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優秀年輕幹部的必備素質

優秀年輕幹部的必備素質

幹部年輕化是人才選拔的重要標準,只有源源不斷地選拔出切實可靠和品質優良的年輕幹部,才能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優秀年輕幹部應當具備以下基本素質:

政治站位覺悟要高

优秀年轻干部的必备素质

政治站位覺悟要高,表現在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都要始終做到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只有如此,才能傳承和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才能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新時代,只有牢固樹立起“四個意識”,真正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真正把黨的理想信念裝入心中,才能稱得起優秀年輕幹部。

在落實政治站位要高原則的機制上,領導和組織部門要有“望聞問切”的真功夫。要近距離地去 “察言觀色”,通過談心說話、民主生活會、實地調研、文風學風等方法,瞭解把握年輕幹部對重要問題的分析力和判斷力、對群眾的感情、對功利的情緒和處理雜亂問題的才能。要時常去做“政治體檢”,抓住一些重要行為特徵,看年輕幹部是否有政治定力,是否能勇挑重擔,是否經得起誘惑。要深入群眾去“道聽途說”,瞭解剖析群眾對幹部有什麼意見、幹部為群眾做了哪些實事,把握年輕幹部的業績、口碑。把考察識別的功夫下在平常,做細做實。

理論學習敏銳上進

优秀年轻干部的必备素质

習近平指出:“理論修養是幹部綜合素質的核心,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學習和掌握理論的深度,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一個領導幹部的政治敏感程度、思維視野廣度和思想境界高度。”這告誡我們理論修養的重要和理論缺失的危險。作為優秀年輕幹部,要堅決摒棄“一談理論就是務虛”的錯誤觀念,通過加強理論學習,切實解決好自身的理想、信念、黨性、人品、官德等根本問題,以理論上的成熟保證政治上的清醒與堅定,這是一種對待理論的敏銳態度。

進入新時代,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才能使領導和決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後的問題。否則,不僅不能在工作中打開新局面,而且有迷失方向、落後於時代的危險。

實踐磨礪擔當有為

优秀年轻干部的必备素质

對於年輕幹部而言,往往知識豐富而實踐經驗不足,對許多問題吃不透、摸不清。因此,選拔年輕幹部要注重實踐品質和磨練意志,要選拔那些在實踐磨礪中擔當有為的年輕幹部。這些年輕幹部能夠從宏觀上了解國家,從中觀上了解社會,從微觀上了解基層,調查研究的能力強,思考謀劃能力強,探索創新能力強,符合新時代的新要求。

為此,在選拔年輕幹部時,要注重從基層一線和困難艱苦邊遠地區選拔,或是那些相對要緊,得費力氣、下功夫的崗位來選拔年輕幹部。能力的提升沒有捷徑,無論多高強的本領,都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來獲得,在實踐中砥礪品質、強健精神、增長才幹,真正使年輕幹部的閱歷弱項、能力短板、經驗盲區得到彌補。

嚴守紀律服從監督

优秀年轻干部的必备素质

年輕幹部要時刻謹記發生在身邊的違法、違規案件暴露出來的不講紀律、不守規矩的問題,自覺強化按制度辦事的意識。要選拔那些能夠自覺遵守紀律、講規矩的模範幹部,以及經過嚴格黨內生活鍛鍊的年輕幹部。

同時,服從監督、自覺接受監督也是年輕幹部的應有品質。監督重在管早、管小、管在平時。自覺服從監督,就意味著經常接受嚴格的黨性教育,就意味著年輕幹部珍重自己的人格、聲譽和形象,意味著年輕幹部有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情操。年輕幹部自覺接受監督,堅持關口前移,緊繃拒腐防變這根弦,把組織的紀律和要求內化為自覺的意志和信念,不斷增強在是非面前的辨別能力,在誘惑面前的自控能力。將年輕幹部貫徹執行黨的紀律、履行主要職責、貫徹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和落實民主集中制的表現等納入日常監督管理範疇,讓監督管理考核真正成為識別優秀年輕幹部的“利器”。

為人實在做事紮實

优秀年轻干部的必备素质

當老實人、講老實話、做老實事,是黨員幹部應有的政治品格,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更是選拔年輕幹部的基本品質標準。黨的十九大報告告誡全黨:“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堅決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這也是發現培養考察選拔年輕幹部的重大標準。

作為領導幹部的年輕人,更應該堅持做人當謙虛謹慎,做事當不事張揚,為人處世堅決不事誇誇其談。那些頂得住壓力、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平常時期看得出來,關鍵時期衝得出來,危險關頭豁得出去的年輕人,才是我們黨在偉大斗爭事業上需要的年輕人。

优秀年轻干部的必备素质

來源/燈塔黨建在線

优秀年轻干部的必备素质

山口今視點

有你更精彩

郵箱:[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關注

优秀年轻干部的必备素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