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井秋峰:詩人身份與作品的辨識度——讀廊坊詩人王克金的詩

一天夜裡一點多,突然醒來,久久不能入睡。一條挖掘著的礦井巷道,通向煤層的畫面,在腦海裡不斷閃現,與多日來讀王克金的詩的感覺抵進而重疊。

井秋峰:詩人身份與作品的辨識度——讀廊坊詩人王克金的詩

讀克金的詩時,不斷縈繞我的一個是他畢業於師院數學系的身份。數學一定意義上說是計算的學問,挖掘礦井巷道,離不開計算,離不開數學,計劃與設計,始終伴隨著向煤層掘進的過程。對於詩人王克金,他遣詞造句不正是在挖掘礦井巷道嗎?他要開採出煤來,那些思想的火!讀他的詩,跳躍和隱秘是他詩的外衣,它們彷彿深潛地下的掌子面,支撐著煤的世界。“那些開始漫步的雲,已經洗白了/自己的身子,它們把烏黑/消融到一片藍裡”(王克金《峽谷之上》),詩句無理而妙,雲在漫步,雲洗白了自己,一首詩的開頭兩句就抓住了讀者,引領讀者進入詩人預設的思想的礦井之中。克金的詩有著嚴密的邏輯性,一個詩核被隱藏,如層層黃土覆蓋著的煤,它被詞語多重包裹之下,而詩則搖曳多姿。

井秋峰:詩人身份與作品的辨識度——讀廊坊詩人王克金的詩

另一個就是他評論家的身份。礦井巷道出現偏差需要矯正,而評論家正好是詩寫的矯正者。評論家更清晰好詩的標準,較一般詩寫者更自覺地拒絕平庸,摒棄詩中非詩的東西。創作反過來又為他作為評論家提供第一手資料,詩寫與評論一起前行,相得益彰。“只有死,才可以讓我名正言順/離開這塵世//生即如此——我身上的蝨子/一樣多/我流的汗/比孫子們流的一點兒也不少//寫下這,也許是個恥辱”(王克金《與陳超、海子論生死》),只有詩評家的克金,才能寫出這樣的詩作,與其說它是詩,不如說它是詩寫的詩評,從詩人的主體出發而作的詩評。

井秋峰:詩人身份與作品的辨識度——讀廊坊詩人王克金的詩

在廊坊詩歌群體乃至河北詩人中,王克金的詩很容易被指認,與他人有著顯見的不同。“我一直以為,這是一種非常之境/整個下午,落葉/不再是落葉/行道樹也不再是行道樹//所到之處,葉子蜷縮/像是一些人/跪在了野外的刑場”(王克金《落葉原來很悲情》),把這樣的詩句,無論怎樣混摻入他人的詩作裡,都能很輕易被辯識,詩句有著超乎尋常的冷靜與凜冽,是對事物精準地把握與透徹地思考下的產物,是不斷敲定與摒棄眾多詞語之後的結胎。

井秋峰:詩人身份與作品的辨識度——讀廊坊詩人王克金的詩

“天空下,黑夜這條河流,無法終止/它自身的黑暗/以致於槳櫓,在遠方/一聲接一聲//我們所泅渡的黑暗,從來就是/古老的——/一個說書人,三個聽故事的/在把星星和月亮/看成河上漂泊的漁火”(王克金《河流》),它們只能是出自王克金之手。通讀他的詩作,每首詩都深深打上了他的印記,“王克金製造”在一首詩裡不難被找到。“他們談到:一個白人,一個黑人/一個黃種人,還再陷於黑水/他們都沒有找到/停靠的城鎮和燃燈的莊戶/甚至黎明/也不是停靠的碼頭”(王克金《河流》),這些珍珠一般的句子,它們是標籤,更是詩作風格,它們獨屬於有著數學系畢業身份和詩評家身份的王克金。從品讀克金的詩作,我似乎找到了身份與辨識度之間的關係,它們互為因果,彷彿人與鏡子。這樣的結論,不論怎樣,我是相信的。

井秋峰:詩人身份與作品的辨識度——讀廊坊詩人王克金的詩

作者簡介:井秋峰,河北文安人。著名詩人,廊坊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2008年後,設立每年一屆的“井秋峰短詩獎”,在全國範圍內評選優秀短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