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汤沟酒业丨夏日,寻一杯香泉

夏日的水,经历了漫长的的高温,水中微生物的繁殖也达到顶峰,对于酿酒人来说,水可酿酒,亦能负酒,

经过一个夏季的优质泉水,饱含对人体有利的各种微量元素,是造好酒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汤沟酒有一池好水“鳖大汪”,一口好井“香泉井”,这个夏季,它们又会经历怎样的变化呢?一起来看看。

好温造好水

你看那远处氤氲的雾气,仿佛一池的湖水正与这当头烈日作斗争,雾气缭绕,正是千军万马之势。若是害怕池中水不敌天上日,被蒸干了该如何是好,那你就过于担心了,这一池好水,可是从2000公里之外的云贵高原而来,历经40万年循环,才成就一杯汤沟酒。

这一路跋山涉水穿越大半个中国而来,原本由印度季风带来的降水,渗透了一层又一层岩石,慢慢演变成富含偏硅酸与锶的矿泉水,微甜,呈弱酸性,含有大量镁、锰、钾等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

汤沟酒业丨夏日,寻一杯香泉

汤沟酒业 夏日

对酿酒来说,这水水质优异,硬度适宜,非常利于糖化、发酵,而经历了一整个气候湿热的夏季后,水中、老窖泥里,多种稀有的有益于酿酒的微生物也得到了最大化的生长。

一般来说,水中的微生物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就像某些矿物质饮用水,水中富含的矿物质人无法看到,却在进入肠道后不断对人的身体产生着某种作用。酒亦如此,为何汤沟酒“好喝不上头”,与其中大量微量元素之间的融合相交关系密切。

好水酿好酒

好水酿好酒,好酒天上来。但凡是美的东西,总有些神话故事加身,更添一抹神秘色彩。就像汤沟酒的“鳖大汪”池,就有一个神奇又浪漫的故事。

相传孙悟空大闹天宫,冲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众仙不欢而散。生性嗜酒的鳖大仙却偷偷溜回宴席,将王母娘娘珍藏的琼浆玉液喝的干干净净。王母娘娘知之盛怒,叫张果老唤来小黑驴,对准鳖大仙喝的鼓鼓的肚子狠狠一踢。这一踢非同小可,竟把鳖大仙踢下了仙界,恰好落在古镇汤沟。鳖大仙肚子里琼浆玉液喷出来,汇成了一个鳖状的泉水池,这就是汤沟酒发源地——鳖大汪。

汤沟酒业丨夏日,寻一杯香泉

汤沟酒业 夏日

“香泉”也源自“鳖大汪”,传说一位酿酒名师黄玉生途径“鳖大汪”时,被这清香甘甜的池水吸引,便留在汤沟,在池边挖了一口井,取水酿酒,开办糟坊,此井便得名“香泉”。整个汤沟镇,也因了这一池水,旺了全镇的酿酒业。

古往今来,对于汤沟酒的赞誉颇多,而自清代著名诗人、戏剧家洪升写下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之名句后,汤沟酒更是盛名不衰。

好酒不上头

研究表明,世界有名的好酒中,基本都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通过对汤沟酒的酿酒用水调研得知,这些深井水中偏硅酸与锶的浓度甚至超过了矿泉水的下限值一倍,水中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好水!

除了水质优异,汤沟酒酿造工艺也是一绝,常喝汤沟酒的读者朋友们一定都知道,

汤沟酒的一大特性就是“酒后不口渴、喝完不上头”,为什么汤沟“好酒不上头”呢?

喝完白酒后头痛,这主要是酒中的高级醇导致,而根据河海大学的研究报告,容易造成酒后头痛的高级醇,在汤沟酒中含量非常低,同时汤沟酒中包含了111种酯类化合物,做到入口醇香,且风味复杂而独特,内涵满满!

汤沟酒业丨夏日,寻一杯香泉

汤沟酒业 夏日

“好酒不上头”,也许只是一句说出来简单听起来容易的口号,真正做到这一步,除了酿酒用的水、粮食等选材优质以外,每个酿酒人付出几多艰辛何人可知呢?

汤沟“鳖大汪”历经40万年水循环,才终成一池清香甜美的好水;汤沟酒传承守创500余年,成就“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做人也当如此,点滴积累,方能一世回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