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北京的十渡

十渡風景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西南,是中國北方唯一一處大規模喀斯特岩溶地貌。十渡風景區是中國國家AAAA景區和中國國家地質公園。2006年9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並授牌。

公園的申報成功,為北京增加了一處以自然景觀為主的科技型世界地質公園,也使北京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共有八個園區,其中十渡為八個園區的核心園區——十渡園區。十渡風景區是大清河支流拒馬河切割太行山脈北端而形成的一條河谷,全程約20公里。由於在歷史上這條河谷中一共有十個渡過拒馬河的擺渡渡口,故而得名“十渡”。現在公路已經修入河谷,這十處渡口早已改建為漫水橋沒有真正的渡口了,但是十渡的名字卻一直沿用至今。

名稱由來

古代的拒馬河水很大,河上不能架

橋,每拐一個大彎進一個村莊就有一個渡口,在一渡至十渡20千米內共有10個彎,也就有10個渡口,十渡也就由此而得名。

另一種說法就與佛教有關,“十渡”是佛教的“十方世界,普渡眾生”的簡稱。十方世界即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為什麼十渡的一至五渡沒有叫“渡”,而從六渡開始才叫“渡”呢,因為佛教的信徒要做到五戒(亦稱五關)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只有過了這五關才能得以度化。(五渡叫西關上)六波羅蜜又稱“六度”,“六到彼岸”,是佛教提出的從生死彼岸到達涅槃彼岸的六種途徑。這六種途徑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把有緣,應該得度的眾生,統統度化了,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自利利他。“十渡”是功圓果滿的象徵。[1]

地理位置

十渡風景名勝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鎮,西南和河北省接壤,地處太行山北段餘脈東北側、華北平原西北山區,距市區80千米。從地理位置上講,處於北緯39度5——39度6與115度3——115度8之間。

十渡風景名勝區景區實用面積301平方千米,是北京市最大的自然風景區(長寬距離)。東起一渡村,西至大沙地,北到三清洞,南至高粱山。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最寬處25公里。

景區海拔點大窪尖1210.8米,次高點牛角山1176.94米,最低點是張坊84.2米。十渡鎮最低點是五渡,海拔135米。[2]

自然環境

  • 氣候

十渡風景名勝區屬於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氣候,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1.2度,年平均降水量687.5毫米。這裡氣候宜人,水質良好,由於拒馬河穿境而過,所以空氣相對溼度大,大氣質量優良,空氣質量數一級標準。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有“天然氧倉、自然空調”之稱。

由於遠離縣城,沒有任何工礦企業的汙染。空氣、水源質量良好。地理位置極佳。在北京西南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山清水秀的十渡風景名勝區。景區內生物資源豐富,植被的覆蓋率達82%,是一個遊人修身養性的好地方。[2]

  • 演變

大約在18.5-10.5億年期間,在地質上稱為中元古代,本區當時為強烈沉降帶,是廣闊的海洋環境。

在18.5-17億年前乏為長城期,本區為燕遼裂陷海,本區主要沉積岩石為石英砂岩、頁岩、白雲質灰巖等。大約在17-14億年前,稱為南口期。海洋進一步擴大加深。燕遼列陷海變為燕遼海、本區主要出淺海石英砂岩、硅質白雲岩,燧石團塊,燧石條帶白雲岩,含錳灰巖等,即本區北部的高於莊組、大虹峪組。

大約在14-10.5億年前,稱為薊縣期,七區仍為廣闊的燕遼海,沉積形成了巨厚碳酸鹽巖,如在石門村附近採石廠的紫紅色岩石為白雲質泥及鈣質頁岩,當時為淺海近岸環境,這套岩石形成年代大約距今14-13億年之間又稱為楊莊組頁岩。

大約在10.5-8.5億年之間稱為青白口期,這一時期海水變淺,原來的燕遼海變為燕遼陸表淺海,本區沉積岩石為砂頁岩及板狀泥質白雲岩。

大約在距今8.5億年之後開始了地質歷史上有名中的加里東運動階段,地殼抬生,隆起,並有斷裂發生。

大約在距今8.5-5.7億年前,中國南方為海相沉積,稱為震旦系,而北方包括本區在內已上升為陸,停止沉積。

大約距今5.7-5.1億年前,為地質上的寒武紀,本區再度下沉為海,其中5.7億-5.5億年前為華北古陸,5.5億-5.4億年前為華北陸表海,5.4億-5.1億為濱淺海環境,這一時期沉積形成豹皮狀灰巖,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白雲質灰巖。

