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戰略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相比,哪個更厲害?

戀愛語錄集


毫不猶豫地上結論,肯定是戰略核潛艇威力大,基本沒有探討的餘地。核潛艇是僅次於航母作戰群之外最有威脅性的軍事單位。諸如英國和俄羅斯等有核國家,雖然航母不是非常成熟和強勢,但是憑藉先進的核潛艇,就具備了較高的全球軍事話語權。說白了,英俄等國,都是靠核潛艇在撐腰和壯膽子。


論威力 核潛艇數倍於轟炸機

我們就以美國的現役武器為例吧。

當前美國現役最完備的戰略轟炸機就是有著悠久技術歷史,相當成熟的B-2隱形轟炸機,代號叫“幽靈”。是諾斯羅普、波音和麻省一同為美國提供的戰略轟炸機。從威力上看,B-2可以攜帶16枚AGM-129型巡航導彈,換算成戰斧的話可以帶24枚左右,至多可能達到30枚。(戰斧沒有空軍版)。但是我們為了好比較這麼算。


而如果以美國當前的弗吉尼亞或是俄亥俄級潛艇為例,先拿第四代的俄亥俄級比較,通用公司為美國提供的俄亥俄級,是美國第四代的主力,現在已經開始進入淘汰和改裝的狀態,數據顯示,一部分改裝的俄亥俄級,就是將原先的24個“三叉戟”發射管改裝為22個“多髮套裝”發射組合,而每組多髮套裝在改裝之後能射7枚戰斧,同樣我們換算一下,一艘俄亥俄級能夠搭載的是154枚戰斧!


更不用說升級版的哥倫比亞級和未來新型的弗吉尼亞級,設計理念是一艘潛艇抹平一個國家,載彈量和威力還在提升。


也就是說,一艘俄亥俄和一架B-2,同時發射戰斧攻擊,假設以同樣的發射速度和單位時間數量,一艘戰略核潛艇能夠抵上4架到5架左右的戰略轟炸機威力。


戰略轟炸機:酷炫但是燒錢的裝備

戰略轟炸機使用起來酷炫和威猛,可能精確度和及時性高一些,但是就是一個字,燒錢。


不知奧巴馬是嘲諷還是為了刷記錄,在自己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天,批准了對利比亞使用空中轟炸的任務,出動了兩架B2,但是就最後的殺傷比來說,殺死一個敵人,用了100萬美金!的成本!


為啥呢?首先是飛機維護要錢,空中加油要錢,空地導彈比其他的要貴,機場起降要準備,長距離作戰還需要戰鬥機保護。所以當軍事行動區域有驅逐艦一般是用驅逐艦發起行動,或是軍事基地起降戰鬥機與中型轟炸機組合行動。


有人說,核潛艇好為啥不用核潛艇攻擊呢?答,因為戰略核潛艇的武器載量,打完就得回基地補充,且核潛艇的定位類似狙擊手,上浮發射巡航導彈意義不大,同時還會暴露自己,萬一旁邊有躲著的敵對核潛艇,人家躲著三發魚雷就能報銷你,可能被擊沉了還不知道是誰幹的。



遠程轟炸機的優勢

雖然遠程轟炸機燒錢且麻煩,但是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反應速度快,選擇點靈活。有的國家將自己的轟炸機戰略比喻為“空中長劍”是很有道理的。就比如如果對日作戰,俄羅斯的遠程轟炸機在自己的境內起飛,飛到自己邊境附近,或是飛到盟友領空,就可以打擊到日本本土,隨意攻擊,想打哪打哪,想打什麼打什麼,且對方的防空力量夠不著,只能被動挨打,或是忙於攔截。這種地理類型的作戰,出動軍艦,反而危險,出動戰略轟炸機,就是手拿把攥。



七師弟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和英國五個國家擁有戰略核潛艇,而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就只有美國和俄羅斯了,其中美國的為B-2隱身轟炸機,俄羅斯的為圖-160,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白鵝”。這其中以美國的B-2隱身轟炸機為世界上最強的。我國的轟-6k也勉勉強強算“戰略”轟炸機,不過在載彈量和起飛重量上與上面這兩款有著巨大的差距。

戰略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都是一個國家核威懾力量中的重要一環,但要說哪個更厲害,我更傾向於前者。

