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當好一把手,著實不容易(決策篇)

當好一把手,著實不容易(決策篇)

發現問題是能力,分析問題是本領,解決問題是水平。考核評價一個主職領導是否優秀、是否稱職的指標有很多,決策能力高低應該是一個核心要素。

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領導工作中,集體決策、科學決策是原則要求。主職領導要承擔決策失誤風險,因而理應在決策實施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主導決策能力是檢驗主職領導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尺,尤其是在應急決策方面。

研究一些決策實踐案例可以看出,主職領導有著不同的決策風格與決策習慣,主導決策的方法也各有千秋。不完全歸納,大概有以下四種方式:

一、完全開放式

不預設任何限制,沒有主導意見或明確的實施方案,只是提出目標要求,讓參與決策的副職領導和有關人員自主發表意見,討論之後確定工作意見或方案。“碗口向上”,兼容幷蓄,類似於讓參與決策人員共同做一道填空題。

此類決策方式的最大好處:能夠充分調動參與決策人員的積極性,汲取各方智慧讓大家當家,體現主職領導的民主作風。弊端顯而易見:一是久議不決、效率低下;二是時間空間受限,容易決策失誤;三是長此以往會降低主職領導個人公信力。

二、單一論證式

通過個別醞釀和初步論證,主職領導提出一個相對成熟的工作方案或認為合理的意見,由參與決策人員現場論證、集體討論決定,判斷意見是否正確或方案是否可行,類似於讓大家共同做一道判斷題。

此類決策方式最大優點:快速決定,效率較高。主要弊端:一是限制參與決策人員思考空間;二是當意見方案受到質疑或反對時會措手不及,導致議題進行不下去;三是如遇不同方案和意見,要對合理性、可行性進行重新論證,降低決策效率。

三、比較優選式

經過前期充分醞釀和思考論證,提出兩個及以上工作方案,交由參與決策人員集體討論決定。由分管副職或主管部門負責人逐個分析方案的利弊得失,啟發參與決策人員比選每個方案的優劣,慎重選取其中一個最為科學可行的方案,類似於讓大家共同做一道選擇題。

此類決策方式適應於研究決定重大事項或複雜問題,沒有明顯弊端。主要好處:一是充分發揚民主;二是提高決策效率;三是促進團隊成長。

四、頭腦風暴式

與事先沒有確定方案的開放式決策方法不同,在集體研究之前,主職領導心中已經有了比較成熟合理的意見方案,已經反覆比選不同方案的優劣。為了充分發揚民主,驗證傾向性方案的科學性,不一下子拋出個人觀點,而是提出問題和要求,讓副職領導和參與決策人員自由發揮聰明才智。

這種決策方式類似於讓大家共同做一道論述題,類似於組織結構化研討,更加適用於單一複雜問題的研究決定。

如果不能提出合理方案,主職領導可以把自己方案提出來研究;如果集體討論結果與目標方案趨於一致,則可以吸收合理意見把完善後的方案提出來。與比較優選式相比,能夠更大程度的發揚民主,促進副職領導和中層幹部成長,也能讓主職領導的綜合水平和駕馭能力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好一把手,著實不容易(決策篇)

通過會議方式研究決定事項是最為常見的決策行為,我們會看到,完全開放式和單一論證式成為司空見慣的決策方式。很多人害怕參加這種類型的會議,就是因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反覆覆,久議不決,弄得身心疲倦。

在政策、法律規定的框架之下,既要吃透上情,又要摸清下情,是科學決策的一般前提;調查研究,充分論證,個別醞釀,會議決定,是科學決策的普通規律。主職領導是一個團隊的主心骨,理應在決策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那些自己心中無數,卻打著民主的旗號,讓決策過程信馬由韁的會議還是越少越好,這不僅是水平問題,還是作風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好一把手,著實不容易。

當好一把手,著實不容易(決策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