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義氣不亞於桃園三兄弟,交友得交文天祥這樣的朋友!

人常說,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一死一生,乃現交情。因為重情義,輕生死,桃園三結義傳頌千古。今天看到一段真實記錄,這段朋友之交,平時淡如水,難時深似海,其情義之重之深不亞於桃園三兄弟,因而感人至深。

故事的配角是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主角倒是一位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的人,此人姓張,名千載,字毅甫,與文天祥同為廬陵人。正如他的名字一樣,他本應該是一位留芳千載的人,但很可惜,不是作者無意中在《輟耕錄》中偶然發現,竟不知道文天祥公還有這樣一位真朋友!

義氣不亞於桃園三兄弟,交友得交文天祥這樣的朋友!

文天祥身居高位時,知道張千載的才能,幾次請他出來做官,“屢以官闢不就”——張千載都婉言拒絕了,他並不喜歡當官。

到了江南被元人攻佔,文天祥兵敗被俘,從廣東北上押解過吉州城下時,張千載卻匆匆趕來了,兩人執手相見,感慨萬千。

千載說:“今日丞相赴北,某當偕行。”昔日的丞相今日的死囚,聽到了朋友並不慷慨激昂卻讓人熱淚盈眶的質樸話語:“他們要押你去北方,我陪你去!”

義氣不亞於桃園三兄弟,交友得交文天祥這樣的朋友!

就這樣一路隨行,照顧著文天祥,一直到了大都。張千載在關押文天祥的附近租了一所公寓住下來,每天精心作好飯送來,“凡三載,始終如一”,整整三年,始終陪伴著自己的老朋友。

當聽到文天祥要被處斬的消息時,張千載默默地做好了一個木匣子。臨刑當天,文天祥向南方跪拜之後,從容就義。張千載替文天祥收理屍體,並用準備好的木匣裝好了他的頭顱。

義氣不亞於桃園三兄弟,交友得交文天祥這樣的朋友!

​文天祥死難之時僅四十七歲,在他的衣帶中發現寫著這樣的話:“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捨生取義,視死如歸,他的死氣貫長虹,光昭日月。

得知文天祥的夫人歐陽氏也被擄到了大都,張千載想方設法訪求到她,並解救出來。二人一起焚燒了文天祥的遺體,收拾骸骨,重重包裹好,再帶上裝頭的木匣慘淡南歸。

義氣不亞於桃園三兄弟,交友得交文天祥這樣的朋友!

回到廬陵之後,他將骸骨與木匣交由文氏後人鄭重安葬。

做完這一切之後,千載悄然而去。

事罷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這樣的朋友,才可以稱之為生死之交。張千載雖然被埋沒在歷史的塵煙裡,但這樣一位高誼高潔之士,歷經千年,一旦被提起,仍然熠熠生輝,光鑑星斗。

義氣不亞於桃園三兄弟,交友得交文天祥這樣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