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延津:变“废”为宝 秸秆成了“香饽饽”

往年麦收过后,在路上看到的最多的就是麦秸秆,道路上、河沟里,一大片一大片。不仅不卫生,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但今年这个情况有了不小改观,我市今年启动的秸秆回收试点项目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延津:变“废”为宝 秸秆成了“香饽饽”

在延津县森林公园的一片承包田里,工作人员正在将麦收后的秸秆收割、粉碎后,自动打包打捆,等待统一装车。作为麦收的衍生品,秸秆,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作为废弃物来看待:禁烧令实施前,烧成灰,埋进地里;禁烧令出台后,随手堆在路上、沟里,厚厚一层,不仅不卫生,更不安全。

村民:以前翻过两回,麦秸秆放的太深,底下有石头看不见。

延津:变“废”为宝 秸秆成了“香饽饽”

秸秆“围路”的现象在去年尤为严重,并出现了多条主干道部分车道被秸秆占据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促进我市禁烧工作从“堵”到“疏”思路的转变,今年,我市通过招商引资,确立了秸秆离田回收试点项目:以延津县榆林乡、司寨乡、魏邱乡、石婆固镇为试点乡(镇),建立起20个秸秆收储中心示范点,通过农民参与、企业收购的形式,让秸秆回收效益实现最大化。

延津县榆林乡秸秆收储中心示范点工作人员:一吨送一袋化肥,打捆了再加两瓶叶面肥。

延津:变“废”为宝 秸秆成了“香饽饽”

在延津县榆林乡的一处秸秆收储示范点,村民娄培胜正在和中心工作人员商量秸秆收购价格。今天娄培胜拉来的秸秆有一吨多,能够换一袋化肥再加两瓶叶面肥。看着免费的化肥被送到了车上,娄培胜做梦都没想到,原先丢都丢不掉的“废物”竟然也能变成“宝”。

延津县榆林乡榆林村村民 娄培胜:一回收了,环境也好了,道路也畅通了,换点化肥,庄稼长的也好了,原先没有用,现在大家都当成宝了。

延津:变“废”为宝 秸秆成了“香饽饽”

记者还了解到,早在2010年,秸秆离田回收就已经在很多欧美国家形成规模。近些年,随着环保观念深入人心,我国很多地方也陆续推出了秸秆回收系列项目,并逐渐形成相关产业。今年我市大力度推进的秸秆离田试点项目,对于提升全市环境质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乃至促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记者:马兆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