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亲王尹京”的真相是什么?赵光义的弥天大谎?还是先朝惯例?

不看广告,看疗效。古代的皇帝,一般都会在生前提前指定接班人。而如果没有指定接班人,则一定会暗中培养接班人。比如前文讲的康熙皇帝,他前期指定过接班人,后期也培养过接班人。指定的接班人,那叫皇储,而培养的接班人,就是皇帝心中的准皇储。那么即便拿准皇储来说,这个身份一旦确认,皇帝身边的人就一定能从皇帝的行动中看出端倪。比如行军打仗吧,皇帝御驾亲征,那就留皇储在京城监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否则皇帝和皇储在一起,万一被敌人一锅端了,那么这个国家的中枢神经指挥系统就失灵了。前文讲到的唐玄宗唐肃宗,宋徽宗宋钦宗在大敌当前的时候都是分头行动,其中也暗含着这个朴素逻辑。

我们来看一下郭威的选择,

当时郭威任后汉枢密使,兼邺城留守。京城一出事,郭威南下讨伐刘承祐,而柴荣并没有随队出征。部队开拔前,郭威是让柴荣做了邺城留守,协助郭威看着自己起家的大本营和后方的根据地;而到了后来,郭威发动澶州兵变,黄袍加身。郭威跑到京城汴梁做了皇帝,就把柴荣调到了澶州,让柴荣做了澶州刺史;那么这还不算完,到了后周广顺三年,也就是公元953年这一年,郭威更是加封柴荣为“晋王”,并出任开封尹(京城市长)。

所有郭威的这些举动,显然都不是无意为之。

而且,柴荣被加封晋王并兼任开封府尹这件事情,到了北宋早期甚至被官方总结成了一种确立皇储的标志性动作,被后世称为“亲王尹京”现象。所谓的“亲王尹京”意思就是皇帝生前不立太子,而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就把皇帝心目中的准皇储任命为“开封府尹”。皇储在晋位开封府尹之前,一般是亲王,所以叫亲王尹京。比如此时的柴荣,现在是晋王兼开封府尹,后来做了皇帝;而到了后来,赵匡胤生前,宋太宗赵光义当时也是晋王兼开封府尹;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赵恒,早年也不是太子,而是先做亲王,之后做开封府尹。宋太宗临死之前两年,才把赵恒确立为太子。

“亲王尹京”的真相是什么?赵光义的弥天大谎?还是先朝惯例?

经过如上分析,对于郭威的选择,我们应该大概可以了然。

当然,无论是哪种说法,郭威在生前一定也经过了慎重的权衡,以至于在他弥留之际,指定柴荣为自己的继承人之后,就要求李重进在自己的病榻前向柴荣跪拜,提前行君臣之礼。郭威要用这种公开宣誓的手段,来要求李重进的绝对忠诚,保证皇位交接的顺利并且确立明确的上下级汇报关系。

我们不得不佩服郭威看人眼光之准确,也佩服郭威对于立储安排之周密。从此以后,李重进成为柴荣的左膀右臂。若干年后,当后周被赵匡胤取代时,忠心耿耿的李重进起兵失败,在自己的家中自焚而死,杀身殉国,他此生都没有辜负舅舅郭威的期望。

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驾崩,柴荣顺利即位,史称后周世宗。

-----------------

备注:本文是一本书的其中一个小节,整本书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国史》。欲知上下文,请关注“唐岛渔夫”头条号。更多最新内容,请关注天涯煮酒论史版块的原帖——“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原贴已更新三十五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