一 戰略核潛艇的隱蔽性更好。戰略核潛艇往往採用先進的降噪技術和特殊的金屬材質,使得它們潛行在大洋中很難被發現。而戰略轟炸機就很容易被發現了,除了B-2之外。

二 戰略核潛艇的載彈量更多。美國的"俄亥俄"級核潛艇就可以攜帶的24枚導彈,而且每枚導彈又可以裝多個分彈頭。這就足以摧毀一個國家的一座中型城市了。我國新一代戰略核潛艇也可以裝載20多枚“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威力同樣也不容小視。

三 核潛艇不用遠程奔襲。一般核潛艇上裝載的導彈多為洲際導彈,射程可達10000公里以上,所以核潛艇不用遠程機動可以將導彈打到別的國家上了。而戰略轟炸機就不同了,他們往往需要遠程奔襲,而這就要求他們有更強的巡航能力和更多的載油量。據悉美國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在空中不加油的情況下,作戰航程可達1.2萬千米。

大家認為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哪個更好呢?


莫子軍


戰略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都是威力驚人的武器,是大國爭霸世界的得力助手。

單純從武器裝備看,戰略核潛艇的威力肯定比戰略轟炸機大得多,這是毋庸置疑的。

蘇聯“颱風”級戰略核潛艇,水下排水量46000噸,搭載20枚P-39分導式潛射彈道導彈。每枚導彈攜10個20萬噸當量分彈頭,一艘核潛艇的總當量就達4000萬噸。這還只是原子彈而已。

當“颱風”核潛艇從北極水下55米攻擊時,2次齊射就能發射所有導彈,半個小時就襲擊全球大部分目標。

美國“俄亥俄”級也同樣兇悍,水下排水量18750噸,有24個垂直導彈發射管,裝備最大射程12000公里的“三叉戟‖”D-5型潛射彈道導彈。

D-5導彈可搭載8~14枚10萬噸當量的分彈頭,或8枚47.5萬噸當量的W-88核彈頭,一艘“俄亥俄”最大武器當量達9120萬噸,能輕易摧毀一個國家。

反觀戰略轟炸機,不但體型小的多,噸位小的多,載彈量也小得多。最先進的美國B-2隱形轟炸機,最大載彈量不過22.6噸,能攜帶16枚AGM-129巡航導彈、或數十枚航空炸彈、集束炸彈等。使用核武器時,能攜帶16枚當量0.3~340千噸的B61型核炸彈。

所以單比武器彈藥,戰略核潛艇更厲害。

但威力大是一回事,能不能用是另外一回事。如果單比威力大,那蘇聯造一堆5000萬噸當量的“沙皇炸彈”便天下無敵了。

對弱小國家來說,戰略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都可怕,或許戰略轟炸機更可怕。對世界大國來說,戰略核潛艇更可怕。對方有一艘戰略核潛艇,也能達成“恐怖平衡”,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不過,戰略核潛艇的問題就在於威力太大,是引爆全球核武器的鑰匙,以至於無人敢用!

而戰略轟炸機,在實際中使用中更靈活,發揮作用更大。

1、武器配置靈活。既能帶核武器,也能帶常規武器,能在數小時內將武力投射到全球大部分地區。

2、對面目標、點目標殺傷力都很大。

現在防區外武器大量使用,遠程巡航導彈、精確制導炸彈、集束炸彈在戰場上作用起來越大。

戰略轟炸機攜帶大量彈藥,對集群目標實施地毯轟炸,有效摧毀裝甲集群。又能對固定掩體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定點清除,讓敵方首領戰戰兢兢。

3、戰略轟炸機能在空中長時間巡航,在防區外發射武器,對敵攻擊。它減輕了戰術攻擊機的負擔,減少它們因頻繁穿越防空區而受到的損傷。

4、戰略轟炸機還能蒐集情報,為導彈提供中繼制導服務等。

比如蘇聯海軍的圖-95D,是從圖-95戰略轟炸機衍生來的電子情報偵察和目標指示機型。當反艦導彈對美國航母戰鬥群發起飽和攻擊時,圖-95D便在空中提供中繼制導,作用重大。

5、戰略轟炸機火力投送量驚人,對敵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對區域戰場敵人來說,能看到的威脅更可怕。就像小行星能毀天滅地,但我們也不會天天擔心,畢竟真來了擋不住,眼不見心不煩。

