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遇到外陰癌,腫瘤科醫生為啥要做腹腔鏡手術?

記者 謝謹憶推薦 來源浙大婦院

說到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你會想到什麼?宮頸癌?卵巢癌?

這個問題或許讓人感到沉重,感受到婦科惡性腫瘤對女性生命的危險,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種惡性腫瘤,你可能之前沒聽說過,它的名字叫——外陰癌。

大家之所以會對它感到陌生,是因為外陰癌相對少見,僅佔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3%-5%。即使是像浙大婦院這種經常見到各種疑難雜症的婦科腫瘤診治中心,每年收治的外陰癌患者數量也是非常少的。

外陰癌的治療通常是以手術為主,以放化療為輔。標準的手術方式一般為是“外陰廣泛或局部廣泛切除術聯合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必要時加行盆腔淋巴結清掃術”。雖然專業術語有點拗口,但相信大家能夠抓住關鍵詞——“切除”。傳統的外陰癌手術是“外陰-腹股溝區蝶形切除”或是“外陰、雙側腹股溝獨立的三切口”,這種切除方式的皮瓣損傷大,縫合張力高,因此手術後容易出現皮瓣壞死、感染、切口癒合不良的情況,手術的切口多數不能一期癒合,需要長期換藥,甚至需再次行植皮或轉移皮瓣治療,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有什麼方法可以減輕切除對患者生活帶來的影響,提高術後的生活質量呢?隨著微創理念的深入,目前國內外少數醫院的婦科、泌尿外科已經成功開展了腹腔鏡下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它與傳統的開放手術有什麼區別呢?對於患者來說,手術效果相當,但術後恢復則要好很多——手術後皮瓣壞死率低,恢復快,手術部位也更加美觀。但對於手術醫生來說,腹股溝區域的淋巴、血管、神經結構都更加複雜,需要自建皮下隧道,手術空間小、難度大,對手術實施者的技術要求非常高。

上個月,浙大婦院就接診了一位外陰癌患者,經過討論,婦科腫瘤團隊決定施行“腹腔鏡下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鑑於手術難度之大,胡東曉主任醫師研究了國內外相關文獻後,設計出腹腔鏡下腹股溝切除術手術方案,並報備醫院相關部門批准後,在院領導及科主任支持和指導下,胡東曉主任醫師成功開展了浙大婦院首例腹腔鏡下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

遇到外陰癌,腫瘤科醫生為啥要做腹腔鏡手術?

手術消毒前,胡東曉主任醫師親自執筆標記穿刺點、股三角,規劃手術區。順利建立皮下隧道後,超聲刀鈍、銳性分離皮下淺筋膜層,擴大操作空間。術中將腹股溝韌帶上方約3cm脂肪及淋巴組織向下遊離,內至內長收肌的內側,外至縫匠肌的外側緣,下界至股三角頂端,分離出大隱靜脈及分支,保留大隱靜脈主幹避免術後淋巴水腫,整塊切除腹股溝淺組的脂肪及淋巴結。然後打開股管的外鞘,遊離出股動脈和股靜脈,清除股管內的脂肪和淋巴組織。整個腹腔鏡下腹股溝淋巴清掃術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讓人不禁讚歎。

在完成腹股溝淋巴結的清掃後,醫生們又為該患者做了外陰廣泛切除、尿道部分切除與重建等手術,整個手術過程都比較順利,所有手術的總出血量還不足100ml。手術後2天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動,手術後1周患者就康復出院,大大縮短了住院時長,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手術後,醫護人員每次查房換藥,看到乾淨的敷料,健康的皮瓣,隱蔽的切口,還有患者感恩、崇拜的眼神,都深有感觸,非常佩服。”

就在這位患者手術成功後不久,浙大婦院腫瘤科團隊又為一名外陰癌患者施行了“腹腔鏡下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這兩例外陰癌患者手術的成功,給浙大婦院婦科腫瘤科的醫生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和借鑑和激勵。

手術成功皆大歡喜,但這離不開背後的艱辛和汗水,沉思與反覆。婦腫團隊精益求精的藝術、開拓進取的精神、對生命的熱愛與敬畏,都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