大約在距今5.1-4.39億年前為奧陶紀,在距今5.1-4億年之間本區海洋擴大加深,多形成厚層狀石灰岩。

大約從距今4億年-3.5億年之間本區上升為陸,即當時的華北古陸。缺失上奧陶(4億-4.39億),志留紀(4.39-4.09)泥盆紀(4.09-3.62億年)及下石灰紀(3.60-3.50億)。

大約距今3.50億年-3.26億年,本區為早石炭紀,華北準平原,3.26-2.9億年為中上石炭系,本區為華北北緣高地,海陸交互相,含煤碎屑堆積,煤層為本溪組和太原組(本區北部堂上,四馬臺村,史家營一帶)。

大約從2.9億-2.5億年本區為二疊紀,其中2.9-2.8億年為早二疊紀,沉積砂頁岩含煤系為山西組煤層,2.7-2.5億年為近泥沙質沉積含煤系(上盒子組,下盒子組等)。

大約2.5-2.08億年前,本區再度隆起,地層缺失,當時為三疊紀。大約從距今2.08-1.35億年本區為侏羅紀,本區以砂礫岩沉積和火山岩為主,這時大量火山噴發,形成玄武岩,安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如百花山的火山岩。

大約距今1.35億-0.65億年之間白堊紀,本區在山前坨里一帶有礫岩和砂頁岩堆積。

距今6500萬年以來為新生代,其中6500萬年-240萬年之間為第三紀,240萬年-1萬年為第四紀,1萬年為全新世。

  • 生物

這裡各種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是市級野生水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十渡山清水秀,西南各谷溝的山嶺區都有較好的原始次生林,有珍貴的野生獼猴桃和野葡萄。主要樹種有榆樹、山楊、山柳、青檀樹等,還有五角楓、橡樹、桑樹、國槐、柏樹等十幾科二級名木名樹。另外,還有霸王草、野葡萄等上百種可食用野菜及遠志、柴胡、黃芩、沙參、知母等百種名貴藥材。拒馬河中有古老魚種和繁多的水生動植物,細鱗產頜魚是古魚類活化石。有山羊、野兔、 狍子、狐狸、獾、野雞、蛇、蠍子等多種野生動物, 褐馬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還有水獺、中華鱉等國家級保護動物。[3]

  • 山水

它的山體是太行山脈北段中、最陡峭、也是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峰林大峽谷。

十渡風景名勝區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拒馬河,它像一條蜿蜒的玉帶,又似一條銀白的蛟龍。關於拒馬河的源頭,《水經注疏》十二卷這樣記載:“拒馬水原名淶水,有二源,具發淶山,一出廣昌縣東泰山廟前古塔下:一出縣南七山下,至城東南匯合。拒馬河水質清澈,透明見底。河道九曲十八彎,素常平靜溫和,涓涓流淌。

拒馬河的形成,它來自於太行山深處,流經於太行山,由於源頭水量很小,稍大於小溪。但是,拒馬河兩岸沿途各處溝谷都有泉水流入拒馬河,彙集而成一條大河。拒馬河的流向。源頭在河北省淶源縣境內,自上而下,順勢於太行山山脈大峽谷中,自西向東,流經十渡,從一渡到華北平原,水量少時入白洋淀,水量大時入渤海。拒馬河是華北地區沒有被汙染的河。

十渡風景名勝區向遊人展示了濃郁的風土人情,方言多樣化,土語多笑聲。以建成的西莊民俗村、九渡民俗村,西河農家院及六渡碧波園度假村已經開放並接待遊人。五渡的農家樂園正在建設中。這些農家樂園以原汁原味的農家特點接待遊客,請遊客住農家院、做農家事、吃農家飯、觀看農家的農事活動(推碾子拉磨,換力又換氣,其樂無窮 )、婚喪嫁娶節慶禮儀、與眾不同,富有濃郁的文化色彩,還能體現親情、友情、豪情,榮辱共存。[5]

