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心理學家:人際交往中,請牢記這四條黃金法則

大家好,這裡是第一心理課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社交心理學。人際關係的維持在當代社會非常重要,它關係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的幸福感並不直接與物質條件掛鉤,而更多的是來自與周圍人的情感交流,如果長期缺乏這種情感上的交流,仍然會導致幸福感缺失。

所以說,除去社會中的利益關係,人在情感方面也是需要和其他人進行聯絡的,每個人都需要朋友,而友誼是一種雙向的感情,需要雙方盡心維護,下面將從心理學角度解析,維護人際關係的四條黃金法則。

心理學家:人際交往中,請牢記這四條黃金法則

第一印象

心理學首因效應(primacyeffect)指出,在兩個人第一次相遇的時候,最初的45秒鐘是黃金時間,它決定了兩個人的情感基礎,如果在這段時間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日後則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改變這種印象,那麼如何才能給對方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呢?建議你注意以下三點。

一、自信

首先你要保持自信,自信的人會產生一種強大的氣場和一種迷人的氣質。自信,代表著一種積極奮進的人生態度,會讓別人認為你有活力,可靠,努力。

二、交流細節

同時,在最初的交流過程中,你要儘可能的把話語權、主動權留給對方,這種做既展示了你對他足夠的尊重,也展示出了你的個人素養。

三、形象

很多時候,你的衣著品味決定了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往往會更在乎語言和肢體上的交流,而選擇性忽視了穿著打扮,這樣很容易導致我們失去和別人進行深度交流的機會。建議,根據不同的環境選擇穿著,做到形象得體大方,不豔麗,不低沉即可。

心理學家:人際交往中,請牢記這四條黃金法則

肯定別人

馬斯洛在《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中指出,肯定別人也是保護自己的過程,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實現自我價值,而自我實現的定義通常是需要別人的評價來判斷的。無論你是否在意別人的看法,夢想的最終實現,依舊取決於社會是否接納和肯定。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個有心的人,多去發現別人的小愛好,多去稱讚別人的小成功、小計謀,讓對方產生自豪感,這樣做,不僅可以發現生活中平凡的美,還可以拉近與周圍朋友的關係。

心理學家:人際交往中,請牢記這四條黃金法則

互惠互利

社會心理學家莫頓·多伊奇(Morton Deutsch)指出,人際關係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個社會資料的交換過程。我們常說,學生時代的友誼是淳樸的,沒有任何的利益關係,這種說法其實也是片面的。

從心理層面分析,即使是學生時代,孩子之間建立關係也是有利益性的,而這種利益性並不是指物質,而是指情感空缺方面。建議人際交往過程中,與不同類型的人交往時,要學會投其所好,才能少走彎路。

心理學家:人際交往中,請牢記這四條黃金法則

彼此尊重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社會的接納和尊重,受人尊重是人最本質、純樸的情感追求。而在人際交往中,互相尊重的前提是,在交往過中,二人的身份地位是旗鼓相當的,否則很難做到真正的平等對待。因此,建議你更多的接觸相同層次水平的朋友。

心理學家:人際交往中,請牢記這四條黃金法則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