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如何摧毁一个中产的信心

昨天凌晨,苹果发布新品。

每年一次,朋友圈的狂欢,以前都是买买买,今年的气氛有点怪怪的。

如何摧毁一个中产的信心

简单总结一下发布会的内容:

1. 三款新手机分别为iPhone XS/XR/XS Max;

2. 最贵的一款是iPhone XS Max 512GB,价格12799元;

3. 最便宜的一款是iPhone XR 64GB,价格为6499元。

如何摧毁一个中产的信心

iPhone XR属于廉价型号,并不在很多人考虑的范围。

旗舰机iPhone XS/XS Max的售价让人大吃一惊,大大超过之前媒体预测,是苹果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手机。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今年这三款手机的价格差,明显比往年高了好几个档。苹果究竟想干嘛?

在我看来,苹果正在抛弃中产,追求更高的利润,这就是凡勃伦效应。

如何摧毁一个中产的信心

部分用户正在放弃苹果

如何摧毁一个中产的信心

Twitter网友:当我看到苹果发布会新品价格后,我和我的iPhone(看上图)。

微博网友:我的iPhone生涯可能就截止到7P了,oppo、vivo了解一下。

头条网友:默默地给给我的6s换了个电池。

一直以来,苹果通过修改低端、中端和高端产品的“组合比例”,来提升iPhone的市场占用率,这是非常聪明。

要知道iPhone刚刚兴起的时候,一度成为了北上广成功人士的“标配”。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大批国货品牌的兴起,以及iPhone4s之后的产品走下坡路,让苹果在一二线城市的吸引力快速下降。

倒是2013年以后,iPhone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占用率直线提高。很多人不解?

如果你换个角度,把iPhone不当成一个手机,而是定义为轻奢品,就能想通了。

在轻奢属性上,iPhone很便宜,只要花五六千块钱,就可以得到“有钱人”的错觉。

如果花在包、衣服、化妆品、汽车上,五位数起码的,这属于炫耀性消费心理。

人的社会角色、定位、品味,有时候需要一些物品来做佐证,像苹果iPhone这样的商品,更能让人在心理上,获得更大满足感和炫耀感,也更能得到别人的赞美和羡慕。

还有个因素也存在,三四线城市确实存在钱没地方花的情况。

在iPhone X之前,苹果的定价策略一直很温和,6000-7000元的起售价,稍微降一降,很多人跳起来或者垫脚,勉强是可以够得到的,实在不行,还可以分期嘛!

2017年,有第三方消费调查机构对手机市场做过调查,大部分用户可以承受的顶限是6000元。

而这一次iPhone XS直接将起售价定在8699元,远超过很多人的心理预期。况且,64GB根本不够用,至少要买256GB。

真的是买不起吗?其实咬咬牙,也没什么。

但在国产旗舰手机,普遍售价5000元的强烈反差下,很多人不得不变得务实和理性,放弃轻奢的追求。

就像面包和爱情的取舍,爱情并不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面包才能生存。

“低欲望”很大程度上是无奈。

不是消费降级,而是认清自己

过去N年,中国收入阶层结构一直都是在从金字塔型到橄榄型进行转变。

如何摧毁一个中产的信心

橄榄形,即两头尖中间宽,两头尖的部分分别是富有人口和贫困人口,中间宽的是中产阶级。

一直以来,他们被认为是有品味、有格调、有消费激情的一类群体。

2012-2017年期间,我们看到,各大奢侈品中国区域销售额,屡创新高,售价越来越贵,香奈儿更是一年涨价了好几次。

如何摧毁一个中产的信心

然而,以前是用消费对抗焦虑,但是面对家庭债务的节节攀升,以及各种增多的不确定因素,中产阶级消费开始出现彷徨。

毕竟手上没子弹了,存钱就不提了,按时还上贷款就算不错了,又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

于是一边心疼比拼奢侈品,一边在拼多多上捡便宜,一边咬牙喝着星巴克,一边又咽下深夜食堂的泡面,内心五味杂陈。

真的是消费降级了?其实消费从未真正升级,又从何而来降级。

所谓消费升级,本质就是一个洗脑的过程,为商业服务。

凡勃伦效应在奏效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仑发现:“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的需求程度,会因为它的标价越高而变得更受欢迎”。

也就是说“商品定的价格越高,反而能够畅销”。

如何摧毁一个中产的信心

很明显,苹果不想再做廉价手机了。

当销量无法得到保证,那干脆追求利润好了,奢侈品不都是这样卖的嘛。

果粉和有钱人,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远远要低于中产,伪中产就不提了。

为了在他们身上榨取最大的价值,当然可以将价格稍微提高一点。

今天这篇废话 石榴叔想说

所以,高配的iPhone XS Max一定会是最畅销的。

倒不是因为足够好,而是足够贵。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