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对于中小学生沉迷手机您怎么看?

leisure英语老师


你还在给孩子玩手机吗?超过六成的孩子正在一步步被手机毁掉!


近日,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未成年人首次接触网络的年龄在不断降低。据2017年底的调查数据,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总体普及率高达98.1%,10岁之前触网的比例高达到72.0%,其中,7岁(学龄前)触网比例达27.9%。2017年,近七成未成年人在网络上遇到不良信息。不良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广告、视频和游戏。

虽然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是未成年人到底能不能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有多大?

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和不玩手机的孩子,十年后区别比你想象的大太多:

不久之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公布了自己长达十年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不已。

这位科学家在10年前从全国各地的中下阶层的家庭中选取了100名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然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

10年后,调查结果如下:

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学。接触不到手机的50名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只有三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在家帮工。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因为时间久远,且样本的代表性还有待考证,这项调查的结果尚不能完全反映当今的社会现实。但这样的结果还是让人触目惊心,我们不禁要问:人生的差距,难道就被一部小小的手机无情拉开了吗?

让孩子过早、过多地接触电子产品,会大大损伤孩子大脑发育,影响认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德国两位儿童心理学家皮特·温特斯坦及罗伯特·J·琼维斯以无可反驳的方式展示了电视对儿童创造力的伤害。他们进行的是“画小人”测试,两组5岁儿童,第一组几乎不看电视,第二组每天平均看3小时电视,结果一目了然。

第一排小人是每天看电视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孩子画的,画出的小人最完整、最漂亮。

第二排小人是每天看电视超过3小时的孩子画的,画出的小人简单、呆板。

第三排小人是每天看电视不受家长限制画的,画出的小人要么断手、断脚,要么身体不完整或只有局部。

孩子过早地使用手机容易造成视觉神经系统疲劳。

一般儿童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

华盛顿大学有项实验证明:孩子从10个月起,每增加1小时看电子屏幕的时间,7岁时出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风险就增加10%。

来自电子屏幕的光影刺激是强烈的,适应了快节奏的孩子,很难在相对平淡的、静态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凝聚注意力。两三岁接触电子手机游戏越多的小朋友,最容易在七八岁发展成注意力障碍。比如:引发多动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所以很多小学老师说,课堂上坐不住、爱走神儿、静不下心来看书的孩子,80%都有爱玩手机、看电视过多的习惯。

另外,玩手机还会增加孩子的肥胖率,削弱免疫力,影响身高增长和身体发育。

爱玩手机的孩子,正被手机一点点偷走健康和学习能力,早早就丧失了在同龄人里的竞争力。

手机让孩子生了心魔,失去了最后的理智与道德自控。

心理学家说:过度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有损害,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暴躁、冷漠、自闭、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为。

令很多家长感到可怕的是,这种伤害日后会很难弥补。

小编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个视频,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举着菜刀跟爷爷对峙,叫嚣着:不给钱就砍死你们。原因居然是他迷上了一款需要花钱的手机游戏,而爷爷不给他钱。河北一名13岁女孩晚上不学习,偷偷玩手机,被母亲将手机摔坏,一怒之下离家出走。诸如此类的新闻还有很多。

美国有调查显示,贪玩手机等电子产品让青少年的自杀率上升31%。其原因正是因为沉迷手机而患上“网络孤独症”,并且15岁以下孩子越来越多。在手机里自己是风生水起的角色,回到现实中,却个性懦弱、心理脆弱,极易因为一点小事就走上极端。

现在大家都高喊“少年娘则国娘,少年强则国强。”爱玩手机的孩子和不爱玩手机的孩子,十年后的差距也许比我们想象得更加遥远。

在这样一个智能化时代,一点不让孩子玩手机好像也很难做到。可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先培养阅读习惯,再接触电子产品。

脑科学家洪兰建议:当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被培养好后,再接触动态的电子屏才好。

很多国家的儿童机构都建议:

2岁前最好不要接触电子产品。

3-6岁可以适当使用手机,每日3次以内,一次十几分钟。

6-18岁每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内。

与孩子“约法三章”,养成良好的习惯

很多时候,孩子玩手机都是临时起意且没有限制的,这就导致容易上瘾。家长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孩子形成自我约束能力,要比家长的百般提醒有用得多。当习惯养成后,孩子和父母都会变成一种自觉,就不会因为玩的次数和时长发生影响亲子关系的问题了。

毁掉孩子的,还有你舍不得放下手机的样子。

回到问题的根本: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对此,答案只有一个:对孩子来说,家长的陪伴永远比手机更有吸引力。

放下你的手机,你的加班,你的琐事,陪孩子认真读一本书,看一集动画片,去一次游乐场。

当你全身心陪伴孩子的时候,孩子哪里会有一分一秒的时间去惦记手机呢?

