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家——孩子性格的工廠

父母是家庭中最直接、最早與孩子接觸的人, 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及親情又讓孩子對父母有著高度的依戀和去模仿的慾望。但是家庭教育不會像學校教育那樣有計劃性, 有時是通過親切的教誨和誘導, 更多的則是無形中的感染和潛移默化的影響, 通過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時時事事來進行的。家長的個性品質、受教育程度、言談舉止、教養方式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等都會影響並塑造著孩子性格的成長。

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提出, 兒童性格特徵分以下五個時期:

一是信賴———不信賴 (嬰兒期) :此期嬰兒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賴成人及時給予滿足。如果嬰兒與親人之間沒有建立依賴關係, 就可產生不安全的心理狀態, 可能出現情緒問題;

二是自主感——羞愧及懷疑 (幼兒期) :此年齡期飲食、大小便均有一定的依賴性, 故此時出現違拗性行為及語言, 以及依賴性行為, 二者交替出現;

三是主動———內疚 (學齡前期) :此期生活自理能力進一步提高, 主動性加強, 但當主動行動遭到失敗時可產生失望與內疚的心情;

四是勤奮———自卑 (學齡前) :此期小兒發現自己有某些方面突出成熟的能力, 而且這些成熟得到社會的認可。如果小兒不能發現自己勤奮的潛力, 則將產生自卑;

五是身份感———身份混淆 (青春期) :當一個人對自己體格、智能、情緒等品質感到滿意, 有明確的意志與目標, 並預知這些品質能得到親人的認可時, 則認為已達到了個人身份的建立。而青春期兒童的體格、認知能力的發展和社會的要求都在變化, 如果在感情問題、夥伴關係、職業選擇、道德價值等問題處理不當, 就會產生身份紊亂。

1 家庭氛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

家庭被稱作製造人類性格的工廠。一個人自從呱呱墜地到會爬、會說、會跑, 無不與家庭成員朝夕相處。如果說孩子是一粒種子, 那麼, 家庭就是土壤, 家庭氛圍便是空氣和水。家庭成員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的關係, 父母與其他家庭成員之間形成的家庭氛圍等都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見, 家庭氛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一般來說, 家庭各成員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家庭氛圍和睦愉悅, 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反之, 家庭成員之間存在明顯強弱對比, 存在隔閡、猜疑, 經常爭吵、打架, 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在寧靜、和諧、愉快、舒適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與生活在氣氛緊張及衝突家庭中的孩子, 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別。在寧靜、和諧、愉快、舒適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 在家裡有安全感, 精神愉快, 生活樂觀, 信心十足, 待人和善, 能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或其他任務。生活在氣氛緊張家庭中的孩子, 缺乏安全感, 經常情緒不穩定, 容易緊張和害怕, 長期憂心忡忡, 擔心家庭悲劇將要發生。

父母關係不和, 常常也會成為妨礙孩子性格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挪威醫生克林蘭格通過長期調查研究指出:“在夫妻關係長期存在緊張氛圍的家庭裡, 孩子最容易患精神疾病。”父母關係緊張還會造成孩子情緒緊張, 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 其性格大多具有暴躁、遲鈍、膽怯、猶豫不決等特點。

2 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

2.1 溺愛型的家庭教養方式

天下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 愛是無可厚非的, 可一定不能愛錯了。隨著社會的發展, 獨生子女的家庭越來越多。一個孩子除了父母, 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著, 萬事都以小孩子為中心, 因為家長過度地溺愛而有了今天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 即便是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也常常會無條件地滿足。孩子要什麼家長就買什麼, 要星星不摘月亮, 捧在手裡怕掉了, 含在嘴裡怕化了, 哪怕孩子犯了錯誤, 也只是說幾句了事而已。這些家長們認為這就是他們對孩子的愛。孩子只懂得獲得愛, 不懂得付出愛, 更不知道愛的回報, 不能明辨是非。隨著年齡的增長, 他們會變得任性、衝動、自私、幼稚、做事沒有恆心和耐心。