文化

十渡雖以自然風光著稱,但文化底蘊也十分豐富。歷史文化方面:北魏著名作家酈道元在所著《水經注》中就有對十渡風光的描述。清乾隆皇帝數次遊十渡,八次留有讚美十渡風光的詩作。姚廣孝、傅若金等歷史名人也都讚美過十渡風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到十渡視察指導工作。第二是歷史文物古蹟眾多,景區內有古城址、古炮臺、古建築、故地道、磨崖造等,這些歷史遺蹟對於增強友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具有珍貴的文學和歷史價值。第三是景區內有十二大極為罕見的地質奇觀,一奇是驚險的孤山寨“一線天”,二奇是神奇的仙峰谷“飛來石”,三奇是仙峰谷、孤山寨、萬景仙溝“同圓藻”,四奇是仙峰谷、孤山寨“石中石”,五奇是神秘的“龍山佛字”,六奇奧妙的“天然石佛”,七奇“蝙蝠山”,八奇另人稱絕的“太陽昇”,九奇“變臉石”,十奇“水往高處流”,十一奇王老鋪“三清洞”,十二奇二渡“仙棲洞”。第四是民俗文化豐富。十渡有關老人臉、一線天、蝙蝠山、石人峰等景觀來歷都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同時還有豐富的風土人情及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特產

花椒樹

十渡花椒樹全身都是寶。花椒色澤鮮豔,麻香味濃,是調味,醃製各種菜的佳品。有藥用價值,可放在衣物,糧食裡防蛀,椒葉是十渡特色食品之一,其芽可做別具一格的菜餚,其木有防麻木的保健功效,籽可榨成高檔的食用油。[6]

磨盤柿樹

十渡磨盤柿樹有其顯著特點,樹齡長,上百年仍果實累累;樹冠大,產量高,一棵大樹產量高達3000至6000斤,葉子厚大,可開發成葉茶;到秋天,枝頭柿子和樹葉嫣紅,具有采摘和觀賞價值。

流水魚

流水魚是十渡的又一產品。十渡的魚類也較豐富,拒馬河是我國北方的一條反應生物多樣性的河流,魚類品種繁多,現有可食性魚類32種,河中還有100多種水生植物,是市級水生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2]

絨山羊

絨山羊是我國一種獨特的生物資源,是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育而成的世界上產絨量、絨纖維品質的品種。其主要產品--山羊絨,細而柔軟、顏色潔白如玉、光澤明亮、手感光滑細膩,其紡織品又集薄、輕、暖、舒適、高雅於一體,被美譽為“纖維寶石”和“軟黃金”而暢銷全球。[7]

槭葉鐵線蓮

槭葉鐵線蓮是北京地區一種很珍稀的野生植物,最早發現於北京,是1897年由俄國植物分類學家馬克西莫維奇發表的物種,模式標本是1879年7月由作為俄國駐北京代表團的醫生,並從事藥學研究的布萊茨克尼德(E.Bretschneider)博士在北京百花山附近採集的。很長時間以來,槭葉鐵線蓮都被認為是北京的特有植物。甚至在1984年出版的《北京植物誌》中,還將它表述為“特產於北京”。北京周邊的河北省及河南省的一些地方也陸續發現了它的蹤跡,才將它從“北京植物特有種”的行列中排除。然而,由於槭葉鐵線蓮的木本特性、獨特的生境以及早春開花的特點,在北京野生植物中很特別、很罕見,且數量稀少,因此被收錄到《北京市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

美食

十渡

十渡和野三坡地道的野菜:

情人菜:原名“荏青菜”,因其當地有青色和紅色兩個品種;"荏青”倒置後為“青荏”所以經十渡玉香緣老闆“創意”修改得名,此菜頗受遊客歡迎,據說成十渡必點菜之一。

河菜:拒馬河產量的植物之一,可做成涼菜,也可做成包子。

水芹菜:是三坡野菜系列中的精品,同樣是粗纖維植物,口感比家芹菜好多了,做法是泡酸菜。

木蘭芽:山中極品,怎麼吃似乎都很可口,營養價值很高。

山蘑菇:可以炒著吃,可以燉著吃,尤其是小雞兒燉蘑菇,熱乎乎、香噴噴的。

烤全羊:十渡和野三坡的羊一般是生長在5-8個月左右的小羊,肉嫩噴香。

紅鱒魚:因其多肉少刺,也是深受遊客歡迎的

炸小魚:拒馬河土魚,肉質鮮嫩。幹炸後味道更棒。自己燒烤味道更佳。

炸花椒芽:是不可缺少的食品。

柴雞:純綠色柴雞,味道就是不一樣。據說十渡有烤柴雞,就不知與叫花雞那個好。

其他野菜:不言而喻,絕對純綠色食品。

北京的十渡

北京的十渡

北京的十渡

北京的十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