说到底,手机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几乎不可或缺的产品,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通话工具,并且正在渗透到生活的各个细节、各个层面。想要通过让孩子与手机“绝缘”来预防上述这些弊病,显然是不现实的。

手机只是一个没有倾向、没有情感的物件,用坏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阴影,用好了甚至能助推孩子的身心发展——手机的作用到底会朝着哪种方向发展,答案其实在家长手里。

换句话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还比不上手机,那恐怕很难称之为合格的父母吧?


同砚四驱小英雄


首先手机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工具。通讯、交友、学习、娱乐、工作,这些都可以用一部智能手机解决,它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但它只是工具,而我们才是使用者,说到底是应该使用者掌握主动权的,可为什么有很多时候反而是使用人被手机牵着鼻子走了呢?这个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

1、咱先来说说中小学生沉迷手机的这点事吧

首先我个人认为作为中小学生,还不到使用手机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作为家长的不反思一下呢?为什么我们要给孩子制造机会玩手机呢,中小学生学校里应该是有规定,不允许学生带手机的。我的侄女今年初中三年级,据我了解,现在初中老师都是用手机给孩子留作业,会把作业发给家长,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做家长的要如何处理呢?我想我们大多都是把手机直接给孩子看吧,如果我们换种方式,家长把作业用纸抄录一遍,拿给孩子会怎么样呢?中小学生其实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现在的手机里又有太多新鲜的、新奇的事,孩子怎么能够很好的抵制住诱惑呢?许多成年人都愿意留恋手机,何况小孩子呢?一个生活在父母每天有读书习惯的家庭里的孩子,和一个生活在父母每天用手机打游戏、看视频、闲聊天的家庭里的孩子,哪一个会沉迷于手机中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就该做什么样的父母,您说是不是呢?

2、社会青年沉迷手机的问题。

我觉得如果沉迷于手机的社会青年,不是用手机来工作、学习成长、赚钱养活自己,哪怕是偶尔娱乐轻松一下,那这个是真的有问题了。手机的众多功能里,如果您只是用来打游戏、追星刷礼物🎁之类的,一整天下来,自己想想都觉得没什么意思,累得眼睛疼,脑子胀的,日积月累把自己的身体累坏了,都是不值得的。那么就回归到我开始说的问题了,手机是我们现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主要还是在于使用者,因为它只是工具,有时候,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把它看重了。事实是,我们自己比手机重要的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追求幸福,但为什么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不幸福呢?是因为我们选择了错误的东西和方向。可追求幸福是我们的权利,我的权利我做主呀。比如手机,比如我们的生活,都是我们自我选择的结果。愿我们都能智慧的拥有有趣的、幸福的生活,做自己真正的主人。我的生活,我的幸福,当然是我做主喽。一点拙见,愿可以帮到有缘人。谢谢





弘尘悟心


我不太知道什么叫严重沉迷于手机,中国人均每天使用手机3小时,这个数儿是不是已经沉迷了?

现在的中国,只要你不是在大山里,能有手机信号覆盖,一部手机可以去到任何地方,电子身份证应用场景变多以后,基本口袋里只要一部手机就好,使用场景多,那使用时长必然多。手机代替了钱包,代替了公交卡,代替了书本,还能随时调用家里的监控。

平时看微信,一般时间在看老板群里说啥事儿了,所以你说我沉迷。老板群里发话,我要是不回,老板会艾特我,再不会,老板气呼呼的打电话过来,质问我为什么群里不回复,我怎么说?

