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 原來他才是歷史上第一個對華夏生出覬覦之心的日本掌權者(171)

原來他才是歷史上第一個對華夏生出覬覦之心的日本掌權者(171)

上回說到,幾乎就在劉仁軌集結兵力,準備對百濟叛軍發動最後打擊的同時,遠在東邊的倭國人也把手伸進了朝鮮半島。

好了,無論大家願不願意,總之現在是到了鬼子們登場的時候了。

八嘎~~~

雖說小時候不管是看《地雷戰》還是《地道戰》,看到鬼子的鏡頭,我都恨不得能有個遙控器按一下快進,但這裡咱們還是稍微花點時間,說說這幫鬼子的大概情況。畢竟這是中國歷史上和東洋鬼子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正如前面提到的,此時鬼子的對外稱呼還是倭國。這個名字最早能追溯到東漢光武帝劉秀所頒發的一枚金印上。這枚金印於1784年在日本九州博多灣口的志賀島出土,現陳列在福岡市美術館,其上刻有五個大字“漢倭奴國王”。

從這幾個字不難推斷,在天朝上國眼裡,這幫東海之外的傢伙和當時遠在西域的匈奴人差不多,都屬於未開化的野蠻民族,喊你一聲“倭奴”那是恰如其分,給你冊封一下算是看得起你。

當然,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甚至比起匈奴,倭奴似乎還要更慘一些。畢竟人家匈奴佔著廣闊的草原,有牛有羊有馬,倭奴們有啥?火山?地震?海嘯?

所以,要說當時的倭國穿衣基本靠紡,致富基本靠搶,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實在是一點不為過。而且就這條件還要放在奈良、江戶這些大城市裡才能享受到,至於鄉下山裡,那邊的人活得還不如狗呢……

不過需要承認的是,這幫倭人從古至今都有一項非常優秀的品質:善於向先進看齊。

自從東漢時期和天朝建立起外交關係之後,島國的群眾便一直光著腳丫奔跑在學習追趕的路上。

尤其到了貞觀年間,如同一代明君李世民的橫空出世一樣,倭國那邊也同時出了一個堪稱劃時代的人物,中大兄皇子。

原來他才是歷史上第一個對華夏生出覬覦之心的日本掌權者(171)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年僅二十八歲的他便以皇子的身份,親自組織並發動了乙巳之變,一舉消滅了從古墳時代到飛鳥時代左右日本政局長達百年之久的蘇我氏家族。

同年,他被冊立為皇太子。緊接著,標誌著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的大化革新,就在中大兄皇子全盤操刀下,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起來。

關於這次改革的內容和意義,現在隨便哪個版本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上都有,咱這裡就不浪費時間上歷史課了。總之,如果單論個人才華和對國家民族的貢獻度,這位中大兄皇子在整個日本歷史上即使排不到第一,排進前三是絕無問題。

說到這裡估計有朋友難免會問,這麼牛逼的人物到底叫啥名呢?中大兄這稱呼聽起來怎麼聽起來總感覺怪怪的。沒錯,因為中大兄根本就不是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輩分。

“大兄”的意思是在同母所生的孩子裡,他是長子。前面加個“中”,意思是他在皇室王位繼承順序裡原本是排第二。

由於日本皇帝歷來以天皇稱號行世,所以在史籍裡天皇的名字大多被忽略。至於姓氏,按照島國人民的說法,姓氏是報戶口用的玩意兒。天皇不是人,是神,凡人那套規矩他們不需要,所以自然也就直接沒姓了。

不過站在倭國的角度看,這位沒名沒姓的中大兄皇子確實擁有非凡的眼光和格局。在全力推進國內政治改革的同時,他還將自己的視線對準了西邊那片廣闊的大陸。

在他的心中,腳下的這個小小的島國遠不足以讓他施展拳腳。而那片富饒廣闊的大陸,才是自己真正的舞臺。

於是,欲圖中原,必先圖朝鮮的野心就此萌發。

算起來,這應該是1.0版的“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了。

從中大兄,到豐臣秀吉,再到東條英機,從爺爺到孫子再到重孫子,一夢千年,也實屬難能可貴了~~~

原來他才是歷史上第一個對華夏生出覬覦之心的日本掌權者(171)

看脫水完整版,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王稻侃大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