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我的父亲大人,他是一个农民

我父亲很小的时候,我奶奶就离他而去,所以我读小学的时候,当要写慈祥的老奶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写,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奶奶。

父亲大人小时候吃过的苦,我是根本无法想象,因为父亲和母亲将我保护的很好,煮饭的时候中间放一口碗,放上米,而周围的自然是一些杂粮,这米饭是给我吃的。改革开放之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自然也就不用那口碗了,因为全家人都能每天吃上米饭。

因为父亲大人从小没有了母亲,所以很早就开始独立生活,加上父亲是爷爷的幼子,年龄差距很大,苦难让父亲形成了好强,保守和谨慎的性格,凡事都要做到尽善尽美。父亲读过小学,在父亲大人这样年龄念过小学的在村里也算文化人了,所以后来成了村里的手扶拖拉机手。

我的父亲大人,他是一个农民

与这一种拖拉机类似

手扶拖拉机现在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特别是城市的人,但对我说来是最熟悉不过。儿时一有空就坐着父亲的拖拉机边,觉得特开心,特别那拖拉机排出的尾气都觉得是很香的。儿时的经历对我的嗅觉造成的影响,觉得柴油味是香,汽油味是臭的不得了,闻一点就想吐,所以坐长途车是恶梦。

父亲的读书成绩不知道好坏,但是父亲是当年学校的大队长,每年期末学校会敲锣打鼓将奖状送到家中,那是一种荣耀。父亲本来有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那就是去当兵,他体格很好,所有的手续都办完了,但爷爷说不同意,家中无人照顾,所以没有走成。

而那一年我父亲的好朋友去当兵了,后来转业成了局厅级干部,我父亲还是个农民。在小时候偶尔会听到我父亲感叹要是当年能出去,命运就改变了。那时候父亲还正值壮年,再往后就没有听到父亲这样说了。

父亲靠自己努力在村里赢得了威望,一靠热心助人,二靠处事公正,当然真正让父亲有威望的是村里人觉得父亲是一个能人,那个年头能开上手扶拖拉机的的确不多,而且还可以搞运输,农村人进城一次不容易,想进城的都是坐父亲的拖拉机进城的,拖拉机的后斗盖上帆布,人就坐在左右,所以儿时我家中人来玩的是很多的。

我的父亲大人,他是一个农民

上面会盖上布,防雨可坐人

后来一起开手扶拖拉机的都改开方向盘拖拉机,而我父亲依旧是开着手扶拖拉机,后来开方向盘的又改开面包车,我父亲依旧还开着手扶拖拉机,再后来他们改开轿车,我父亲也都依旧。我工作之后看到父亲的拖拉机,第一个反应是李杭育写的《最后一个佬儿》中那个坚守的福奎形象。随着年岁渐长也慢慢明白父亲当时的想法,父亲现在还开着手扶拖拉机,虽然父亲常说等我60岁了,我就什么活也不干了,就靠你们养我。

但现在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我已劝过父亲多次,甚至有冲动将父亲的拖拉机轮胎全放气了,把它弄坏。但后来想想,或许拖拉机是父亲体现自己价值的唯一,如果真的让他不开,或许他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无用之人,那老的更快了,因为父亲大人是十分要强的。所以我们就没有再劝了,而是由着他,等到他自己放弃。父亲抽烟的事情也不再劝阻,只是让他每天不要抽太多,因为我们也希望看到一个生活有寄托的父亲。

父亲大人他最认为得意的就一件事情,他这辈子一共造了二次房子,第一次在我没有出生的时候,第二次在我九岁的时候。他挣的钱与当时所有农民的想法一样就是盖房子,而不是去投资,这是有面子的事情,在农村面子的确很重要。

我的父亲大人,他是一个农民

新房子造好之后,我们家搬进了新房,第二天早晨爷爷就说怎么墙壁上有人在唱戏,后来送医院查是中风。所以父亲就开始承担照顾我爷爷的重任,虽然他还有兄弟。爷爷呆床上久了,脾气会变的不好一些,爷爷最计较的一件事情就是按时吃饭。

有时父亲和母亲田里农忙会晚很多,饭肯定会迟了,有时我爷爷就会生气不吃饭。我父亲就会去劝我爷爷,当我爷爷就是坚决不吃的时候,我常看到我父亲和母亲坐在房子的角落无声的哭泣,而我也不敢说话,就呆呆的站在旁边。

一开始我并不理解我爷爷为什么会这样,全家都那这么忙。成年之后自然也明白爷爷的原因,爷爷不识字,就躺在床上,什么事情都干不了,换成任何人自然脾气也会变的不好一些,如果当时有电视,或手机相信也不会这样了。后来我就有了一个任务,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陪着我爷爷说说话。

爷爷在我初中没有毕业时就仙逝了,仙逝之后,我父亲大人只是默默地处理着丧事,没有掉一滴眼泪,而虽然住在我家附近,一年鲜有次数来看爷爷的大娘(方言的称呼)在出殡当天却哭的伤心欲绝,闻之落泪。我当时一脸鄙视,后来才知道出殡是需要哭灵的,这是传统。大娘这也算是最后为爷爷尽孝了,而我在送我爷爷的时候,我也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哭,虽然心痛的很,最后我成功了,眼泪只在眼眶中打转没有掉下来。

