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青島推進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重點這4個

8月21日,青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內容摘編如下:

實施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工程

優選一批創新能力強、引領作用大、研發水平高的科技型骨幹企業,集中優勢資源,在研發平臺建設、重大技術攻關應用、高端人才引進培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創新政策落實、產學研合作、知識產權管理等方面強化服務,力爭到2022年,打造20家全國或行業領跑、全球知名的創新型領軍企業。

1. 集聚資源扶持企業做大做強。研究制定創新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支持企業承擔市科技計劃,優先推薦申報國家、省科技計劃。企業牽頭承擔國家、省科研項目並對我市高技術產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給予配套資金支持。支持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對我市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有重大影響且有顯著經濟效益的,經評審認定,給予團隊1000萬-1億元綜合資助。

2. 支持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領軍企業品牌影響力和創新優勢,建設開放式創業平臺和眾創空間,優先推薦申報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示範。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科技創新中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平臺組織,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科技計劃管理改革試點,下放立項權和資金分配權。支持領軍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加快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優先推薦申報國家級創新平臺。支持領軍企業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海外研發中心,鏈接國際高端創新資源。

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 “百千萬”工程

遴選100家以上高成長性高新技術企業 (以下簡稱“重點高企”)予以專項扶持,助推企業快速發展;持續培育5000家左右千帆企業,加快“小升規” “企成高”;通過重點高企和千帆企業帶動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群體不斷髮展壯大。力爭到2022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總量突破20000家。

1. 打造百家重點高企。支持重點高企加快提升創新能力,優先佈局建設省、市級科技創新平臺,支持企業構建關鍵核心技術專利組合 (專利池),符合條件的,每項優先給予50萬元獎勵。建立重點高企 “一對一”聯繫制度,實行“一業一策”精準扶持和定製化聯繫幫扶。優先保障重點高企用地需求,滿足企業發展空間。

2. 培育千家千帆企業。進一步完善孵化和天使投融資體系,對投資於千帆企業 “首投”的投資管理機構,按實際投資額的1%給予補助,年最高20萬元。鼓勵商業銀行積極為千帆企業提供信貸服務,每新增1家貸款額超過100萬元的企業,給予銀行1萬元補助。對通過科技保險獲得銀行貸款的千帆企業給予一定保費補貼。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對企業研發費用按一定比例給予獎勵。對企業使用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平臺發生的檢驗測試費用,按當年實際發生額的20%給予補貼,每年最高50萬元。

3. 服務萬家小微企業。面向全市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發展需求,健全完善企業創新服務體系。進一步擴大科技創新券使用範圍和用途。將專利權質押保證保險貸款政策範圍擴大至全市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公開遴選一批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面向小微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託管服務。進一步完善科技文獻共享服務系統,向科技型企業提供免費共享服務,免費推廣建設企業文獻服務站。線上線下雙渠道開展科技服務入園區,以政策講堂、公益培訓、網絡互動等方式,對科技園區和企業宣傳解讀科技創新政策,每年開展各類活動不少於150場。

實施高技術產業培育工程

以“雙百千”工程為統領,圍繞優勢特色產業和有發展潛力的新興未來產業,加大保障扶持力度,強化協同推進機制,加強產業園區支撐,“一業一策”加快高技術產業集聚,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力爭到2022年,25個高技術領域細分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突破5000億元。

1. “一業一策”培育高技術產業。對優勢特色產業,以智能化、集群化、品質化為方向,加快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創新鏈突破,重點做強做高汽車製造、智能家電等產業。對未來新興產業,以信息化、智慧化、融合化為方向,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重點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產業。對發展潛力大且我市急缺的產業,建立“一個行動規劃、一張招商地圖、一支專業團隊、一個承載園區”的專業招商機制,實施鏈條化精準招商。

2. 強化產業發展協同推進機制。高技術產業每個細分行業明確2-3個重點佈局區 (市)和園區。每個區 (市)、經濟功能區通過優選、精選,明確各自重點發展的產業,集中力量推進。市級層面加強引導協調,鼓勵發展 “飛地經濟”。各產業牽頭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牽頭制定和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紮實做好產業跟蹤分析、中期評估和目標動態調整,強化工作督 導 和落實。

