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犹奏别离歌:“后主”们的悲喜人 生

后主,最早来源于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是指蜀汉第二个皇帝刘禅。后来历朝历代又有多个“后主”,一般是指王朝亡国之君,但又不是所有亡国之君都被称为“后主”,大一统王朝的亡国之君都会有个谥号,大都可以以谥号来称呼,比如汉献帝、唐哀帝等,而像崇祯皇帝“待遇”更高,还有庙号:明思宗。主要是大一统王朝合法性高,后续王朝会给他们把“手续”补上,表示自己的王朝是顺天应人继承前朝。

而割据政权的待遇就不会这样好了,他们未亡国之前也并不被广泛承认,亡国了一般也就是被统一了、消灭了,谁还会给他们弄个谥号庙号呢!所以这些后主无一例外都是割据政权的。

但是也不是所有割据政权的亡国之君都被称作后主,比如与刘禅同一时代的孙吴末代皇帝孙皓,就没有被称为后主,很可能是他之前帝王太多,没有人被称为先主,但是这一惯例后来被打破,后面大部分被称为后主的,开国之君几乎都很罕见被称为先主。

刘禅可能占了好几个“后主”之最:一是最早的后主。二是名气最大的后主,虽然南唐后主李煜名气也不小,但是他们在知识分子里面名气可能不分伯仲,到了普通老百姓那里,刘阿斗名气绝对碾压李煜。三是下场最好的后主。北齐后主高纬、陈后主陈叔宝、前蜀后主王衍、后蜀后主孟昶、南唐后主李煜都不得善终。南汉后主刘鋹算是一个善终的,但也受过惊吓。不如前辈刘后主一句“乐不思蜀”消除了司马氏的疑虑,被封安乐公平安一生。同时期的孙皓被封为归命侯,众所周知,公比侯爵高一级,虽说都是亡国之君。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是另外一个明星级别的后主,他的有名主要是因为他是“千古词帝”,君王没有当好,但是词人当的风生水起,尤其是他成了北宋俘虏之后,创作了大将脍炙人口的词作。“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这句,也成了他和其他后主们亡国的注脚。

南唐有三位君主,先主李昪中主李景后主李煜,这个和蜀汉倒是有点像,不过李昪这个先主名气比刘皇叔小多了。

李煜未得善终,在生日那天暴卒,据说是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毒药是一种名叫“千机引”的剧毒药品。

与李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