困難。皇太極沒辦法就將老滿文進行了改良,改良成了“新滿文”,但新滿文和老滿文的效果差不多,根本沒人願意用,所以懂滿文的寥寥無幾,會滿文和漢文兩種文字的更是鳳毛麟角。滿人本來人口就只有幾十萬,就是讓他們都去當老師全國也不夠分,想推廣滿文根本不可能。

第三,清政府雖然沒有在民間推行滿文,但在上層和官方高層推行過,規定八旗子弟和漢人官員都得學,但沒多久就沒人學了,皇帝也沒辦法,最終只能不了了之。林則徐曾潛心學習了兩年滿文,但沒什麼成效,兩年就翻譯了兩篇文章,不過就這水平竟然取得了“以清漢書同試,名列第一”的成績。

第四,清政府需要籠絡漢族士大夫,別看這些士大夫平時溫順的和綿羊一樣,真敢動漢文化和儒學他們會和滿清拼命,沒有漢人地主和士大夫的支持滿清根本不坐了天下,所以滿清也不敢把他們逼急了,還是以安撫拉攏為主。


寂寞的紅酒


滿清先祖雖然來自斯拉夫西伯利亞,但是在被俄國人追殺,無路可逃的情況下,大明收留並安置了他們。因此,可以說整個族群已經移民大明,成為大明不可分割的子民之一。前期,一直輔助大明鎮守邊疆,處理安撫各部落各民族,他們的上層精英也就很自然的接受著漢字漢文化。一直到抗倭援朝,滿清先人都是大明忠誠的子民。抗倭援朝時,由於他們的忠誠,一直甚至壟斷著明軍的後勤供應,並藉此發展族群,吞併周邊部落。因為抗倭有功,朝廷對他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接著,中原亂象突起,努爾哈赤藉機起兵。這就是滿洲族群形成併成長的大背景。簡單說,滿族是在濃郁的漢文化的環境中形成並發展起來的。發展壯大了,一看,與漢人比,還是小,這就自卑了,不自信了,然後就以行政的方式創制文字。在這種背景中出來的文字往往是要和漢字同時使用的,不要說強制包括漢民族在內的全國範圍普及滿文了,就是在年輕的滿族族群內普及都是相當困難的。所以很多人認為滿族是外來民族,是外國侵略並殖民了中國,這也是極其錯誤的。東北嫁妝說更是站不住腳的!雖然他們的先祖有來自中國之外的移民,但是滿族無論是形成,還是成長都是在中國的土地上完成的。滿清與李闖一樣,對於明朝來說,都是地方叛亂武裝,只是李闖取天下,滿清坐天下罷了!


拉拉95220451


1、漢族文化過於強大,他們沒能力用滿族文化來取代;
2、包括漢族在內的大部分人沒有讀書的機會,沒機會學,又不能把這些人全殺掉(否則他們也沒多少人可以統治了);
3、他們的高層(從努爾哈赤開始,到皇太極再到入關後的順治)都十分崇拜漢族文化,不想將之毀滅;
4、滿族文字還很年輕、並不成熟,是努爾哈赤才開始創立的,還不具備取代漢字的能力;
5、發現如果強制推行他們的文字與穿戴習俗容易激起民變,不利於國家安定,他們有可能會再被漢族人趕走。正如哲人所說,如果沒能力改變現實就改變自己以適應現實。
基於上述種種原因,滿清不得不自己漢化來實現對漢族的統治。


用戶23003671663


\n

嗯,我能想到的就這些。

\n

YH112552036


回答這個問題得考慮幾個方面,一,歷史底蘊,參照南韓日本越南,這三個國家先後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但回顧歷史,追究歷史的時候除了日本其他兩個都卡文了,為什麼,日本沒有去漢字化,反而保留,因為他明白他的文字本身就是從漢字中脫離出來,但又完全沒有脫離,這和當年努爾哈赤那貨一樣,想推行滿文,可惜,你文化底蘊沒幾個,文字還是借鑑漢字才創造出來,你咋比?你要是真創造出來,不到二十年,你會發現到困難,參考南棒越南近年來的恢復漢字行動,如果成功了,參考外蒙古,那個被前蘇聯洗腦失去了文化的傻子,他們知道自己的歷史麼?沒有,更何況,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你想改變,對不起,除非秦始皇再世。二,使用範圍,努爾哈赤入關的時候華夏大地自秦始皇開始就統一文字,歷經兩千年,早已刻入骨髓,即便少數地方有少數民族的語言,但是,離開家鄉,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學會漢字,不然他壓根沒法交流!滿族文字當年在東北三省也只有滿人會,其他人說漢字的說漢字,懶得理你!你朋友圈都沒有,咋推廣?三,文化程度,大家別忘了自秦始皇以來,歷朝皇帝或多或少都推廣漢字,形成一個漢字文化圈,在這個圈子裡面,你首先要會說漢字,為什麼,論語,道德經,山海經等等,你覺得是學漢字之後看這些容易還是叫別人學你的文字然後用你的文字去將他祖宗留下來的名著翻譯成你的文字,再來查看?這種事情,除了南棒子,越南猴子,怕是沒幾個那麼傻吧?更何況現在,大家小學或者初中就開始學英語了,但是,誰敢說沒有學會中式英語?中華文化最牛的地方在於你讓我學你的,好,不出三天,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你要想知道,行,跟我學習吧……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第一次發言,請大家體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