所以深藏於海底的戰略核潛艇雖然威力無比,但對戰場士兵而言,遠不如頭頂上的炸彈可怕。當然,臨空轟炸也要取得制空權之後。

就像著名軍事理論家利得爾·哈特所說:決定戰役,甚至最小規模戰鬥勝負的因素,是使對手失去希望,而非生命。戰略轟炸機正是給敵人制造巨大心理壓力,讓敵人絕望的武器。

二戰中,盟軍轟炸機群對德國、日本狂轟濫炸,摧毀其戰爭資源和潛力,有力的打擊了納粹士氣。伊拉克戰爭中,大量轟炸也讓軍隊士氣渙散,不戰而降。

這些都是戰略核潛艇做不到的。就算“俄亥俄”級後4艘改成巡航導彈核潛艇,也難有這樣的心理壓力。畢竟看不到你,也就稀裡糊塗無所謂了。相比遠在天邊的小行星,隔壁橫行的老王更讓人害怕不是?

戰爭,歸根結底是利益分配,如果打雞飛蛋打人類毀滅,威力再大又有什麼意義。所以綜合來說,戰略核潛艇是鎮國神器,要高高供著,而不是真拿出來用。而戰略轟炸機是狼牙棒,可以掄得虎虎生威,讓敵人屈服。

另外,戰略核潛艇也很脆弱。

1、這種毀滅性武器,對方不可能放任它自行活動的。和平時期也會盯防,攻擊核潛艇守在家門口,只要戰略核潛艇出動便尾隨跟蹤。這種海底暗戰,已在冷戰時期上演了多次,多次發生兩艇相撞的事故。

若戰爭爆發,攻擊核潛艇二話不說,先幹掉敵方戰略核潛艇。

2、戰略核潛艇在海洋中具有先天隱身優勢,但也深受海洋限制,通信、情報均有諸多不便。

3、現在“戰略轟炸機無用論”已流行多年,但美俄兩國均沒有放棄,反而有加大發展之勢。

這一點很像當年的“航母無用論”。當時美國大肆宣揚航母無用,是海上的“鐵棺材”,忽悠蘇聯走上潛艇、導彈為主的錯誤方向。

而美國回過手來大造“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在全球爭霸中佔盡優勢。等蘇聯回過神來,再想發展航空母艦為時已晚。

目前戰略轟炸機是我國“三位一級”核威懾中最薄弱的一環,儘管轟-6的性能已飛速提高,但離我們的需要還有很大差距。我們一定要補齊短板,期待下一代轟-20揭開神秘面紗,讓世界驚豔!


和風漫談


各有用途,不能相互替代。

戰略轟炸機是最早的運載核武器的工具,它的壟斷時代一直持續到上世紀50年代末洲際導彈出現。曾經有那麼一個時期,人們認為洲際導彈可以令戰略轟炸機退出歷史舞臺,但是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一個已經出現的東西,想消滅它哪有那麼容易!當然,戰略轟炸機還是有用的,作為三位一體核力量的組成之一,它直到今天依然屹立不倒。

戰略核潛艇誕生於50年代末,它實際上就是將彈道導彈與核潛艇結合在一起,利用大洋的隱蔽性提升核武器的生存能力。如果說取消轟炸機的言論不絕於耳的話,那麼,從來沒有人說過不要戰略核潛艇,而且,從發展趨勢看,它甚至有取代洲際導彈的可能。我們可以大膽假設一下,有一天核裁軍真的向深度發展,要求核國家只能保留一種核力量,美國,法國完全可以捨棄其他而保留戰略核潛艇。事實上,英國的核力量早就只剩下海基了。

既然題目問的是誰厲害,那我們還要回歸正題。其實結論已經有了,那就是各有千秋。

首先,論生存能力,戰略核潛艇完勝戰略轟炸機。據說核潛艇在大洋深處生存概率可以達到90%,所以有核國家都把它作為二次打擊力量。而戰略轟炸機則很容易被摧毀在機場上。

其次,論威懾力,戰略轟炸機完勝。核潛艇的特點是隱蔽,而威懾必須高調,別人看不到摸不著,那還威懾個啥?這方面戰略轟炸機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隨便出去逛一圈,就能得到各種花式解讀。所以,想顯示個什麼姿態,戰略轟炸機比核潛艇更合適。

第三,論威力,核潛艇完勝。美國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可以攜帶24枚三叉戟2潛射導彈,按每枚導彈攜帶八個彈頭算,總共192枚彈頭,全部打出去,一箇中等國家完蛋了。B52戰略轟炸機可以攜帶16枚巡航導彈,滿打滿算也就打16個目標,威力差距一目瞭然。