3. 加快建設高技術產業園區。圍繞高技術產業發展重點方向,編制高技術產業及特色專業園區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空間佈局和實施路徑。支持青島高新區加快發展、進位爭先,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支持青島藍谷省級高新區申報國家級高新區,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支持各區 (市)突出優勢特色,重點推進數字化家電、現代服務業、高速列車、機器人、海洋新材料、海洋裝備、虛擬現實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支持現有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加快轉型升級,優化園區功能、強化產業鏈條、建設創新創業平臺、吸引集聚創新資源,積極培育新興產業。

推進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

1. 加快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建設。瞄準世界前沿問題,組織實施“透明海洋”等涉海重大專項,推進大洋鑽探船、E級超算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爭取進入國家實驗室序列。

2. 加快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推進高速磁懸浮列車實驗室、磁懸浮及高速輪軌試驗線等項目全面建設,強化引進德國蒂森克虜伯、北京交通大學、中南大學等產業鏈配套研發資源,積極探索“新型非營利性法人實體”運行模式,努力建成引領世界高速列車科技與產業發展的 “火車頭”。

3. 加快國家深海基地建設。重點推進潛器譜系化,在“蛟龍”“海龍”“潛龍”基礎上,積極爭取“深龍” (深海鑽探)、“鯤龍”(深海開發)、“雲龍”(深海數據雲計算)和 “龍宮”(深海空間站)落戶,努力構建 “六龍一宮”立體深海探測網絡,突破海底立體觀測、深潛、深海作業等關鍵技術,為服務國家海洋戰略奠定基礎。

4. 推進中科院青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依託中科院青島科教園,推進建設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所與大連化物所融合為契機,規劃建設中科院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 (青島),著力打造國內一流新能源科技創新高地。

推進高端研發機構引進集聚

1. 靶向產業精準招才引智。圍繞亟需發展的高技術產業,有針對性引進高端研發機構,推進華東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國家網絡安全中心、歌爾微電子研究院等機構落地發展;創新招商模式,依託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船重工集團等開展體系化招商,以所引所、以企招企,吸引帶動體系內單位及上下游關聯產業來青發展,重點推進中電科儀器儀表公司、中船重工海洋裝備研究院等項目加快建設。

2. 推動引進院所深度融入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院所產業平臺作用,促進引進院所深度服務地方。推進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青島輕型動力研究所、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青島中科應化技術研究院及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船舶科技園等建設產業園區,在合成生物與新能源、輕型航空發動機、高強鋁合金、船舶裝備等領域實現產業化應用;推動西北工業大學青島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團九院十三所航天海洋先進光機電研究中心等新落地院所,圍繞高技術產業明確發展目標與技術路徑,加快重點領域產業化項目實施。

3. 激發科研院所創新發展活力。不斷完善引進機構體制機制,全面推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所長負責制,集聚各方力量共同支持引進機構發展,建設充滿活力的新型研發組織。探索引進院所股權多元化改革,促進引進院所與本地機構深度合作,以多樣形式更深層次融入地方發展。

推進高端技術創新平臺發展

1. 強化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精準聚焦海洋生物醫藥、高速列車、虛擬現實、智能家居、海洋裝備等產業領域及軍民融合重點領域,創新研發組織模式,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構建符合創新發展需要的新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2. 強化重點實驗室建設。鼓勵國家、省、市各級重點實驗室圍繞行業產業發展需求,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支持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快發展,打造全國或行業領先的高端創新平臺。支持青島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爭創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

3. 強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以提高企業和行業競爭力為核心,加強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開發,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帶動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支持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爭創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推進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建設

1. 充分鏈接國際創新資源。通過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中外聯合技術研發等方式,強化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接合作。全面落實與科技部簽署的科技外交官服務協議,充分發揮科技外交官作用,拓展國際科技合作渠道。

2. 支持技術創新“走出去”“引進來”。推動海爾、海信、中車四方等創新型領軍企業加快海外研發中心佈局,發揮技術創新優勢開拓國際市場,形成全球化研發創新網絡;推進聯合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等聯合研發機構開展技術協同攻關,進一步拓寬國際技術合作渠道,提高關鍵技術研發水平,支持日東電工(青島)研究院、亞馬遜 AWS聯合創新中心等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引進先進技術在青落地轉化。

3. 營造良好國際科技合作氛圍。鼓勵建立各類國際學術聯盟、協會,支持重要國際科技組織在青設立地區總部或分支機構,發揮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阿斯圖聯盟、國際技術轉移大會、鰲山歐亞科技論壇等平臺作用,集聚國際先進技術、項目、人才在青交流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