快到爷爷安息的地方,根据风俗,我爷爷“落坑”(这是一句方言)时要回避的,所以最终一程我终究没有送我爷爷,如果真到了那里,我的眼泪肯定控制不住了。

像我们这样年龄的人,那时读大学是一种挺奢侈的事情,初中毕业最好的人是去读中专,师范这样的中等学校,第三批的人去重点中学读高中。我当时填好志愿,老师根据往年的判断我的分数是超过的,但当时有两门课的分数我觉得弄错了但没有去复查,因为反正够了也就懒得查了。而这件事让我家付出很沉重的代价。

我的父亲大人,他是一个农民

当年求学,似乎如此情景,然手中无拉杆箱

为了保险我们签了委培生的合同,当时也是就签一下求心安。而后来分数档出来的时候,免费分数相较往年被抬高了好几十分,我只能在委培生这一档。需要6000元钱,或许有些人觉得6000元不算多,一个月的工资或者不到嘛。

我当时对钱也没有什么感觉,因为读初中之后就安心读书,不再干农活了,而且家中的事务父母也没有让我接触,说的最多的就是好好读书,当然我也算是比较努力的。我毕业之后拿到的第一份工资是400不到,也就是6000元相当于我一年多的收入。

但当时我父亲大人在民间借过来的是钱是要付利息的,那是要付三分,也就是一年36%。而当时我拉着我父亲去付钱时,我父亲并没有任何一点抱怨或者不愉快的表情,似乎这钱来的很容易。而这个错觉直到偶然一次回家才发现,因为平时我在家,我母亲大人都会做好吃的。让我觉得我们家生活还不错,后来因为没有跟母亲大人通知就直接回家,当时肚子很饿,掀开桌罩想找吃的,结果看到桌上只有一盘咸菜,没有其他任何东西。

我才知道我是一个不孝子!拖累父母而不自知。

我的父亲大人,他是一个农民

我从小很怕父亲大人的,从小就畏惧,我也是属于一个很听话的乖孩子,不会有什么叛逆不良的行为让父亲操过心。父亲大人的长相说实话有些凶,好多小孩子也怕他。在我印象中父亲对我也只有责骂,似乎父亲从没有肯定过我,总觉得我不行,也许父亲是希望我学会谦虚。

回到家中与父亲大人是没有多少言语交流的,从小到现在。而现在我已经为人父后,我的父亲如果看到我的行为不好依旧会责骂,当着我孩子的面也会把我臭骂一顿。我孩子似乎也明白这件事情,每一次他犯错时,我骂了他,他就第一时间会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大人,然后父亲大人就会打电话把我又臭骂一顿,而我只是应承,小家伙在旁边得意。

年青的时候,父亲骂我,我偶尔会顶嘴和反驳。而现在父亲骂我,我除了应承没有其他,因为我知道这是父亲大人找回自己一家之主的感觉的时候,体现价值和在家中的地位是年老的父亲大人最需要的。而我孩子随着年龄长大也知道在爷爷面前告状是不好的,我从此也没有再因为小家伙的告状被挨骂了。

我毕业之后,留在老家附近工作,与父亲母亲同住。同事,同学一个个或升迁或往城里走了,我依旧呆着原地不同,因为我父亲说别想着当官,有一份工作就不错了,好好干就可以了,我听从父亲的建议,现在已过不惑,回头看父亲这句话是对的。

但当我有孩子的时候,为了孩子的读书,我将房子买在离家四十多公里的城区。等孩子要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工作也为了照顾孩子离开了老家到了新家。当时父亲说了一句:小孩子放乡下读不是挺好,你当年不也是在乡下读的。我明白不是父亲大人不愿意孩子去城区读,而是不愿意我们离他而去,耳顺之年特需要孩孙绕膝。

我的父亲大人,他是一个农民

当然我也明白父亲大人只是说说,所以我也劝过很多次,让父亲跟我们一起住,一起搬到城里,但父亲终究不愿意离开这片熟悉的地方。而我们因为都要上班,孩子接送无人照顾,最后父亲大人让母亲大人来照顾我们的孩子。

而母亲大人每周末来,周五回去,路上奔波如同上班。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孩子,拖累了二老,让父亲一人在家枯守,母亲在路上奔波。但父亲大人似乎没有任何一句怨言,相反听到母亲常说一到星期天的时候,父亲老催她早一点来城里。

我在工作调动的时候,跟父亲说,孩子小学毕业,初中住校后我调回来和你一起住 ,但我不知道这句承诺最后会不会起变化,成为一句忽悠父亲的话,父亲大人当时并没有说话。如果孩子的学习情况起变化或许到时我又会做出不孝行为。

回首我走过的四十多年,我一直在父亲身上索取,而却从没有回报给父亲母亲大人,着实不孝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