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民生」“老”居民乐享“新”生活——平凉中心城区老旧住宅楼改造系列报道之一

「民生」“老”居民乐享“新”生活——平凉中心城区老旧住宅楼改造系列报道之一

「民生」“老”居民乐享“新”生活——平凉中心城区老旧住宅楼改造系列报道之一

楼还是那栋楼,房还是那套房,可住在平凉师范家属院8号楼的退休教师王绍华的感受完全变了个样。

“不买房不搬家,老房转眼变好房。”王绍华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家属院经过去年的改造工程,不仅整体形象有了大改观,还实现了分户采暖,供暖质量明显提高。

如果说公园、广场、街道是一个城市的“面子”,那么老旧小区就是城市的“里子”。“里子”尽管隐蔽,却是离百姓最近的地方,“里子”的好坏,与百姓的居住质量、利益福祉紧密相连。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平凉城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在中心城区,不少老旧住宅楼由于年代久远、基础配套落后、设施老化失修等原因,成为城市建设管理的难点,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也影响着城市整体形象。

「民生」“老”居民乐享“新”生活——平凉中心城区老旧住宅楼改造系列报道之一

百姓的需求就是党和政府努力的方向。2017年,中心城区老旧住宅楼改造工程纳入了省、市列为民措办实事之一,市委、市政府把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加以推进。

“院子下水不好,楼道里墙皮一直掉,本来家里都打算贷款换新房。”8月22日,家住崆峒区南舒园的居民魏小东告诉记者,经过改造的房子因为环境优雅、功能完善,“升值”明显。

“南舒园小区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年代较久,供排水管道、暖气管道老化严重,去年对10栋楼、570户实施了改造工程,不仅面貌焕然一新,还安装了门禁监控系统,现在和业主的沟通交流、物业收费都比以前顺畅不少。”崆峒区城防物业公司经理邢涛告诉记者。

为有效解决老旧住宅楼安全隐患、给排水管道老化、屋面渗水、供热不达标、无安防设施、环境脏乱差、物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我市大力实施老旧住宅楼改造工程,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努力为市民营造优美、整洁、和谐的生活环境。

“中心城区老旧住宅楼改造工程由市住建局负责实施,2017年全市累计投入1.42亿元,完成了25个片区5241户的改造,其中中心城区22个片区4845户,受益群众约1.6万人。”市住建局党委委员、市房产管理局局长脱德涛介绍。

63岁的王忠良老人是果园路小区的老住户,他过去曾因为小区的脏乱现象而到处投诉。“以前乱搭乱建非常多,现在里里外外卫生、绿化都搞的很好。”

走进果园路东运集团小区,记者看到,以前占用公共空间的废旧煤炭房不见了,到处乱堆的垃圾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小区规范了停车场,安装了监控,打通了消防通道,住宅外墙进行了整体改造。谁也想不到,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道路破损、环境脏乱、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

“一开始我们不太理解,觉得改造暖气麻烦,施工时还需要配合,但工作人员很有耐心,一次次上门解释,作为受益住户,真的应该积极配合。”行署巷居民罗惠娟对记者说。

老旧住宅楼改造事关居民切身利益。在项目具体实施中,市委、市政府充分尊重民意,以人为本,组织部门、街道、社区干部职工通过问卷调查、上门座谈等形式收集意见和建议,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民生」“老”居民乐享“新”生活——平凉中心城区老旧住宅楼改造系列报道之一

“中心城区老旧住宅楼改造工程包括房屋维修改造、基础设施改造、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公建配套、规范物业管理五个方面。”平凉市城市建设项目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云波告诉记者,仅市本级项目,就实施暖气分户改造2881户,室外供热、给排水管网改造6885.64米,小区道路硬化4.8万平方米,栽植绿化树木1253棵,新增绿化2200平方米,停车位320个,累计完成投资9300万元。

“力争把老旧住宅楼改造成为功能基本完善、配套基本齐全、绿化与物业管理达标、生活秩序文明健康、面貌焕然一新的宜居小区。”脱德涛对记者说。

把改造提升与城市整体风貌塑造相结合,我市中心城区老旧住宅楼的综合改造因地制宜,注重色彩、风格搭配,既保留了每个街区的特色风貌,又保证了小区整体性和建筑层次感,为居民打造了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

「民生」“老”居民乐享“新”生活——平凉中心城区老旧住宅楼改造系列报道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