2.2 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

採用民主型教養方式的家長通常會站在跟子女平等的地位上教育孩子, 即“蹲下身子”與孩子進行交流, 會充分尊重孩子。父母對孩子是民主的、親切的、關心的。他們經常會鼓勵孩子積極地去交往和探索。與此同時, 他們會在生活細節中體現出對孩子的愛, 並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民主型家長完全認同孩子是一個有思想的、獨立的與自己平等的“小大人”。他們對孩子愛而不嬌, 親切和藹, 循循善誘, 啟發開導。在這種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可以大膽地、毫無拘束地與家長交流思想, 討論問題, 並在家長的指導和同意下自己做出一些決定。這樣的孩子通常積極樂觀、有主見、熱愛生活、待人友善, 有很強的自信心和自控能力。

2.3 專制型的家庭教養方式

這種類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 一切聽從家長的。家長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如果達不到他們的期望, 父母就會嚴厲對待孩子, 甚至打罵孩子。父母往往和孩子缺少溝通, 不知道孩子想什麼, 更不知道孩子需要什麼, 只是給孩子不斷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孩子就像一隻被關進籠子的小鳥, 不能左右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也不能得到自己任何的滿足。在這種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往往內心壓抑, 經常感到拘束和憤怒, 缺乏安全感而又不敢把自己的情緒表現出來, 長期以往孩子就會自卑、拘謹、易激動, 內心空虛。

3 如何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不是衣食無憂, 而是影響其一生的好性格, 這會成就孩子絢爛的人生。愛因斯坦曾說過:“優秀的性格和鋼鐵的意志, 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誠然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具有一個好性格, 那麼, 好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作為父母, 在塑造孩子性格上需要注意什麼呢?

3.1 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首要條件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 因此,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啟蒙老師”。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 作為父母必須塑造好自己的形象, 做好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每天和父母在一起, 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裡, 記在心裡, 自然很快就會學會, 並且模仿。因此, 家長必須時時事事以身作則, 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在孩子心目中留下一個正直、有責任心、言行一致、守時惜時的形象, 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 教育孩子。

3.2 良好的家庭關係是孩子終生受用的財富

在一個家庭裡, 有很多的家庭關係, 如夫妻關係、婆媳關係、兄弟姐妹關係等, 而這些關係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尊重、孝敬老人, 寬容、幫助兄弟姐妹, 夫妻之間理解、信任, 這樣的幸福家庭, 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 才能形成熱情、開朗的性格, 並從中學到關心與信任。

3.3 做孩子的朋友

儘管大多數父母都很忙, 但絕不能減少跟孩子之間的溝通。溝通的重點是“蹲”下來說話, 這不僅僅是要父母在視線上與孩子在同一水平上, 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與他交流, 要耐心、真誠地傾聽, 這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如果家長用“威嚴”把自己緊緊地包圍起來, 給孩子一種來自父母思想、觀念的壓力, 那麼, 他就疏遠了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時間越長, 距離越遠。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說:“父母如果能讓孩子把所有的想法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最大的保護, 也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孩子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成為他的朋友。

3.4 鼓勵孩子有自己的社會交往

友誼在孩子快樂性格的成長中, 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不要將孩子“栓”在自己的身邊過度保護, 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多與小夥伴們一起玩耍, 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會愉快融洽的人際交往, 形成大方處事、善於交往的好性格。

3.5 廣泛興趣的培養

好奇、對一件事感興趣, 是孩子積極主動獲取知識, 習得技能的重要心理活動。因此, 作為家長要善於觀察孩子, 不斷地去激發孩子對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興趣和求知慾, 從而使他養成善於獨立思考、觀察、好學的良好性格品質, 達到取得知識、發展智力、訓練思維、快樂成長的目的。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呵護, 孩子性格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家庭環境。如果孩子家庭教育環境不完善, 對孩子來說是終生遺憾。家庭教育需要堅持, 而不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孩子的教育沒有一定之規, 這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耐心和細心, 及時地發現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隨時修正自己的教養方式, 通過學習以及和孩子的互動來尋找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方式。孩子是不斷髮展的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就是繼續完善自我的過程。希望每位父母都能樹立起正確的教育關, 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 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成為生活的強者。

總之, 家庭環境在兒童性格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每一位家長都應該重視家庭教育及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影響。不斷地去學習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讓我們的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得到積極的薰陶, 讓孩子成為祖國明天的棟樑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