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新生指南|信息工程學院:時代未來,信息主宰

新生指南|信息工程學院:時代未來,信息主宰​為了更好的幫助新生了解鹽工,從7月9號開始,官微將陸續推出“新生指南”專題。在鹽工,有哪些學院?他們有哪些專業特色以及校園活動?歡迎各學院積極投稿,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讓我們一起和新生分享鹽工故事!

學院特色

鹽城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建立於2008年7月,下設科室:黨政辦公室、教科研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和分團委;專業系和教研部:電子信息工程系、軟件工程系、網絡工程系和計算機基礎教研部;實驗中心:信息學院公共基礎實驗中心、計算機與電子專業實驗中心。鹽城市計算機學會掛靠於信息工程學院。學院共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6個本科專業,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建立於1996年,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立於2000年,軟件工程專業建立於2011年,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建立於2012年,物聯網工程專業建立於2013年。

學院按照“拓寬基礎、強化應用、重視實踐、整體優化”原則制定培養計劃,堅持“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學業教育為中心、以就業創業教育為目標”的工作理念,強化綜合素質教育和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近年來,我院學生在省級以上大學生學科競賽中屢獲佳績,僅2014年獲得國家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省級20多項。學院連續承辦電子設計競賽、程序設計競賽、軟硬件維護設計等校級學科競賽,承辦網頁設計與製作競賽、動畫設計競賽等校級挑戰杯競賽,為在校學生提供鍛鍊能力和展示才華的平臺。學院積極鼓勵和動員學生開展實踐創新活動,近3年共申報並完成省級立項資助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18項。


新生指南|信息工程學院:時代未來,信息主宰

學院簡介

2012年,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軟件工程專業獲得首批省級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專業。學院現有在編教職工75人,其中正高職稱2人,副高職稱2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7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49人;5人次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中青年骨幹教師、“六大人才高峰”等省級人才計劃;4人分別通過江蘇省青年骨幹教師境外研修和江蘇省政府留學基金資助到境外研修;2人分別被江蘇大學、常州大學、安徽理工大學聘為碩士研究生兼職導師,另有外聘教授8人。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餘人。學院辦公地點位於鹽城工學院希望大道校區懷德樓。

教學成果

學院2010年獲得學校畢業設計優勝獎,2011年被學校授予為教學工作綜合獎,學院代表隊2010年的第五屆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比賽中分別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在2011年第六屆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比賽中再次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在2010年全國IT杯模擬電子設計競賽中,學生作品獲得二等獎。2011年被學校授予教學工作綜合獎,2015年被學校評為教學檔案工作優勝獎,2015年被學校評為科技工作先進集體,2010年、2012年獲得學校畢業設計優勝獎,2014年獲江蘇省優秀畢業設計三等獎1項,2015年獲江蘇省優秀畢業設計二等獎1項。

信息工程學院實驗室依據“平臺化、中心化、集約化”的建設理念,擁有高性能計算機2000多臺套。建有計算機控制實驗室、嵌入式系統實驗室、電子測量實驗室、高頻電路與通訊原理實驗室、EDA/DSP實驗室、網絡原理實驗室、軟件工程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計算機拆裝實驗室、Oracle實驗室、網絡綜合佈線實驗室、NIIT專業實驗室、軟件測試實驗室等功能實驗室和物聯網技術研究所。實驗室總面積50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3500餘萬元。

近年來,學院共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主持國家星火項目2項,省級項目和市廳級科研項目7項;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發表150多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論文50餘篇;申報或授權的發明專利30多項,授權的軟件著作權20多項;多項科研成果通過省級鑑定。鹽城市計算機學會掛靠於信息工程學院。

就業考研

學院每年都有新增創業項目,考取研究生、公務員、選擇調生、大學生村官等高質量就業保持在15%以上,年終就業率為99%以上。多次獲得學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學院重視學風建設,研究生考取率逐年上升, 2015年,學院有42名同學分別考取波蘭格但斯克大學、東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名牌高校研究生,多次被學校表彰為“考研工作先進集體”。學院與多家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共建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18個,卓越計劃合作單位5個,為我院畢業生充分就業奠定了基礎。


新生指南|信息工程學院:時代未來,信息主宰



​專業介紹

1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學科代碼:0812,下屬三個二級學科本。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能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科學研究和應用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高級專門科學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離散數學、計算機原理、人工智能、程序設計基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字邏輯電路、電路電子技術、數據結構與算法、WEB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與結構、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原理、編譯原理、計算機網絡、網絡工程、軟件工程、數據庫應用微型計算機技術、單片機技術、嵌入式系統、嵌入式操作系統、嵌入式設計與應用、移動設備應用軟件開發等。

實踐教學包括工程訓練、計算機應用基礎、訓練、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教學實驗、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綜合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或理學學士

就業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路線基本上有兩條路線:

第一類路線,純技術路線;信息產業是朝陽產業,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這個行業的特點是技術更新快,這就要求從業人員不斷補充新知識,同時對從業人員的學習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第二類路線,由技術轉型為管理,這種轉型尤為常見於計算機行業,比方說編寫程序,是一項腦力勞動強度非常大的工作,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從事這個行業的專業人才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因而由技術人才轉型到管理類人才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2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電子信息工程已經涵蓋了社會的諸多方面,像電話交換局裡怎麼處理各種電話信號,手機是怎樣傳遞我們的聲音甚至圖像的,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認識這些東西,並能夠應用更先進的技術進行新產品的研究。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集現代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於一體的專業。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 概率與統計 、離散數學,大學物理、信號與系統、英語、電路分析、電子技術基礎、C語言、Java基礎設計、高頻電子技術、電子測量技術、通信技術、自動檢測技術、網絡與辦公自動化技術、多媒體技術、單片機技術、電子系統設計工藝、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數字信號處理(DSP)技術、操作系統(linux)、微機原理、單片機原理及應用、ARM嵌入式系統、自動控制、傳感器原理與應用、電子電工實習等課程。

