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亡国之君——南唐后主李煜的酒色人生

南唐后主李煜,虽是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却为后世留下了可以千古传唱的血泪文字。除了萧瑟悲凉的时代,除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命运,除了故国不堪回首的悲痛,始终陪伴他,并激发出浓烈的创作灵感的,也只有一壶浊酒而已。

亡国之君——南唐后主李煜的酒色人生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李煜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精通音乐,还会点武艺。他不适合做皇帝,也不愿做皇帝。但偏偏,命运钟情于他。虽然他有六个哥哥,但不是病死,就是夭折。所以他就在这样一个没有思想准备,没有任何政治培训的情况下,登上了大位。而此时的南唐,已岌岌可危,大势已去。在对宋的委曲求全中,度过了十五年的帝王生活,整日莺歌燕舞,琴棋书画为伴。在后来被俘的日子中,“此时朝夕只以泪洗面”,心系故土,从未归心宋朝,直至最终客死他乡。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李煜极少以酒入词,但诗词中对故国的留恋与哀伤,却带着深深的醉意。亡国之前,他的词主要是描写靡丽奢侈的宫廷生活,但愁绪在他的词句中,已初见端倪。少年间,只是个涉世未深的皇子,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去描绘他的目之所及。“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这期间,他的词大多辞藻华丽却不甚成熟。不同于李商隐的诗中所表现的爱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样的忠贞不二,坚定不移。他留下的,不过是一些风流史,不够坚定,也不够深刻。

亡国之君——南唐后主李煜的酒色人生


对于江山,他无能为力,拱手让人;对于百姓,他自顾不暇,未尽责任。对于自己,他醉生梦死,自欺欺人。前期的他,他的词,仅限于辞藻华丽,而缺乏刻骨的深意。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爱酒爱到痴迷又疯狂,无酒不食不眠不解愁。喝酒是他每天的必修课,喝下几杯酒,浇出愁绪,无酒状态下的顺从隐忍,借着酒劲词性大发,不知不觉地暴露出潜伏的痛恨、惆怅。听听《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再听听《望江南二首》:“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还有《浪淘沙令》也在泣诉:“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亡国之君——南唐后主李煜的酒色人生


李煜借酒吐纳珠玑,好似吐出几腔愁怨,博得短暂的宣泄。

前半生的醉生梦死是真实的,后半生的亡国之痛也是真实的。南唐亡国后,李煜的词中,总是凝结着一种化不开的愁。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到“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再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直至这时,李煜的愁绪才如滚滚江水,一发不可收拾,一字一句都凝着血泪与彻骨的悲哀。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提到国破家亡的诗人,难免还会想到另一位名垂千古的女词人——李清照。一个是把“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路山河”拱手送与他人的南唐后主;一个是身单体薄,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坚强女子。他们都同样经历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也同样经历了风雨飘摇,生灵涂炭的日子。他们都切实地经历过亡国之难,他们通过自己的酒词传递出的亡国之音必将更为深刻。

亡国之君——南唐后主李煜的酒色人生


李清照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才女,在那个只有男人吟风弄月的历史舞台上,是她填补了宋词中的一处空白,经受住了历史长河洗礼,永世不衰。

而李煜后期的词作都深深打上了他的生命烙印,既愁思郁结又情感奔涌,形成了以纯粹的赤子之血书写的文学。他把自己的人生体验,满腔真情,借酒壶,借愁肠,诉诸词章之中,可以说,是亡国的代价造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

李煜天生喜酒爱酒,却并非天生满腹愁怀,可造化弄人,偏是这酒入了愁,成就了一代词家。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纯粹、深情、自然、又耐人寻味,文学成就皆是你我所不能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