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寶雞,古稱“陳倉”,地處八百里秦川西部,是周秦兩代的發源地,也是聞名遐邇的“青銅器之鄉”。地不愛寶。在農人耕作、基建施工甚至山體滑坡時,一座座古代文化遺存的寶庫不經意間被打開。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2012年3月至6月,在當地村民的保護下,考古工作者在石鼓鎮石嘴頭村發現了三座商末周初的墓葬。M3墓主頭頂壁龕中出土一件長方體青銅禁,與1901年寶雞戴家灣出土的“柉禁十三器”非常相似。這一處墓地所蘊含的考古文化信息之豐富而複雜極具研究價值。

上圖這件大型方禁上飾有龍紋,氣勢撼人,出土時上面依次放有戶方彝、戶卣等器物。中間陳列的小型方禁紋飾也以龍紋為主,頂部有圓形突起,應是西周方座簋之方座的濫觴。右側是亞羌父乙罍。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由於亞羌父乙罍比較高,其所處的龕3又是最早被發現的遺蹟,在機械化施工中受重力作用口沿變得不完整。銘文位於口沿內側,筆道內形成了似孔雀藍色的鏽,與幹薄、淨純的器表綠鏽相映成趣,十分美觀別緻。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石鼓山M3中共發現4件鳳鳥紋卣,可分為兩組,每組大小各一件。左面的是戶卣組中較大的一件,有50釐米高,是目前所見最高的卣,出土時位於大型方禁之上。右側的是單父丁卣較小的一件,出土時位於方禁右側。腹部都飾以鳳鳥紋中最為華麗的一種,鳥冠為三齒冠。兩組卣的提樑皆縱向設置,提樑兩端分別是五尺冠獸首和內卷角獸首。早年湖南寧鄉黃材發現的戈卣形制紋樣幾乎相同,應是由北方傳入。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戶方彝高60.0釐米,是目前所見最高的方彝。可與之相比的是傳戴家灣出土的方彝,現藏美國哈佛大學沙可樂博物館。方彝蓋上紋飾稜角分明,氣度威嚴壯美,底紋也一絲不苟。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龕4發現的這件方座簋出土時疊壓在乳釘紋鼎上。上部的簋除卻雙耳外,形制紋飾幾乎與傳安陽出土、現藏美國沙可樂博物館的肆簋相同,在殷墟孝民屯鑄銅作坊遺址也發現了類似的陶範,幾乎所有證據都指向這件方座簋是在殷墟鑄作後遷入宗周。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左圖是上器方座上的紋飾,乍看是熟悉的鳳鳥紋,細看卻發現長著象首,可稱之為象首鳳體紋,先前這種紋飾僅見於芝加哥美術館藏仲爯簋方座之上。右側龕2內發現的一件鬲鼎,銘文為“正”,表面經清理浮鏽後,顯露出青銅金黃的本色,靜靜凝視可見獸面紋和夔紋中透出的青銅原色之美。

在周人“懷柔遠人”的政治策略下,分散到各地的殷商遺民不僅可以保留自身的文化傳統,而且還可以進入周人的職官系統中,成為體制內的“精英”。在“世卿世祿”的職官世襲制度下,“莊白一號窖藏”青銅器銘文中的“微氏”家族,世代為周天子史官。下圖就是莊白一號窖藏發現的折觥。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折觥或許是西周時期最為華貴的觥。觥是灌酒器,相當於向爵杯內注酒的壺,成語“觥籌交錯”就是指它。折觥體呈方形,蓋子前端的獸首較圓,融方圓於一體。除獸面紋外,觥上滿飾多種形態的龍紋,與歧出的扉稜一起使得整器顯得雍容華貴。銘文中“惟王十九祀”是典型的商人紀年法,這也暗示了微氏家族殷商遺民的身世背景以及對這一文化傳統的繼承。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十三年興壺也發現於莊白一號窖藏,蓋子口和頸外壁鑄銘文56字,記載了興受周王賞賜冊封的史實,此壺為懿王十三年鑄器。由於蓋插入壺腹內,隔絕空氣,保留了青銅原色,與蓋緣的鏽色形成了反差。其上可見到鑄造時的墊片數枚。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牆盤銘文細部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莊白一號窖藏發現的史牆盤內銘文18行284字,敘述了周王朝自文王至穆王歷代先王的豐功偉績,並追述了微氏先祖數代追隨周王建功立業的家族歷史。附耳,盤腹和圈足鑄鳳鳥紋。“牆”盤銘文內涵豐富的歷史信息,反映西周中期青銅器極高的藝術水準。此盤出土後錘拓次數很多,銘文字口變粗,表面光亮。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逨盤內底鑄銘文21行,約360字,記載了單氏家族八代人輔佐文王至宣王12位王征戰、理政、管治林澤的歷史。逨盤優美的造型與紋飾,氣勢恢弘的長篇銘文,精湛的鑄造工藝,都表明它無愧於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的經典之作。堪稱西周第一盤。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逨盤於2003年由眉縣楊家村村民在村北高地取土時發現,系出於一座西周晚期青銅器窖藏。共出土27件青銅器,是西周單氏家族的窖藏。此圖是逨盉體上的紋飾,由於沒有發現腳,可以歸屬到蟠蛇紋一類。蛇的須牙得到了細緻刻畫,身體上的花紋也比較清晰。逨盉表面有一層薄綠鏽,從側面燈光的映射下金色閃閃發亮。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42年逨鼎有銘文282字,敘述逨奉周天子命,幫助楊侯長父建國,並追隨楊侯長父與戎狄作戰,斬獲頗多,因此受到周王嘉獎,受賜高等級祭酒和大片田土。應是宣王時器。下圖是43年逨鼎,在頸部變形獸面紋上塑出突起獸目、耳外側也有鱗紋,與42年逨鼎相區別。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43年逨鼎立耳,腹部微垂、底近平,三蹄足的形制,頸部變形獸面紋、腹部波曲紋、足根部獸面紋的紋飾,是西周晚期厲宣時的定製,克鼎、禹鼎等都是這樣的形態。但看這件逨鼎左側足根扉稜部位的合範線,無論左右高低都有誤差,相較小克鼎等鑄造並不是最完美。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西周成王時的何尊中部高浮雕塑造了內卷角獸面紋,工藝精美、造型雄奇,獸的眉毛很像人的眉毛。銅尊內底部有一篇12行共122字的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營建洛邑,建築陪都的重要歷史,其中“宅茲中國”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近年在臺灣流傳的何簋,被認為是同人作器。

厲害了: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珍品

鳳鳥銜環方座形器出土於秦國古都雍城遺址西部的姚家崗宮殿建築遺址附近,但這很可能不是秦器。器物由覆鬥式正方形底座、空心斜角方柱和獸首銜環球形器三部分組成。器體頂端有一嘴銜環的鳳鳥振翅欲飛,栩栩如生。鏤空球形器體內部有一球狀封閉容器,其具體功能尚不得而知。整器鑄造利用了範鑄、焊鑄、失蠟法等多種工藝技術,方座形器多見於泛楚文化地區的女性墓葬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