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教师由“学校人” 向“系统人”转变

<table> 教师由“学校人” 向“系统人”转变

教师队伍县域内统管统用,有利于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table>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剑琴)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创新用人机制,日前,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这意味着,教师队伍县域内统管统用、合理配置,将有利于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每年核定一次总额

教育部门统筹调配

《意见》坚持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和谐稳定和动态管理四大原则,呈现出几大特点,即在县级区域内,师资配置实现“人社总量控制,教育动态调配”;岗位设置实行“县管岗位结构,学校按岗定员”;聘任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交流轮岗体现“县管全局统筹,学校择优选派”;教职工权益突出“参与监督,依法保障”。

《意见》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师岗位和编制由教育部门统一调配,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全市建立教职员编制县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机制,原则上每年核定一次总额。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统筹使用,因校制宜,合理调剂。在分配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时应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化解超岗问题。

学校按照教育教学规模和自身发展需要,规划班额和师资需求。教育部门按照教师编制及师资结构等情况,在区域内进行合理调配。调配后仍存在结构性缺员,由人社、教育部门按照规定进行公开招聘。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建立完善聘用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机制。

在用人机制上,全面推进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对不能完成岗位要求的人员要进行转岗或低聘,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深化中小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报同级政府备案,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解决。

交流轮岗实现师资均衡

师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意见》还明确要求加大交流轮岗力度,实行“县管全局统筹,学校择优选派”。采取多种交流轮岗形式,逐步达到学校之间专任教师高层次学历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和骨干教师比例大致相当,实现县域内学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学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门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上的整体安排,按照相关要求择优选派。交流轮岗任教经历纳入教师职称评聘、推荐评先评优的考核范畴。

同时,建立退出机制,实行“县管体系标准,学校考评执行”。通过严格考核、科学评价,逐步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在保障教师权益方面,《意见》提出,实行“县管权益保障,学校公开竞聘”。学校制定的教职员竞聘方案、考核办法等,经教职员代表大会(或教职员大会)审议通过,报教育部门审定、人社部门备案后实施。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落实工资福利待遇,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依照《教师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