最後,論通用性,戰略轟炸機勝出。戰略核潛艇只能用於核打擊,而戰略轟炸機可以核常兼備,美軍的B52,B2,B1,都曾在局部戰爭中大顯身手。

總之吧,如果不差錢,都有是最好的,如果實在要捨棄一個,我覺得還是保留戰略核潛艇。


進擊的女武神


戰略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作為大國力量的象徵,在國家戰略層面有這重要的意義,一個是海基核威懾力量,一個人空基轟炸/核彈為主的空中威懾力量,與陸地的核導彈構成了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也是構成目前世界主要大國之間核戰略平衡的基石武器。那麼戰略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哪個更厲害的問題?真的不好回答,相比較而言各有所長,一個海上攻擊,一個空中攻擊,不能一概而論,小藍認為從以下幾點做個比較的參考: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第一點:戰略核潛艇隱蔽性更加突出。戰略核潛艇一般能夠在水下300-600米(最深下潛深度可到1000米)下發動攻擊,在複雜的海上更難發現,可以悄無聲息的潛入敵對國家的周邊海域進行機動攻擊,甚至可以距離海岸幾千米的海面下發射導彈,對某個戰略目標發動攻擊。例如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綜合能力絕對是世界第一,不但噪聲低,安裝先進的聲吶和電子設備,可攜帶24枚射程12000KM的三叉戟II型戰略潛射戰略導彈,每枚導彈可以12枚爆炸當量達到30萬噸TNT的分導式核彈頭,這能力至今無人能超越。反觀戰略轟炸機在隱蔽性上是不如戰略核潛艇的,現在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國家也只有中美俄三個國家了,只有美國擁有世界唯一款隱身戰略轟炸機B2,性能十分突出,但是隨著現代雷達技術的發展,已經可以探測到隱身飛機的能力了,機型龐大,在空中多種手段偵查的能力下,隱蔽性大不如前了,自然突防能力就下降了,而中俄兩國戰略轟炸機是不具備隱身能的,就不用提了。單從隱蔽性上來講,戰略核潛艇要勝過戰略轟炸機的。

B2隱身轟炸機

第二點:戰略核潛艇基本可以全球到達,而戰略轟炸機的航程有限的。戰略核潛艇的核能可以保證核潛長期在海上航行,少則幾天,極限可達90天左右,比如我國的403型核潛艇創造了水下連續航性90天的記錄,超越了美國的海神級核潛艇水下最長航行記錄,因此戰略核潛艇可執行長期的戰略威懾任務,反觀戰略轟炸機只能在海上飛行幾天已經世界奇蹟了,保持威懾時間的長短也直接決定了他們戰略威懾能力的大小,怪不得五大國不重視戰略轟炸機的研製而是更加重視核潛艇的發展。

俄羅斯的北風之神核潛艇

第三點:戰略轟炸機的速度更高,可以快速發動攻擊,打擊指定目標。美國的B2戰略轟炸機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1200KM ,世界上最快的戰略轟炸機俄羅斯的逆火轟炸機每小時速度可到2400千米以上了,可在數小時內抵達指定的戰略打擊位置進行攻擊,投射大量導彈或者炸彈對地面目標實行毀滅式攻擊;反觀戰略核潛艇在水下航行速度一般在46千米/小時,這攻擊的速度差距沒法比啊,所以在執快速的戰略打擊任務上戰略轟炸機無疑是最優秀的。

俄羅斯的逆火轟炸機

第四點:戰略轟炸機在可以攜帶種類繁多的炸彈和導彈。戰略轟炸機可以攜帶大量的航空炸彈和導彈(也包含核彈),拿美國的B2來說不久可以攜帶16枚AGM-129巡航導彈,可攜帶80枚MK84型炸彈,也可以攜帶16枚B63型核彈,綜合載荷可到23噸,這載彈量已經無敵了。反觀戰略核潛艇一般只攜帶核導彈,也可以攜帶少量魚雷等,跟戰略轟炸機相比可攜帶的武器相對較少,這樣的話可執行的任務就比較單一了,戰略轟炸機除了可以執行戰略核威懾也可以執行常規轟炸任務。

我國094核潛艇

以上幾點只是做了個簡單的比較,戰略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一個是水裡的霸主,一個是天上的霸主,本身能力的不同,雖然戰略任務有相似之處,但是兩隻之間的優缺點也很明顯,一時也難以分出高低,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小編僅從幾個簡單的方向做了簡述,真正的戰鬥是多方面的武器綜合比拼的結果,不是單一的戰略武器就能戰勝對手,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意見在評論區展開討論。