就業前景:周圍的網絡怎樣傳遞數據,甚至信息化時代軍隊的信息傳遞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電子信息工程的應用技術。可以通過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認識這些東西,並能夠應用更先進的技術進行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

中國IT行業起步至今有十年,很年輕。新鮮的事物、朝陽的產業總是備受注目。正是這個原因,計算機專業迅速成為高校的熱門專業,不少同學削尖又再削尖了腦袋往這個象牙塔裡的象牙頂鑽,或為興趣,或為謀生掌握一門技能,或為前途更好更快地發展。

相比前幾年的計算機專業的火爆,這個專業的選擇漸趨於了理性和客觀。學生和家長考慮更多的是一種基於更利於個人長遠自我發展的出發點。

就業方向:相對來講本科和研究生差別比較大,本科做研發的少,做技術支持和售前市場或者售後支持的多,研究生做研發的多。 從行業來講,更是廣泛,有去運營商的,比如移動、網通。有去外企的,比如西門子,朗訊,有去國企的,比如國家無線電測量中心,航天五院,有去大公司的,比如華為、聯想、中興,還有去小公司做研發的。還有做公務員的,比如我同學碩士畢業後去了深圳福田區組織部。 總得來講,這個專業就業不錯,就是創業的很少。


3軟件工程專業

軟件工程是一門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構建和維護有效、實用和高質量的軟件的學科。軟件工程專業是2002年國家教育部新增專業,隨著計算機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及中國經濟建設的不斷髮展,軟件工程專業將成為一個新的熱門專業。該專業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為基礎,培養能夠從事軟件開發、測試、維護和軟件項目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同時,各個行業幾乎都有計算機軟件的應用,如工業、農業、銀行、航空、政府部門等,這些應用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

主要課程:主幹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學外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物理實驗、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離散數學、操作系統、編譯技術、軟件工程概論、統一建模語言、軟件體系結構、軟件需求、軟件項目管理

該專業除了學習公共基礎課外,還將系統學習離散數學、數據結構、算法分析、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現代操作系統、數據庫原理與實現技術、編譯原理、軟件工程、軟件項目管理、計算機安全等課程,根據學生的興趣還可以選修一些其它選修課。

就業方向: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各級各類企事業單位的辦公自動化處理、計算機安裝與維護、網頁製作、計算機網絡和專業服務器的維護管理和開發工作、動態商務網站開發與管理、軟件測試與開發及計算機相關設備的商品貿易等方面的有關工作。

4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培養具備微電子、光電子、集成電路等領域寬厚理論基礎、實驗能力和專業知識,能在電子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從事各種電子材料、元器件、集成電路、電子系統、光電子系統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以及科學研究、教學和生產管理工作的複合型專業人才。其主要課程有電路與電子技術理論與應用系列課程、計算機基礎技術系列課程、半導體物理、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版圖設計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或理學學士

就業前景:根據前面對國內外電子科學與技術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美國、西歐、日本、韓國、臺灣地區的電子科學與技術產業已經步入上升軌道。中國隨著市場開放和外資的不斷湧入,電子科學與技術產業開始煥發活力。中國“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書將信息產業列入重點扶植產業之一,中國軍事和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也必然帶動電子科學與技術行業的發展和內需。中國電子科學與技術產業將有一個明顯的發展空間,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發的產品將進入市場,形成自主研發和來料加工共存的局面;中國大、中、小企業的分佈和產品結構趨於合理,出口產品將穩步增加;高技術含量產品將向民用化發展,必然促進產品的內需和產量。隨著社會需求會逐步擴大,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總體就業前景看好。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面向微電子、測控等相關領域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從事研究和科研教學等方面工作,在公司、企業從事專用集成電路設計、電子元器件研製、測控儀器軟硬件設計和電子企業的生產管理等工作。

5物聯網工程專業

物聯網工程專業是教育部公佈的2013年新增專業之一。

主幹學科與課程: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概論、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工程電磁場、通信原理、計算機網絡、現代通信網、傳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統設計、無線通信原理、無線傳感器網絡、近距無線傳輸技術、二維條碼技術、數據採集與處理、物聯網安全技術、物聯網組網技術等。

就業方向:主要就業於與物聯網相關的企業、行業,從事物聯網的通信架構、網絡協議和標準、無線傳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設計、開發、管理與維護,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機構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學院活動

新生指南|信息工程學院:時代未來,信息主宰新生指南|信息工程學院:時代未來,信息主宰​​“我的青春故事”成長報告會


新生指南|信息工程學院:時代未來,信息主宰研學志願活動
新生指南|信息工程學院:時代未來,信息主宰​趣味運動比賽

新生指南|信息工程學院:時代未來,信息主宰​網絡青共校實踐活動

歡迎2018年的小鮮肉們加入

信息工程2018新生群,群聊號碼:677820186


審核:吳紀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