我恨不得关了手机,万事找不到我,我不沉迷了,工作也没了。

说中小学生,无非沉迷游戏和聊天。我们小时候不让我们上网去网吧,说电脑游戏是电子海洛因。现在呢?我工作根本离不开电脑,电子竞技上了亚运会成了体育项目。要是当年不是被我爸从网吧里拖出来打了一顿,我可能已经拿了金牌。

说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家长们自己先看看自己花了多长时间去陪伴孩子吧。

最后还是想和大家说,手机只是工具,不要被工具控制了。该用的时候就得用,没什么沉迷不沉迷的。但是平时多花点时间在身边的事情上,会更有幸福感。这两天,上野公园的樱花开了,你在手机里是永远不会认识到这是多美的场景的,去不了东京,去看看顾村公园也比在朋友圈里看到强吧。


爱回收资讯


中小学生和社会青年,严重沉迷于手机是有原因的:

一,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也就是没有确定自己的理想。这样,对自己的时间没有安排,完全是随兴使用;在手机上浏览的内容也是漫无边际,打开啥看啥,容易沉迷。

二,自控能力太差,陷入一个领域不能自拔。这种类型的人不仅容易沉迷于手机,对其他娱乐领域也容易沉迷,比如麻将,比如歌厅舞厅等。只要是不太枯燥的方面都容易沉迷。

三,手机内容的广泛性,操作的简单性和积分奖赏等的诱惑性。中小学生沉迷于手机,多数是被网络游戏诱惑成瘾,比起学习的枯燥和艰难,游戏入手更简单,积分的攀高奖赏的增多使学生更加有成就感和能力被肯定感,所以容易快乐且沉迷。

四,网上开店。好多的社会青年都乐于开网店,不用劳动体力,坐着躺着都可以操作,他们沉迷于手机就是工作。

不管何种原因,长时间沉迷于手机,对身体肯定是有害的。还是希望对症根治,合理调节,毕竟健康重于一切。谢谢!


正气华章


看到这个问题,说的是中小学生和社会青年沉迷手机。其实就是说沉迷手机的娱乐功能吧。而这其中,最让他们着迷的,我敢说第一是游戏,第二是各类长短视频。



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中小学生和社会青年本身,其中的绝大部分都处在心智尚不成熟的阶段。对于外界的影响和诱惑没有自制力(其实成人里也有很多自制力不强的沉迷手机的娱乐功能)。而现在人手一部甚至多部的手机,自然是对他们最大的诱惑。



第二,娱乐方式的改变,前些年的游戏里厅和网吧,到现在的手机终端。见证了游戏与娱乐时代媒介和载体的变革。理所当然,当年发生在游戏厅和网吧上的沉迷事例,也会出现在新生的手机终端之上。



所以,青少年沉迷手机,本质上来说并不算是个新问题,只是老问题的延续而已。根本还是在于青少年娱乐手段的缺失和匮乏。举个例子,身处城市里的青少年,除了摆弄手机等电子产品,他们是否有场地去进行户外活动?而他们的家长又是否有空陪伴他们一起走出家门来到户外呢?



其实,现在大多数成人的状态,也是一有空便会瘫坐在沙发上,拿着手机玩上一天。既然如此,又怎么能去苛求青少年不去沉迷手机呢?


烽火少年游


我觉得这是社会问题,手机确实对大众的吸引力很大,现在手机的需求很大,购物,交友,休闲,等等……

小孩子沉迷于手机,更多是受家庭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想,你在看手机,你凭啥让孩子写作业?看书?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做不到凭啥让孩子能做到,凭啥?

久而久之,孩子学大人的样,你玩我也玩,发现手机是那么好玩呀,怪不得,爸爸妈妈玩的那么起劲儿,久而久之上瘾了,沉迷了……

一切的源远,在于家庭……家庭原因……


孟津渡口人在郑州


被手机控制有点夸张了,手机就是一工具而已。机不离手有几种情况:

1、工作需要

2、社交需求

3、娱乐游戏

4、聊天交友

5、看书求知

无论哪一条都与手机关系不大,与人的克制力有关系,没有手机前人的克制力强弱不明显,有了手机后更明显一点,因此不能将电子产品当成洪水猛兽,要重视教育引导!


用户93040894469


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我是这样处理的,你认可吗?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2700000855c791bcd0e\

为梦想起航的小宏老师


被手机控制,沉迷网络。时时刻刻都在想手机的事,无心学习,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有的甚至彻夜不眠的玩手机,不吃不喝的万,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当父母管教时,甚至发生一些极端的事。


阳光总在霜雪后


在我们这边农村,小学生小孩子,沉迷于手机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之事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40f000034e6753c377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