藍海夢想666


戰略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哪個厲害?“威吶”認為這個厲害應該是指“威懾力”或者所攜帶核彈的打擊能力,這樣來說一般情況下戰略核潛艇要強於戰略轟炸機!全球威力最大戰略核潛艇,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B-2隱身戰略轟炸機

目前擁有戰略核潛艇的國家只有“五常”,即美、俄、中、法、英五個國家,而具有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只有“五常”中的美、俄、中三個,當然我國的轟-6該機型轟炸機航程也只是勉強“符合”戰略轟炸機的要求。戰略核潛艇比戰略轟炸機“厲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全球現役主要戰略核潛艇一覽(英國的應為“前衛級”,我國的為“晉級”,引用的外圖,製圖有誤,見諒😂)全球主要戰略轟炸機一覽

1)戰略核潛艇核彈攜帶量大:目前“五常”現役的戰略核潛艇,搭載潛射彈道導彈數量最少也有12枚,而目前主流潛射彈道導彈均具備多彈頭能力(3枚以上),也就是說一艘載彈量12枚戰略核潛艇至少也能過攜帶36核彈頭的能力;目前載彈量最大的戰略轟炸機是俄羅斯的圖-160轟炸機,其起飛重量超過270噸,最多可攜帶24枚巡航導彈(可帶核彈頭,但數量要少於24枚),不僅數量少於戰略核潛艇,巡航導彈攜帶的核彈頭的威力也比戰略核潛艇小。因此,戰略核潛艇的核彈攜帶量和威力均強於戰略轟炸機。



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可攜帶24枚導彈、超過200枚核彈頭

俄羅斯圖-160戰略轟炸機

2)戰略核潛艇攻擊隱蔽性強:戰略核潛艇的最明顯優勢之一是其隱蔽性,其可以攜帶大量潛射彈道導彈在水下連續巡航幾十天至數月,行蹤高度機密、隨時可以進行核反擊;而戰略轟炸機只能在戰鬥時才能起飛,其部署位置也是“公開的秘密”,而且其執行核反擊前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這對於緊急情況時是重大的隱患!從打擊突然性和隱蔽性來說,戰略核潛艇也明顯強於戰略轟炸機。戰略核潛艇的打擊突然性極強,很難防禦

其實,戰略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到底誰更“厲害”,英、法兩國已給出了答案,目前該兩國主要的核反擊力量幾乎全部集中在戰略核潛艇上,不再裝備戰略轟炸機(當然,部分戰鬥轟炸機還是可以攜帶核彈頭的),戰略核潛艇的地位可想而知!

英國全部戰略核反擊力量全部集中在其4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上
法國裝備4艘“凱旋級”戰略核潛艇


威吶解析


那肯定是戰略核潛艇更厲害啊。

美國俄亥俄核潛艇載彈量16發射程可達12000km的彈道導彈,轟炸機撐死帶幾枚巡航導彈,再考慮攜帶的核彈頭,簡直是天壤之別。

再說核潛艇理論下潛戰備時間可達3個月及以上,而轟炸機飛行時間只能是小時級別。

當然,轟炸機有它處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打擊靈活迅速,但如各位所見,兩者打擊範圍相差太大,飛機再快也快不過導彈,所以這個優勢相對而言戰略恐嚇的意義更大。

換個思路,俄羅斯最牛逼的轟炸機是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圖160,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是正陸續服役的955核潛艇;美國最先進的轟炸機是上世紀90年代的b2轟炸機,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是上世紀90年代的俄亥俄核潛艇,但是現在正準備打造新一代戰略核潛艇卻無意向更新轟炸機;中英法更是隻有戰略核潛艇而沒有戰略轟炸機。我想從國家層次反推也很容易得出戰略核潛艇明顯優於戰略轟炸機。想想看,價格在那擺著,差了幾十倍,沒有優勢誰去折騰吸金怪獸?

