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淅川县寺湾镇中心学校:让德育实施方式看得见 摸得着

南阳教育网讯(通讯员王栋梁)德育教育在淅川县如火如荼地开展两年来,学校德育投入大而收效不佳的尴尬局面依然存在。面对这一困境,淅川县寺湾镇中心学校多措并举,努力践行新的教育理念,实实在在将“立德树人”融入学校生命之中,真正让德育生动起来,美丽起来,扎实起来。

一、将德育融入环境营造之中

美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为此,我们努力创设和谐、平等、民主、活泼的德育环境。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空间,投资修建“校园文化墙”。结合学生实际,从安全、环保、感恩、文明、善学、创新、惜时等方面,整体策划、系统设计、精心布置、注意细节的总体要求,使校园人文景观构成集育人性、知识性、特色性、宣传性四位一体的文化体系,使学生一进校园便有赏心悦目的感觉,体现了“一草一木会说话、一墙一壁皆育人”的校园文化特点。走进我们的教室,四周布置了学生的“作品”,有各学科的作业展览,有自办的小报,有最新的资料信息……图书架上放满了学生喜欢阅读的图书。让教室成了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学生的实验室、操作间、阅览室、作品展览室、师生的精神家园,力争让每一个教室都有奇迹出现。这是我们从实际出发,充分开发校本德育课程资源的有益尝试。

除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教室环境布置,新型师生关系的营造以外,我们更注重的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让整个校园时时处处洋溢着融融春意,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成长的乐园。例如:学校图书馆是同学们向往的地方,在图书馆里上阅读课,周周进行“图书漂流”,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自主阅读活动空间。音乐是各学校一道流动的风景。清晨,音乐伴着朝阳为师生送来亲切的问候;中午,音乐挟着书香陪伴师生进入午读时光;傍晚,音乐和着舞步向师生送去一天的祝福。美妙悦耳的音乐萦绕校园,慢慢穿透学生的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每天上午、下午的大课间活动,只要音乐一响,校园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跳皮筋,有的打乒乓球,有的打羽毛球,有的做游戏,有的三五一群坐在一起看书、聊天……这样的氛围让孩子们和老师们都沉浸在无比的快乐之中。

二、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

德育课程不是局限于某一门具体的学科课程,它应当贯穿于全部的教育、教学之中。因此,紧密结合学校的各科课程,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实践、体验、创造的机会。无论是品德课、心理教育课、班队、晨会、综合实践课,还是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都围绕主题,坚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扩大实践的范围,发展实践的能力。例如:四年级组开展“亲情节”主题活动时,语文课让学生广泛阅读关于亲情的诗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亲情诗文创作;综合实践课开展“今天我当家”的体验活动;品德课与心理教育课让学生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亲情诉说;美术课进行亲情卡的设计制作;音乐课学唱亲情歌;体育活动课举行亲子游戏活动……这样,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点拨升华,导行冶情,让学生自己挖掘、自己开启、自我教育,学生的情感、意志、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培养。

三、将德育融入活动体验之中

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是提升德育实效的有效载体。我们除了课堂上经常开展讲演、游戏、模拟情境扮演等活动以外,学校德育团队不断创新德育活动。如充分利用“每月德育主题”这个平台开展系列活动,如三月开展“理想信念激励月”、四月开展“人文校园建设月”、五月开展“劳动锻炼教育月”、六月开展“感恩母校培育月”等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践行良好素养,体验成长的快乐。各学校均设有不同的社团, 京剧社团韵味悠扬,泥塑社团栩栩如生,手工社团描绘世界,舞蹈社团翩翩起舞,书法社团书韵飘香,篮球社团刻苦训练……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孩子们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发展了特长,找到了自信,同时也推进了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丰富了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使学校真正成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四、将德育融入家校互动之中

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因而,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我们重点组织开展“五个一”亲子道德实践活动:即亲子同读一本主旋律新书;亲子同唱一支好歌;亲子共同参加一次社会道德教育活动;亲子说一次知心话;亲子同为他人做一件好事。学期结束时,学校将评选出“五个一”亲子活动优秀家庭。扎实有效的亲子道德实践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真正做到同心、同行、同成长。我们恢复家访制度,由校长带领青年教师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和发展现状,听取家长对学校发展的意见。通过“学校开放日”活动,注重对父母家庭教育的业务培训。成立了学校、年级、班级层面的家长委员会,倡导家长主动关注和参与学校、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了广大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到了同步发展。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使德育工作从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跨越到低投入、高产出的境界,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寺湾镇中心学校校长白松涛说。

南阳网科教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微信公众号“nyjy2015”,广告电话:1550377017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