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高中英語:如何有效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高中英語:如何有效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理解在高中英語學習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新教學大綱明確規定:高中英語要“側重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縱觀歷年高考試題,不難發現閱讀理解的分值一直很高。不少學生就是因為閱讀理解失分嚴重,才導致最終成績不理想。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豐富詞彙量、擴大閱讀量和掌握閱讀技巧三個方面入手,探討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和途徑。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學生在掌握科學方法的基礎上,能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

閱讀是一種從書面材料(文字、符號、公式、圖表等)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也是學生學習過程的一項基本智力技能,是取得學習成功的先決條件。英語閱讀理解是英語知識綜合運用的典型載體,是從“知識向能力過渡”的嘗試與積澱,是高考英語科目考查的重點也是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的高級目標。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得閱讀者得天下。 想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先找出影響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障礙,然後再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1、影響閱讀理解能力提高的主要問題

(一)閱讀理解詞彙量非常大,這成為理解文意的最大障礙。閱讀理解綜合考察考生的多項基本素質,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對詞彙量的掌握。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豐富詞彙就顯得至關重要。詞彙量的缺乏不能讓讀者快速的進入閱讀狀態,導致文章讀起來晦澀難懂,甚至會產生誤解和曲解。

(二)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儲備不足。如果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缺乏起碼的瞭解,有時即使面對一些簡單的單詞組成的一句簡單的話,也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思。

(三)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時注意力不集中,閱讀效率低。不少學生對閱讀理解有恐懼心理,做到這一部分時就顯得信心不足,這與他們不好的閱讀習慣也有很大關係。有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短時記憶力差,讀到後面前面的就忘了;有的學生則喜歡鑽牛角尖,碰到一段不理解,就停留在那裡,致使閱讀效率很低;還有的學生習慣用手或者筆按著材料一點點的讀,這也是一種很不好的閱讀習慣。

影響閱讀理解能力提高的問題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贅述,接下來我將探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科學方法。

2、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一)豐富學生詞彙,為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詞彙是閱讀理解的“攔路虎”,想要掌握足夠的詞彙,必須有合理的途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總結出三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抓好課堂教學質量,教會學生融會貫通。在課堂詞彙教學中,對學生強調“詞不離句”,不要單純的死記硬背單詞的意思,而是把它置於特定語境中,結合句意來把握詞意。同時嚴格要求詞彙學習,精確掌握詞的讀音、拼寫和用法。

2、教學生學習構詞法,掌握構詞的一些基本規則。比如,加前綴表反義的有:dis—,un—,in—等;加後綴轉化為形容詞的有:—able,—sive,—tive,—less,—ful等;名詞可加—ly或—y轉化為形容詞等等。通過構詞規則,擴大詞彙量的積累,力圖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

3、掌握科學的記單詞的方法,必須做到反覆記憶、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相結合。教師要督促學生學習,對書後附錄的詞彙表,進行定時定量的全面檢測。

(二)擴大閱讀量,豐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高考閱讀題型越來越趨於多樣化,形式也不拘一格。選材範圍包括科學、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等各個方面,體裁也包括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指導學生多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思維。

(三)掌握閱讀時的基本技巧。正確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絕不可小覷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技巧

1、帶著問題閱讀文章。閱讀材料問題的設置往往都非常巧妙,它集中反映了文章的基本信息,先把問題看一遍,帶著問題閱讀全文,能有針對性的切入,找到突破點。

2、找準主題句,把握文章脈絡。

主題句對全文起到提示、啟迪、概括和歸納的作用,一些主旨大意題、歸納概括題等,往往可以直接從主題句中找到答案。

3、挑出文章的關鍵詞。關鍵詞能反應文中的主要事實和特定細節,大部分是名詞、動詞或其他重要的修飾詞,在閱讀時可以把他們標註出來。此外,還要特別注意and、or等表示並列關係的詞和but、however、ontheotherhand、though等表示轉折關係的詞,以及so、therefore、sothat等表示因果關係的詞。

4、推測生詞的意思。在閱讀文章時,難免會碰到不認識的詞,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慌張,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及整篇文章的主旨,來合理推測生詞的詞義。

5、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理解一篇文章,必須學會速讀和精讀相結合。如果不管不顧,只是一味的對文章進行精雕細琢,首先時間上不允許,其次也未必就能取得好的理解效果。速讀是為了把握文章大意,精讀是為了找尋關鍵細節,二者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