思考不周,歡迎禮貌批評拍磚

補充:剛剛看到消息,今年6月,土鱉高超音速空基反艦彈道導彈試射成功。牛逼了土鱉。


阿旁


這個問題的難度有點大,主要是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的作戰目標和方式是不一樣的。目前世界核大國中同時具備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的只有兩個國家,其餘三個是隻擁有戰略核潛艇,這三個中還只有一個擁有中遠程轟炸機,這就是世界核大國的戰略打擊平臺。


戰略轟炸機的特點是可以拿出來進行戰略威懾巡航,這是實打實的看得到的一款威懾力量,目前美國擁有3款戰略轟炸機,包括B-52H,B-1B和B-2A,俄羅斯則擁有圖-160和圖-95兩款戰略轟炸機,其餘就是一些中型的戰鬥轟炸機了,包括圖-22等。

要說兩者誰更具有威脅性,從隱蔽性看的話,其實是戰略核潛艇更具有隱蔽性。戰略核潛艇裝備的主要武器就是潛射戰略彈道導彈,這些導彈可以從水下發射,由於核潛艇具備長時間在水下活動的能力,所以才具備隱蔽性,通常這些核潛艇的戰備任務就是潛伏於某個海域。戰略核潛艇是實施二次核打擊最有效的力量。



戰略轟炸機由於受限於固定的部署地點,在發生戰爭之後第一輪打擊就有可能被摧毀,因此具備的威脅性就比較小了。戰略轟炸機不僅僅能夠執行對於戰略目標的精確打擊,未來也將在常規戰爭中發揮作用,核常兼備已經是隱轟的一個發展方向了。


DS軍美


戰略武器厲害不厲害看威懾力,核潛艇更具備威懾力。

作為戰略級武器(核武器)的投放手段,核潛艇的威懾力更強一些。所謂的三位一體打擊力量就是指彈道導彈、轟炸機、核潛艇組成的核打擊力量。

目前的認識來看通常如果發生核戰爭,那麼第一輪核彈發射的時候,最主要的目標並不是對方的重要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而是對方的核設施。其中包括對方的彈道導彈固定發射井、戰略轟炸機基地。第一輪核彈的攻擊目的是將對方的核反擊能力打擊掉。而並不是扔一枚核彈到對方人口密集區去屠殺。

現在所有國家的核彈發射井基本上都在地圖上標記的相當清楚了。並沒有太多遺漏。而對於戰略空軍基地諸如大名鼎鼎的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

也屬於固定目標,只要一輪飽和攻擊則不會倖存。

這樣的狀況下戰略轟炸機幾乎會喪失殆盡。

而對於核潛艇來說,通常會作為主要的核反工具。平時深藏於大海的戰略核潛艇被認為是最好的核武器發射平臺。在國家被核打擊的狀態下,一般的情況下是戰略核潛艇進行打擊報復。

對潛艇來說,深處大洋幾百米的深度幾乎不會收到任何武器的打擊,在接受到發射信號的時候可以迅速的進入發射陣位進行發射實施核打擊。

這樣的特性給敵對國的威懾力更大。使之更難以下決心發動一場全面的核戰爭。因此各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的核潛艇戰略執勤任務是其核武器體系的最重要一環,目前都在大量投入。

以至於說如果擁核彈沒有彈道導彈核潛艇,那麼不算真的具備核打擊能力。


軍武數據庫


當然是戰略核潛艇,以下我為你分析兩者之間的對比。

介紹一下主角

戰略轟炸機是以巡航導彈核武器為主要武器的戰略打擊力量,機動靈活平臺速度快其核巡航導彈具有突防能力強紅外輻射低精度高的優勢。

戰略核潛艇是以核動力潛艇為平臺以潛射核洲際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的戰略打擊平臺,其隱蔽性最強機動靈活特別是無限的續航能力,其搭載的潛射洲際導彈威力強大。

1.從生存力來說 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

地球百分之七十是海洋這就給戰略核潛艇提供了廣大的隱匿區域,而戰略轟炸機需要機場一旦機場被摧毀那麼戰略轟炸機在地面也是廢鐵。

2.從導彈數量來說 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

戰略核潛艇最少攜帶12具發射管多則攜帶24具發射管,戰略轟炸機只能掛載10-20餘枚核巡航導彈。

3.從核彈頭數量來說 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

戰略核潛艇攜帶的洲際彈道導彈一般攜帶的核彈頭為3-6枚,而陸基發射井甚至可以搭載大當量的12-16枚核彈頭,相比之下戰略轟炸機攜帶的核巡航導彈只有一枚彈頭而且不超過30萬噸當量。

所以戰略核潛艇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系統,戰略核潛艇在24具發射管下其核彈頭為72枚或者144枚,而戰略轟炸機只有20餘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